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副文本解读杨世彭《仲夏夜之梦》译本

2019-02-19 05:06吴边
山东外语教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仲夏夜译本译者

吴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广东 广州 510420)

1.0 引言

《仲夏夜之梦》(AMidsummerNight’sDream)是莎士比亚的第12个剧本,创作于1594-1595年间。它是莎翁喜剧中最常搬演,也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目。这个剧本在莎学专家圈内颇受好评,John Dover称它为“莎翁喜剧中最令人开心的喜剧”,R. A. Foakes更赞它“结构精致,风格多变,意义深远”(杨世彭, 2001:16)。目前,这个剧本共有7个中文译本①。在这7个中文译本中,杨世彭的译本最具有特色,因为它是为舞台演出服务的。然而翻译界对杨译本的研究却极其匮乏,目前只有寥寥数篇文章(如洪忠煌,2003;李黎等,2003),内容也大都局限于对译本翻译策略和翻译概况的分析,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副文本尚无人问津。本文拟以《仲夏夜之梦》杨世彭译本为个案,审视副文本因素与译者翻译观、译者读者观和译本推介的关系,以期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杨译本的价值,促进杨世彭译著的传播,同时推进副文本视角下翻译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2.0 翻译研究中的副文本视角

法国文艺理论家杰拉德·热奈特(Gérard Genette)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了“副文本”(Paratext)概念,并于1987年出版了论述副文本的学术专著Seuils(《门槛》)。该书在1997年被翻译成英文版Paratext:ThresholdsofInterpretation(《副文本:阐释的门槛》)。

热奈特(Genette,1997:1-4)认为没有副文本的文本是不存在的,副文本既在文本之内,又在文本之外,协调着文本与公众、文本与潜在读者和真实读者之间的关系,并在客观上引导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同理,对于翻译作品而言,其副文本也是译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土耳其翻译研究学者伊卡拉·科卡(Içlkar Koçak,2007:171)所说:“副文本研究是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因为副文本是将作者、译者、出版商和读者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塔希尔-居尔萨格拉(Tahir-Gürcaglar,2002:44-60)进一步强调了副文本在翻译研究中的积极作用,认为副文本为深刻理解译作的产生和接受提供了参考价值,是翻译史研究中一个主要的史料来源,能够揭示译文本身缺少的或者只是暗含的翻译现象。

热奈特的副文本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范围。根据热奈特的划分,副文本分为内副文本(peritext)和外副文本(epitext)。前者主要包括文本标题、副标题、序、跋、出版信息、献词、封面图案、人物关系表、注释、插图等,后者则包括作者及出版者提供的文本信息,如评论、访谈等。据此,译作的副文本则包括标题、序跋、注释等内副文本,以及对原作者与译者的评价、访谈、获奖信息及其他相关的事实性外副文本等(葛校琴,2015;王晓伟,2016;滕雄、文军,2018)。

3.0 杨译本中典型的副文本表现形式

3.1 杨译本中的内副文本

杨译本的内副文本首先表现在译本的护封、勒口及封面上。护封正面的副文本要素包括舞台剧《仲夏夜之梦》的插图、中英文标题、作者和译者姓名、两位推荐人姓名、以及附赠资料和收录图片的信息简介。护封插图描述的场景是戴着驴头的祝德高(Bottom)提着灯笼寻找他的伙伴,而此时仙后泰滩妮亚(Titania)正在五个侍从的照料下安然入睡。译本的中英文标题《仲夏夜之梦》(AMidsummerNight’sDream)置于护封正面最显著的位置,字体为特大号,标题下面是作者和译者姓名,即威廉·莎士比亚和杨世彭。紧接着作者和译者姓名的是两位推荐人的姓名,其中一位是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所长胡耀恒博士,另一位是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讲座教授金圣华博士。护封正面最底端还有两行文字简要介绍附赠资料,即2000年香港话剧团《仲夏夜之梦》公演VCD两片,并收录了近百张欧美著名剧团与港台两地演出的舞台设计及剧照,以便读者和戏剧研究者参阅。护封底面的副文本要素包括译本售价及出版社对杨译本的简介。前勒口上的副文本要素包括译者照片和译者简介,后勒口上的副文本要素包括推荐者简介、译本内容简介、以及杨世彭2001年名剧译导简介。护封腰脊上的副文本要素包括译者照片及译本中英文标题。封面的副文本要素包括译本的中英文标题、作者和译者的姓名以及出版信息。

