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荣,顾 天
(1.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2.江苏省“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1100,3.河海大学环境会计与资产经营管理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110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围绕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新时代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已经明确:从现在起到2020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既定部署,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知识产权大国地位牢固确立。
如何真正体现“知识产权是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引导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等,都高度依赖知识产权管理。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离不开水利科技的不断创新以及水利知识产权事业的持续推进[1]。但水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普遍存在自主知识产权不多、创造和保护意识弱、技术成果转化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水利知识产权管理的界面冲突。水利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涉及企业战略部门、研发部门、运营部门、财务部门及其他管理部门,管理界面复杂,且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同,界面冲突普遍存在。
同时,水利企业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具有特殊性,很多是由事业单位改制形成,或者由事业单位在履行报批手续后以资金、资产新投资设立,存在复杂的事企关系,影响了水利企业的网络资源和网络能力。网络观认为,企业经济行为嵌入在它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2]。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加剧了水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界面冲突的程度。
在此背景下,本文对知识产权界面、知识产权界面冲突以及水利知识产权界面管理的内涵进行界定,分析水利企业知识产权界面冲突的表现,探讨组织因素对水利企业知识产权界面冲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水利企业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企业价值。
据有关学者考证,“知识产权”一词最早见于17世纪中叶法国学者卡普佐夫的论著中,后来比利时法学家皮卡第将其概括为一切来自知识领域活动的权利[3]。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赋予智慧成果所有人对其特定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专有权利[4],主要是指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等。
界面通常是指两相的分界面,体系作为一个整体从一相到另一相的转变必然通过该分界面[5]。界面概念形象地反映了两种事物之间的结合状态,较好地体现出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因此,逐渐被纳入企业管理领域中[6]。
管理学中的“界面”是指为解决某一任务或某一问题,所涉及的企业之间、各组织部门之间以及各有关成员之间在资金、信息、物资等要素交流、联系方面的交互作用状况[7]。
因此,知识产权界面是指企业为解决知识产权管理某一任务或问题,所涉及的各部门、成员、程序、流程之间在动机、意图、资金、信息、物资等要素交流、联系、沟通方面的交互作用状况,体现了一种跨组织的联结关系。
在对界面内涵和分类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界面冲突逐步被研究者所关注。界面冲突也称界面障碍,是指组织部门间、成员间、工序流程间因某种原因而造成的脱节[8]。界面矛盾,是指界面双方在交互过程中形成的对对方的成见或否定性态度。界面矛盾是界面形成后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9]。
因此知识产权管理界面冲突是指知识产权组织部门间、成员间、工序间、流程间因某种原因造成的脱节。
界面管理意思为“交互作用的管理”[10],表现形式为协调两个以上主体之间的感觉、动机、意图、知识、情报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模式及管理方式,实质是将重要的界面关系纳入管理状态,以实现控制、协作和沟通,提高企业绩效[11]。界面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界面环境,使得跨界面的交流、协调、合作能够有效进行,以及实现技术创新的目标。界面管理的实质,就是在不同的专业领域之间建立沟通、合作、协调和约束的机制[12]。
基于此,水利企业知识产权界面管理是指通过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界面环境,将知识产权界面关系纳入管理状态,以有效进行控制、协作和沟通,解决界面冲突,实现知识产权管理目标。
1.2.1 药液制备 将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配成浓度为1 280 μg/mL储备液。配制时用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精密称定药物,多西环素用注射用水溶解,阿莫西林用1 mol/L NaOH调节注射用水pH为8后溶解,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均先加1/2体积的注射用水,恩诺沙星溶液逐滴加1 mol/L NaOH溶解至最终浓度,氟苯尼考溶液逐滴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醇混合物(体积比为6︰1︰1)至最终溶解。药液配成后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在1.5 mL EP管内,置于4℃冰箱待用。阿莫西林需现配现用,其他药物存放时间不得超过1周。
知识产权涉及很多内容,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商誉权、邻接权、产地标记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水利企业的知识产权主要涉及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等,常见的界面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 部门之间的任务衔接出现障碍。水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涉及多部门,各个部门具体的职责分工不同,一个部门在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往往会直接交给下一个部门后就不再过问,部门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和协同,在任务衔接上容易出现界面障碍。
b. 资源需求出现冲突。水利企业在同时进行多个知识产权项目时,每个项目需要的资源可能是相同的。如同一个实验设备、同一个技术人员等,这时就可能产生资源需求冲突。
c. 信息孤岛的存在。信息孤岛是指企业各系统之间以及企业与外部组织之间相互封闭、分散、独立的状态[13]。水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易形成信息孤岛,使得相关部门和人员无法形成共识,从而可能带来行为上的偏差,导致管理目标不能实现。
d. 信息粘滞问题的发生。信息粘滞就是各种不同的信息通常滞留于自身的信息源周围,严重时甚至引起信息传输通道受阻[14]。水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界面涉及企业内的很多部门和人员,会产生大量的相关信息,部门和人员之间往往会因为信息传输渠道过少或渠道不畅,产生信息粘滞问题。
e. 交互界面关系的退化。当知识产权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冲突增多,部门与部门间的信任关系就会受到破坏,如果处理不当,界面之间的交互作用就会退化,形成不信任的界面关系。
有些水利企业虽然设置了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但因水利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支持。水利企业普遍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专门人才,相关工作通常由研发、质量管理等部门和人员代理,人员职责不明确,会造成资源需求冲突的发生,陷入管理不力甚至管理真空的状态,从而影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
即使有些水利企业设置了专门机构,也具备专业人才,实现了知识产权集中管理,但由于知识产权管理涉及界面复杂,需要与战略、财务、研发等多个部门进行协调,也容易出现部门间沟通不畅,引起信息粘滞,影响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
