从四个维度看陈云的民生思想

2019-02-19 16:56
世纪桥 2019年12期
关键词:陈云群众经济

梁 静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史教研部,重庆九龙坡 400041)

陈云一贯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的生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实践中形成了若干实现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重要论述。然而,陈云关于实现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重要论述有其逻辑的生成因素。

其一,陈云年少贫寒经历与革命实践决定了其心系人民群众的民生情怀。陈云出生在贫苦农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因此,他深知底层老百姓生活的疾苦,自幼饱尝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底层社会的贫寒生活经历孕育了陈云关注底层社会、关心百姓疾苦的为民情怀。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奋斗纲领,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提出了“共产党人是主张改善民生的”[1](P.159)科学论断。陈云自身的生活经历和革命实践是他关于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现实利益的论述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其二,陈云长期领导经济建设的丰富实践凸显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工作重点。陈云作为党内卓越的经济工作领导人,长期主持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在特定的政治社会背景下,财政经济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民生活的好坏直接反映出财政经济工作的好坏。作为经济工作领导人,陈云常常用人民的利益来审视自己的工作,用最朴实的语言形容自己。他说,我是管穿衣吃饭的,“如果我们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便站不稳”。[2](P.85)陈云在经济工作领导岗位上,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党在搞经济建设时要兼顾人民生活,两者要平衡发展。

其三,陈云深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影响。陈云同志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特别是深受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影响。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说:“我们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要不受这种痛苦的意思,就是要共产,所以我们不能说共产主义与民生主义不同。”[3](P.843)陈云在继承和吸收孙中山的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并用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对其加以改造。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为其提供了理论来源,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的精华为其提供了内化基础。

一、从群众工作来看民生问题:做好群众工作,改善群众生活才能发动群众

陈云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就如何开展好群众工作、改善群众生活的问题进行了重要的阐述。其中,《巩固和加强群众工作》《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陕甘宁边区的群众工作》这三篇重要文章不仅是陈云群众观和群众工作方法的集中体现,还突出彰显陈云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群众生活的爱民情怀。他认为,党组织不仅要接受和完成上级所给的任务,还要深入到群众之中,展开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了解群众的疾苦与呼声,切实协助群众解决现实困难。针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性,陈云指出:“群众的日常问题愈解决得好,支部及党员在群众愈受拥护,则一切动员工作也就愈能顺利完成。”[1](P.158)在抗日的艰苦时期,陈云提出,抗日时期的群众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号召群众起来反抗日寇,但是我们党是主张改善民生的,民生问题也不容忽视。对此,陈云指出“我们不应该忽视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任何细小的可能的改善。愈是多注意群众各方面生活之尽可能的改善,他们参加抗日的积极性就愈会提高”。[1](P.159)

人民群众是革命的动力源泉,陈云提出了“改善群众生活才能发动群众”[1](P.166)的著名论断。陈云在《开展群众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一文中提出:“要使群众起来,必须改善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1](P.166)实践证明,进一步改善了地方群众的生活,群众的革命激情必然会得到极大提升,从而党组织就会获得巨大的支持。陈云要求党组织要关心群众的生活,要为群众的切身利益而斗争,开展群众运动,鼓励群众起来与党、政府、军队一同艰苦奋斗。因此,陈云强调“把解决群众切身问题列入地方党部的经常议事日程。”[1](P.167)解决群众的切身问题,不仅指的是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还包括群众身边的生活问题。在解决群众切身问题与动员群众的计划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陈云强调解决群众切身问题与动员群众的计划两者是不冲突的,两者是相互推动的关系,我们党的基层党组织要把两者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对群众切身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才能把动员计划造起一种热烈的群众运动,为广大的群众所拥护,并且高兴地去完成。”[1](P.169)关于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陈云号召广大党员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学习、谈论、寻找,找到群众最满意的、最合适的方法。在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陈云对边区的群众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他号召继续改善人民的生活,强调“群众有许多实际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些问题解决的好,群众会更信仰我们党,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就越来越高。”[1](P.172)

二、从发展生产看民生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尊重群众主体性,调动人民积极性

在财政经济工作方面,陈云的贡献是卓绝的。在长期领导财政经济工作期间,陈云高度重视改善人民的生活,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改善人民生活的论述和讲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生思想。1944 年,陈云主持边区财经工作标志着陈云投入主要精力从事领导财政经济工作。在抗战环境下,由于陕甘宁边区自身因素的限制和国民党对边区实行严密的封锁政策,陕甘宁边区以“发展生产、自立更生、实现自给”为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基于这一基本方针,陈云多次强调:当前我们党“主要任务是组织人民生产,促进抗战胜利,如果我们能够解决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我们就能成为群众的领导者。”[1](P.387)为了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勤俭节约,减轻人民负担,共度艰苦时期,陈云在《陕甘宁边区财经问题》一文中指出,“为了积蓄力量,准备反攻,必须增加生产,厉行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并提倡爱护公物的美德。”[4](P.387)