译序和注释也是杨译本内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准确理解译文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引导作用。杨译本的译序包括以下内容:自序;胡耀恒博士序;金圣华博士序;导赏;演职员表;角色表;参考书目评述。其中最出彩的部分当属“导赏”一节,在该节中,译者不仅详细地介绍了《仲夏夜之梦》的写作日期、剧情来源、演出纪要、版本评述等基本信息,而且还介绍了自己译本的三大特色:第一,中英文并列,易供读者对照;第二,全译本和节删本并存,节删处以彩色字体标出;第三,翻译的目的是为舞台演出服务,因此译文朗朗上口,易于观众理解。杨译本中的注释也是其显著特色之一,可分为译前注和脚注。经统计,《仲夏夜之梦》杨译本的注释共31条,其中译前注1条,脚注30条。

3.2 杨译本中的外副文本

杨译本的外副文本包括译者生平经历、翻译经历、执导经历三个部分。杨世彭导演,193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祖父是前清举人,也是一位实业家,父亲曾留学日本,母亲是李鸿章的外孙女。杨世彭的父母都酷爱京剧,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他从小就喜欢京剧和昆曲,熟记过很多京昆唱腔。杨世彭于1959年从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毕业论文TheTechniqueofChineseOpera(《京剧的技术》)是由当时台大外文系主任英千里先生②指导的。本科毕业后,杨世彭远赴美国求学,分别于1964年和1968年,获得夏威夷大学戏剧系艺术硕士学位,及威斯康辛大学戏剧系哲学博士学位。参加工作后,杨世彭曾担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戏剧舞蹈系教授、系主任和剧场主任多年,并兼任科罗拉多州莎翁戏剧节艺术总监和行政总监十余年。他也是首位在西方世界主掌职业莎翁剧团的亚裔人士,并于1978年受邀成为英国国际莎学会议首位华裔永久会员。1990年他从科罗拉多大学退休。退休后,杨世彭转任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至2001年荣休,并获得香港市政府颁赠的铜紫荆星章。杨世彭深谙中西语言和戏剧艺术,他半个世纪的舞台执导生涯对中西戏剧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13年美国知名学术期刊《亚洲戏剧学报》写专文介绍杨世彭,说他一直致力于引介中国戏剧给西方读者,同时也将西方戏剧引介给华文世界,并高度赞誉他为“行内先驱”和“文化大使”(黄心雅,2015:2)。

据统计,杨世彭一共翻译过22部戏剧,其中英译京剧三部,即《阎惜娇》(YanXijiao)、《鸿鸾禧》(TwiceABride)和《乌龙院》(BlackDragonResidence);汉译西方戏剧19部,即TheMerchantofVenice(《威尼斯商人》)、TheTamingoftheShrew(《驯悍记》)、MuchAdoAboutNothing(《无事生非》)、KingLear(《李尔王》)、AMidsummerNight’sDream(《仲夏夜之梦》)、Romeoand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ChildrenofaLesserGod(《次神的女儿》)、TheLittleFoxes(《小狐狸》)、TheMarriageofFigaro(《费加洛的婚礼》)、TheHouseofBlueLights(《蓝叶之屋》)、NothingSacred(《百无禁忌》)、OtherPeople’sMoney(《他人的钱财》)、BlackElkSpeaks(《黑鹿开口了》)、Equus(《恋马狂》)、CatonaHotTinRoof(《朱门怨妇》)、OutofOrder(《谁家老婆上错床》)、The39Steps(《步步惊笑》)、TuesdaywithMorrie(《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DeathofaSalesman(《推销员之死》)。所有的这些翻译剧本都是为舞台演出服务的。

据统计,杨世彭一共执导过近70部戏剧,其中英文剧40部左右,如ThePuppetMaster(《傀儡师傅》)、TwiceABride(《鸿鸾禧》)、TwelfthNight(《第十二夜》)、TheTamingoftheShrew(《驯悍记》)、TheMerchantofVenice(《威尼斯商人》)等;中文剧30部左右,如《驯悍记》(TheTamingoftheShrew)、《威尼斯商人》(TheMerchantofVenice)、《阿Q正传》、《德龄与慈禧》、《谁遣香茶挽梦回》、《爱情观自在》等。杨世彭曾说道,“自己什么样的剧型都能导”(黄心雅,2015:60)。虽然已至耄耋之年,并拥有多部经典作品,但他仍然自信地表示自己会继续执导下去。