与此同时,随着水利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结构更加复杂,变动因素增多,人员数量也会增多,沟通难度加大,决策分歧增加,给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造成一定阻碍。
一方面,不少水利企业缺乏水利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不足,意识不到知识产权管理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价值。也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对知识产权管理有所重视,但是没有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中,与企业经营管理脱节,职工的认同度不高,使得知识产权具体管理工作在实施中受到诸多限制。
另一方面,国家各部门陆续发布的文件中虽然均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要求,但令出多门,监管层面的界面冲突使得水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既缺少制度层面的系统和规范引导,又存在主观层面的误识或误导,更缺乏操作层面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同时,虽然政府已逐步完善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也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符合的管理制度,但是水利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化水平仍然处在较低层次,表现为大多数水利企业并没有构建专门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大多都附在经营管理制度中,相关制度框架和内容不够系统和完善,有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制度依据,影响了水利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化。
a. 设置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并建立网络化组织结构及清晰的权责制度。由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本企业知识产权相关工作进行集中管理,将水利知识产权管理提高到战略层次,与经营战略结合起来,并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动态地进行调整和完善。按照2011年中央下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由事业单位改制或由事业单位投资创办的水利企业需要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做好脱钩改制、合并重组等工作,加快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开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协调控制也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支撑。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交流变得方便又快捷,建立网络化组织结构可以通过全方位、动态的交流和交互实现良性互动。但是信息交流方式在网络化组织结构内是没有区别且杂乱的,因此需要建立权责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在恰当范围内的交流和使用,以防发生信息滥用和外泄等信息安全问题。清晰的权责管理制度也有利于保证水利企业和外部相关组织之间保持畅通的信息传输,防止信息失真。
b. 重视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针对水利企业知识产权专门人才普遍匮乏的现状,企业可以实行外部招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以改善。外部招聘可以在短期内解决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并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也能促进内部员工工作及学习的积极性;内部培养可以弥补外来人员对企业短期不适应、不熟悉的缺点,并且有着良好的内部人际关系,能带动外来人员尽快融入工作,促进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外部招聘时应注重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如拥有相关专业的学历学位、具有相应的执业资质、具备实务工作经验等。内部培养时,可以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或派员工去专利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高校进行学习,以此提高管理水平。
c. 促进水利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协调,建立交互良性交流机制。水利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水利企业和相关管理机构中其他各个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如: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需要全员参与;知识产权管理相关专业人员的招聘与人事部门相关;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研发、生产、市场等部门都有关联;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务等部门相关。因为各部门专业分工不同,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因此需要在各个部门之间构建恰当的信息开放界面,建立良性的交流机制。在各部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鼓励部门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在其他部门设置知识产权工作联络员,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促进各部门间的相互沟通和协调。
a. 强化水利知识产权文化意识。组织文化建设能够使组织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对工作人员有着导向作用,从而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组织运作效率、组织形象的美感度以及对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力,使水利知识产权相关工作有序、平稳地运行。统一而又正确的组织文化和员工认知对减缓水利知识产权管理界面冲突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企业最高领导层必须要强化水利企业知识产权文化意识,将之融入企业文化中,并要与企业战略和经营紧密结合。同时要加强对员工的引导,带领全体员工共同进行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学习,包括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文件管理及保密规定,知识产权发明、申请、应用、维权程序和途径等,从而形成全员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机制,使知识产权创造、应用、管理成为员工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为,并逐步形成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强烈意识。
b. 建立完善的水利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要使水利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发挥作用,必须建立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制度,通过制度执行来引导和塑造工作人员行为,进而形成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企业应遵循现有的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结合水利企业实际情况构建符合本企业的水利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体系,编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手册,包括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方针、目标和发展规划、企业技术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定期评价与动态调整制度、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教育与培训制度、技术创新奖励制度等。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构建提升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能力的“金字塔”保障体系[15]。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规范事、以制度施奖惩,减少界面冲突,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