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发动群众主动参与,要求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市容环境大扫除,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
立即安排部署。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高度重视“市容环境大扫除,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厅党组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创新活动载体。将“市容环境大扫除,干干净净迎国庆”工作与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治“脏”专项行动、以克论净深度保洁、城市清洁行动、城市“达标街道”创建等活动相结合,要求各地大力开展城市清洁行动、每周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城卫生大扫除;大力推行环卫精细化管理,实施市容市貌大提升等行动,建设一批“达标街道”;推进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提升城市设施清洁水平,改善城市面貌。
开展专项整治。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展城乡接合部、背街小巷、城市设施3项市容市貌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提升城乡接合部道路保洁标准,加强背街小巷路面清扫保洁,及时维修或更新垃圾处理、健身休闲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等设施,确保设施完好、干净整洁。
加强督促指导。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提高城市环境卫生、完善城市设施、保持干净、环境优美、创造良好秩序作为显著增强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体现。组织专家对各个城市开展活动进行指导,指导各地开展卫生死角大排查。
发动群众参与。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各单位积极加入到活动中来,共同打造良好的城市面貌,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市容环境大扫除,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的通知》精神,上海市深化落实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每月开展城市大冲洗清洁行动,保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水平,以高质量的市容环境面貌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设定每月第四周的周三为集中行动日,按照“体现双最、对标一流”的标准,结合区域保障要求,因地制宜对道路环境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的冲洗作业,加强对绿化隔离带、路口斑马线、安全岛、人行道树穴、高架桥柱周边等的冲洗,目前已开展大冲洗行动9次。
为确保大冲洗清洁行动取得实效,根据不同道路保洁要求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保洁的有效性。
此外,各区结合保洁区域重点和特点开展富有特色保障工作。
在“市容环境大扫除,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中,安徽省亳州市做好餐厨垃圾处置工作,规范餐厨废弃物管理,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标准要求,积极推进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初步实现了餐厨垃圾的规范化管理。
一是出台制度文件。出台《亳州市中心城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对餐厨废弃物的收运、处置、监管和产生单位遵守事项作了相关的规定,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工作原则,对各流程作了详细规定。
二是广泛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普及相关知识,加强对环卫保洁人员的教育培训,通过环保核验对经营业主进行宣传,对执法队员进行专项培训,对餐厨垃圾从业人员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三是规范管理。实施了生活垃圾干湿分类投放试点工作,初步建立覆盖全市的餐厨废弃物管理网络。对饮食单位安装油水分离装置,在主城区大中型饭店和餐饮业较为集中的地段设置500多只餐厨垃圾专用收集桶,将进行油水分离后的餐厨废弃物进行集中收集。
四是加强监管。该市职能部门加强对餐厨废弃物处理全过程监管,通过日常巡查和数字城管平台查处非法运输、收集、处置餐厨废弃物行为。
城市是人民的,不断提升居住其中的市民的幸福指数是城市建设管理的根本核心,改善市民住宅小区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市容环境大扫除,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要求,江西省上饶市中心城区开展“住宅小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力求通过实施“大清理、大清洗、大清运”三大活动和对住宅小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园林绿化进行修复提升,改善住宅小区居住环境,提升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让上饶市以更美的姿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为改善住宅小区环境,辖区东市街道和社区共建单位上饶市城市管理局以住宅小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从小区居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做好“消、改、增”工作。“消”即对小区内的陈年垃圾、违章建筑进行拉网式、全覆盖的排查清理,对各类杂乱的管线进行规范捆扎,全面消除小区各类脏乱现象。“改”即对小区进行改造,破损的水泥路面改为平整的沥青路面,面上的臭水沟改成了地下的雨污管网。“增”即合理施划了小区停车位,建成了居民休闲娱乐小广场,补植了小区绿化,增加了小区的保洁人员和保洁容器……
随着住宅小区环境整治持续深入,小区居民从“观望”整治变为了主动参与,看着居住小区整体环境不断的提升,小区居民都洋溢着幸福笑脸。
据了解,上饶市中心城区共有住宅小区749个,目前共清理乱堆乱放2.91万余处,清理乱停乱占车辆1.83万余次、乱贴乱画2.85万余处,清理垃圾死角3.42万余处,清运垃圾5.02万余吨。
自2012年开始,沈阳市便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直接指导下,将符合公租房准入条件的新市民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并采取发放租赁补贴和配租实物房源两种方式进行保障。同时,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大学生需求量较大、人员较为集中的工业园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将公租房作为集体宿舍或者职工公寓使用。目前,沈阳市已面向232个企业,配租了3916套公租房作为职工宿舍。
从2017年年底开始,辽宁省将新市民住房保障作为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来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当年出台的《辽宁省培育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四年滚动计划》中,明确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大学生、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青年医生、青年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目前,全省14个市都已对新市民的住房进行了保障,今年,全省有近4万套公租房为新市民安了家。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省将推广沈阳市的做法,积极稳妥做好住房保障调标扩面工作,加大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力度,重点保障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对青年医生、青年教师、军转人员、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行业及企业职工等群体实施精准保障,让他们在所在的城市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