4.0 从副文本解读杨世彭《仲夏夜之梦》汉译本

热奈特(Genette,1997:410)指出:“副文本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是文本的附属品。没有副文本的文本就像没有象夫的大象,无力可施;没有文本依托的副文本就像无象可驭的象夫,只能是愚蠢的表演”。副文本是译本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为读者提供很多隐藏信息,以便读者解读译文。上文提及的杨译本中的副文本要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译者的翻译观、其读者观以及译本得以推介的原因,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仲夏夜之梦》杨译本的价值。

4.1 从副文本解读译者的翻译观

虽然杨世彭从未专门著书立说来阐释自己的莎剧翻译思想,但通过对《仲夏夜之梦》杨译本的副文本进行梳理,我们不难发现杨世彭在《仲夏夜之梦》的翻译过程中特别重视译本的“简洁性”“忠实性”以及“可表演性”。

4.1.1 莎剧译本贵在“简洁”

杨世彭翻译《仲夏夜之梦》的目的在于舞台演出。作为导演和译者,他根据演员诵读译本的方便程度、观众对剧本的了解程度以及客观剧场效果等因素,对原剧做出了300余行的节删,节删后的译本为演出本,可供现代剧团演出使用。在演出本的基础上,杨世彭也给出了节删处的补译译文,补译译文由彩色字体标出,由演出本和补译译文共同组成的《仲夏夜之梦》全译本完整地呈现出了原剧面貌,可供学者或学生研读使用。在演出本的翻译过程中,杨世彭删除了原剧中一些诘屈聱牙、只有伊丽莎白时代伦敦观众才能领略的古词乡俚,也删除了一些辞藻不华美,但语义冗长的句子。这有助于浓缩原文内容,让译文变得更加简洁,也有助于演员清晰地表达台词,加速剧情的推进。例如:

例1. QUINCE. At the Duke’s oak we meet.

BOTTOM.Enough; hold, or cut bowstrings.(MND 1.2.86-87)③

丁德劳:在公爵的橡树下面见面。

祝德高:行了,大家不许失约,否则就没脸见人啦。(杨世彭,2001:99)④

例1出自第1幕第2场,地点是木匠丁德劳(Quince)家里。雅典的6个工匠聚集在一起,商议排演《皮拉摩斯与西施比悲惨殉情记》的事宜,他们分派好了角色,也分配好了台词,相约下次在公爵的橡树下面进行排练。这两句台词是第1幕第2场的最后两句对白,杨世彭在翻译的过程中删除了最后一句台词,他在脚注中解释道,“‘Enough; hold, or cut bowstrings’原意不明,似为一句谚语,直译可作‘遵守诺言,割断弓弦’,似与弓箭练习或射箭比赛有关,但学者间的注释各异,不如在演出时干脆删去”(杨世彭,2001:99)。删除这句台词后,译文内容显得更加紧凑,易于目的语读者接受。

4.1.2 莎剧译本贵在“忠实”

一部翻译作品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忠实于原著的内容及风格。陈国华(1997:25)指出莎剧翻译一定要再现原作精神风貌,精神是指思想内容和剧情性质,风貌是指形式和风格。再现原作的精神,就是准确理解和翻译原作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同时体现剧情的悲喜特点,悲处要悲,喜处要喜。再现原作的风貌,就是尽可能近似地反映原作的文体和语体特点。原作是散文,要还其散文;是韵文,要还其韵文;是无韵格律诗,要还其无韵格律诗;原文高雅,要还其高雅;原文粗俗,要还其粗俗。杨世彭在翻译《仲夏夜之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做到了忠实于原著,他在序跋中指出,“译文的格式、行数、甚至于95%的标点符号都与原文相同。诗句译成诗句,散文译成散文;莎翁押韵的地方押韵,他转韵的地方我亦转韵”(杨世彭,2001:7)。例如:

例2. BOTTOM. I grant you, friends, if you should fright the ladies out of their wits they would have no more discretion but to hang us; but I willaggravatemy voice so that I will roar you as gently as anysucking dove. I will roar you and ’twere any nightingale. (MND1.2.63-66)

丁德劳:别急别急,朋友们。我们要是把那些太太小姐吓得大声尖叫,他们当然会把我们绞死啰。可是我会加重我的声音,吼得好像一只吃奶的小鸽子一样轻声,像一只夜莺般的动人。(P95)