解放战争初期,陈云深入到东北主持北满和南满的工作。为了建立北满根据地,坚持在南满的斗争,他及时发动人民群众,号召广大党员认真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一方面要实行减租减息,减轻人民负担;另一方面要实行土地改革,让广大的农民获得土地,翻身起来做主人,从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支持人民解放战争。为此,他强调,党要明确“在经济上,是为劳苦人民争得土地、房屋,以及分粮、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免除失业、发展生产的民主而斗争”[4](P.61)的思想。在陈云等同志的努力下,东北人民群众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东北各地的根据地纷纷建立起来,很好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为夺取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从党的使命看民生问题:认清党的历史责任,把民生问题作为政治问题来抓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工作,更加关心改善人民的生活问题,号召我们要克服财政经济困难,稳定物价,实现供需平衡,保障人民生活。为了统一全国财经工作,改善人民生活,陈云强调:“全国人民经过了十二年战争和通货膨胀之后,生活已极困难,需要我们努力制止通货膨胀。”[5](P.61)他强调:“增加农业生产,解决吃、穿问题,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在目前是第一位的问题”“财政情况的好坏,直接关联到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统一国家财经工作,将不仅有利于克服今天的财政困难,也将为今后不失时机地进行经济建设创造必要的 前 提”。[5](P.74)他指出:“我们胜 利了,我们的各项工作是否搞得好,不仅关系到四亿七千五百万人的命运,而且对全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不看清楚这些,便不可能认识我们的责任。”[5](P.74)陈云在《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中提出了恢复经济的发展、减少城市人口、制止通货膨胀、保证人民最低的生活需要等解决经济困难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陈云主张把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作为政治问题来抓。他认为,改善群众生活是一个政治问题。“人民群众要看共产党对他们到底关心不关心,有没有办法解决生活的问题。这是政治问题。”[2](P.209-210)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陈云鲜明地指出,“现在是我们管理国家,人民有无饭吃就成了我们的责任。”[4](P.15)他还告诫全党“我们共产党必须天天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解决实际问题谈为人民服务,则是空话一句。”[5](P.128)他认为,党的决策的制定必须以全国人民的利益为依据,党必须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他还特别关注农业的发展问题,主张重视抓好农业、增加粮食产量。陈云多次强调:“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思想。因为人民群众的穿衣吃饭问题与农业发展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粮食增产了,群众的生活才能有基本的保障。1962 年,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他强调:“农业问题,市场问题,是关系五亿多农民和一亿多城市人口生活的大问题,是民生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成为重要的国策。”[2](P.209-210)改革开放后,陈云再次警示全党:“十亿人口吃饭穿衣,是我国一大经济问题,也是一大政治问题。‘无粮则乱’,这件事不能小看就是了。粮食工作极为重要,它决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经济工作,而且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工作。”[2](P.250)

四、从经济建设规律看民生问题:以改善人民生活为价值归宿,综合平衡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关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辩证关系问题上,陈云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以处理好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关系为出发点,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强调既要重视搞好国家建设,又要顾及人民生活,切勿急躁冒进。经济建设以改善人民生活为最终归宿是贯彻党的宗旨题中应有之义。1980 年,陈云强调:“搞经济建设,最终是为了改善人民生活。”[6](P.264)陈云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综合平衡理论出发论证了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进而指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2](P.29)其实在1957 年,陈云就提出,“在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时候,首先要保障生活必需品的生产部门最低需要,其次要保证必要的生产资料的需要,剩余的部分用于基本建设。先保证生产、后供应基建排队的必要,主要是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人民生活的需要,避免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1](P.53)毛泽东曾对陈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的观点予以肯定,他指出:“过去陈云提过:先市场,后基建,先安排好市场,再安排基建。有同志不赞成。现在看来,陈云的意见是对的。要把衣、食、住、用、行五个字安排好,这是六亿五千万人民安定不安定的问题。”[7](P.302)

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 周年座谈会上高度评价了陈云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丰功伟绩,强调:“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一心为民的精神。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陈云同志始终高度重视的问题。”[8]“应该时刻注意为群众谋福利”、经济工作理应“首先考虑民生”“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诸多民生观点,启发着我们党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百姓心为心,立志于改善人民生活,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遗志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陈云群众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多让群众咧嘴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My plan for new term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