例2出自第1幕第2场,地点是丁德劳家里。泥水匠祝德高(Bottom)在众雅典工匠面前炫耀自己的精湛演技,他说如果让他来演狮子,他的吼叫声一定不会让观众们失望。杨世彭(2001:89)指出,“祝德高和雅典的这群粗汉们在剧中经常念错字”,莎翁的目的在于取得特定的“现场效果”。在这段台词的脚注中,他进一步解释道,aggravate的意思是“加重”,但祝德高原本想表达的意思是“减轻”,因为后文中出现了副词gently(“轻柔地”),aggravate与gently的对照能够衬托出祝德高的言辞笨拙和粗俗。其次,sucking dove(“吃奶的小鸽子”)也属于错念,因为客观世界中只存在“吃奶的小羊”或“孵蛋的鸽子”,不存在“吃奶的鸽子”(杨世彭,2001:95)。杨世彭在译文中忠实地传达出了原文的戏剧效果,有助于观众快捷地解读出祝德高的滑稽性格和粗俗形象。

例3. HELENA. How happy some o’er other some canbe!

Through Athens I am thought as fair asshe.

But what of that? Demetrius thinks notso;

He will not know what all but he doknow.

And as he errs, doting on Hermia’seyes,

So I, admiring of hisqualities.

Things base and vile, holding no quantity,

Love can transpose to form anddignity. [...] (MND1.1.226-233)

海伦娜:为什么有些人就比别人称心如意!

其实整个京城都觉得我跟她一样美丽。

又有什么用?德米曲斯并不觉得如此;

人人知道的实情他都一无所知。

他犯了错,欣赏何蜜雅的双眼,

我也犯错,爱慕他的优点。

许多卑贱的事物其实不合标准,

爱情却会把它们变成庄严神圣。[…](P87)

例3出自第1幕第1场,地点是雅典公爵希西阿斯(Theseus)的宫殿。海伦娜在得知赖山德(Lysander)要与何蜜雅(Hermia)私奔的消息后,决定告知德米曲斯(Demetrius),以期获得他的青睐与好感。莎士比亚以诗体的形式写出了海伦娜的这段独白,独白的韵脚格律为aabbccdd [...]。杨世彭在翻译这段独白的过程中也采用了诗体的形式来处理,韵脚格律也为aabbccdd [...],译文无论在文体上,还是在韵律上,都与原文相符。

4.1.3 莎剧译本贵在“可表演”

“可表演性”是戏剧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戏剧翻译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英若诚(1999:3-5)指出话剧是“各种艺术形式中最依赖于口语直接效果的形式”,“一句台词稍纵即逝,不可能停下来加以注释、讲解”,因此话剧语言一定要“口语化”和“简练化”。杨世彭在翻译《仲夏夜之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译本的可表演性特征,译文朗朗上口,不但易于演员诵读,也易于观众接受。例如:

例4. PUCK. If we shadows haveoffended,

Think but this, and all ismended:

That you have but slumberedhere

While these visions didappear;

And this weak and idletheme,

No more yielding but adream,

Gentles do notapprehend;

If you pardon, we willmend.

And, as I am an honestPuck,

If we have unearnedluck

Now to ’scape the serpent’stongue

We will make amends erelong,

Else the puck a liarcall.

So good night unto youall.

Give me your hands, if we befriends,

And Robin shall restoreamends. (MND5.1.401-416)

潘克:要是我们这些精灵把阁下冒犯,

想到这些,你们就会毫无遗憾:

诸位不过在此睡了一阵,

当这些幻景在你们面前纷呈;

而这出编得不好有些胡闹的戏,

也许仅仅出现在各位的梦里。

女士先生,请不要对我们责难,

你们若肯原谅,我们一定继续改善。

由于我潘克还算忠诚,

你们应该相信我们

为了避免观众嘘声

一定乘早把缺点改正,

否则尽可骂我潘克是扯谎的混蛋。

在此,祝你们大家晚安,

你我若是朋友,请给我们鼓掌,

我潘克今后一定会作更多的补偿。(P303-P307)

例4出自第5幕第1场,地点是公爵希西阿斯的宫殿。公爵和贵族们欣赏完工匠们的表演后,都回去休息了。精灵潘克(Puck)代替《仲夏夜之梦》剧组的所有成员给观众们做最后的陈辞,他希望大家包容演员们的演技,虽然不够完美,但他们一定会加以完善。潘克的这段独白是以诗体形式展现的,杨译本保留了原文的诗体特征,韵脚工整,诵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译文也没有任何晦涩难懂的词汇,每行字数都控制在8-14个字之内,充分体现了戏剧语言的口语化特征和简练化特征。

4.2 从副文本解读译者的读者观

从副文本中,我们不难发现杨世彭对目的语读者抱有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他不但为读者提供原著评介和注释,引导读者阅读译文,还为读者适度节删和改编原文,以提高译本在目的语读者群中的接受程度。

4.2.1 为读者提供原著评介和注释

杨世彭在序跋中详细地介绍了《仲夏夜之梦》的撰写缘起、剧情来源、演出纪要、版本译述等情况,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脉络清晰的图画。不仅如此,他还在书后添加了一份长达4页的中英文参考书目,并在每一个条目下面注明了自己对该书或该文的评语与简介,为莎剧学者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4.2.2 引导读者阅读译文

如前所述,《仲夏夜之梦》的中文译本颇多,尤以朱生豪、梁实秋、方平的译本最为人津津乐道。杨世彭(2001:47)在序言中指出自己的译本与其它译本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是它是为舞台演出服务的,是经过舞台实战检验过的。这种引导式阅读无疑会激发目的语读者的好奇心,拉近读者与译著之间的距离,引导读者理解和领略杨译本的价值,为杨译本的接受打下良好基础。

4.2.3 为读者提供适当注释

“注释是译者介入译本的重要手段,译者在注释中充分显身,积极参与交流,帮助读者跨越文化障碍,了解原文,避免误读”(倪蓓锋,2012:70)。杨世彭在翻译过程中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注释,注释内容大致分为:戏剧效果的解释、文化典故的解释、翻译策略的解释与双关语的解释。例如:

例5. BOTTOM. We will meet, and there we may rehearse most obscenely and courageously. Take pains, be perfect: adieu!

QUINCE. At the Duke’s oak we meet. (MND1.2.84-86)

祝德高:我们一定守约,在那儿放荡地排戏,勇猛地排戏。好好下功夫,把台词记熟,再见吧!

丁德劳:在公爵的橡树下面见面。(P99)

例5出自第1幕第2场,地点是木匠丁德劳(Quince)的家中。雅典的工匠们聚集在一起,商议着去离城一里地的宫廷森林里面排戏,在那里他们不受打扰,无拘无束。杨世彭(2001:99)在脚注中指出,obscenely(“放荡地”)的语义和courageously(“勇敢地”)的语义并不平行,莎士比亚故意让丁德劳念错这个词,目的在于突显其粗俗无礼的形象及滑稽的性格,丁德劳本应该表达的词汇是seemly或fitly(“大大方方地”)。

例6. OBERON. That very time I saw (but thou couldst not)

Flying between the cold moon and the earth

Cupid all armed: a certain aim he took

At a fair vestal throned by the west,

And loosed his loveshaft smartly from his bow

As it should pieced a hundred thousand hearts;

But I might see young Cupid’s fiery shaft

Quenched in the chaste beams of the watery moon;

And the imperial votress passed on

In maiden meditation, fancy-free.

Yet marked I where the bolt of Cupid fell: [...] (MND2.1.155-165)

奥伯朗:那时我见到(而你当然看不见)

在那清凉的月亮与地球之间,

全副武装的邱比特向一位

端坐西方宝座的处女发出一箭;

这枝从他爱情之弓射出的利箭

本应贯穿十万颗心,

可是我看到邱比特炽热的利箭

居然在皎洁的月光里熄灭,

那位至尊的信女行若无事,

仍旧作着处女的沉思。

当时我曾留意那枝箭掉在何方:[…] (P119)

例6出自第2幕第1场,地点是雅典附近的森林。仙王奥伯朗(Oberon)吩咐精灵潘克(Puck)去摘相思花,以便获取花汁来戏弄仙后泰滩妮亚(Titania)。杨世彭(2001:119)在脚注中指出,“a fair vestal throned by the west”(“端坐西方宝座的处女”)是指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她终生未曾婚配。莎士比亚在戏文中使用该典故,分明是在拍女王的马屁,而女王也很有可能观赏了此剧的公众首演。虽然这个典故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并不熟悉,但杨世彭利用脚注消除了读者的认知盲区,缩短了读者与原语文化之间的距离。

例7. BOTTOM. [Sings]

The ousel cock so black of hue,

With orange-tawny bill,

The throstle with his note so true,

The wren with little quill— (MND3.1.103-106)

祝德高:[唱]

山鸟的身子那样黑,

嘴巴都是桔红;

画眉的声音那样美,

她邻居叫起来却大不相同。(P163)

例7出自第3幕第1场,地点是森林。泥水匠祝德高(Bottom)遭到精灵潘克(Puck)的戏弄,变成了驴头人身的怪物,吓得同伴们四处逃散。后来,他一边游走,一边歌唱,惊醒了在花床上睡觉的仙后泰滩妮亚(Titania)。杨世彭(2001:163)在脚注中指出the wren with little quill(“鹪鹩”)是一种叫声又尖又细的鸟,多数观众对它并不熟悉,如果直译出来,肯定听不明白,因此他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原文处理为“她邻居”,即“与画眉不同的另一鸟类”,意译后的译文更易于观众理解。

例8. FLUTE. No, he hath simply the best wit of any handicraft man in Athens.

QUINCE. Yea, and the best person, too; and he is a very paramour for a sweet voice.

FLUTE. You must say ‘paragon’. Aparamouris (God bless us!) a thing of naught. (MND4.2.7-11)

冯德美:不错,京城里靠手艺吃饭的人之中,要数他最最聪明了。

丁德劳:对,而且是个最好的好人。他的嗓音哪,真是老粮三日。

冯德美:你该说“绕梁三日”,不是“老粮”;三日饿下来,新粮都会吃光啦。(P249)

例8出自第4幕第2场,地点是木匠丁德劳(Quince)的家中。变形后的祝德高(Bottom)与同伴彻底失去了联系,工匠们回城后便开始怀念他,认为他是雅典最聪明的手艺人。杨世彭(2001:249)在脚注中指出,莎士比亚借冯德美(Flute)之口,巧妙地说出了一个谐音双关,paramour(“情人”)与paragon(“楷模”)音形相似,英语演出时很容易博得观众的笑声,但直译为汉语的话,喜剧效果不佳,因此约略改写,在祝德高“声腔美好、绕梁三日”及“老粮、新粮”上做文章,结果粤语及国语演出时都曾得到不亚于英文演出的观众反应。

4.2.4 为读者节删和改编原文

英若诚(1999:9)指出戏剧翻译的目的在于“尽量使观众能够像阅读或聆听原作的人那样得到同样的印象”。杨世彭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读者群的接受情况。他的译本可以拆分为两个版本,一个是节译本,供演员演出使用;另一个是全译本,供学者或学生研读使用。为了让译作更易于接受,杨世彭对原著做了三处改编:第一,原剧中的古希腊地名都做了淡化处理,如“雅典”被改编为“京城”。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演出中的舞台布景及演员服装都趋于现代化;第二,原剧中6个工匠的姓名,由于读音拗口,意义不易被中国观众了解,也都被改编为现代都市中常见的工人名字,如:织工匠Bottom(原意“线团”)被改编为地盘公“祝德高”(筑得高);风箱匠Flute(原意“笛子”)被改编为裁缝“冯德美”(缝得美);补锅匠Snout(原意“喷嘴”)被改编为焊铁工人“汉德好”(焊得好)等;第三,原剧中仙后4个侍从的姓名也全都被改编成了中国的四季花神,Peaseblossom(原意“豌豆花”)被改编为“春兰”;Cobweb(原意“蜘蛛网”)被改编为“夏荷”;Moth(原意“小飞蛾”)被改编为“秋菊”;Mustardseed(原意“芥末子”)被改编为“冬梅”,以配合4位女演员的性别和服装。在剧本第3幕第1场结尾处,莎士比亚借丑角Bottom之口给这4个侍从开起了姓名上的玩笑,如果直译起来大都并不可笑,杨世彭顺着莎翁笔意,借这4朵花的名字改写了一些玩笑片段,结果观众反应奇佳,舞台效果甚好。

4.3 从副文本解读译本的推介因素

杨世彭是著名的华裔戏剧大师,他本人集结了学者、导演、译者等身份于一身,在香港、台湾、美国的戏剧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中外戏剧制作和戏剧翻译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单就莎剧而言,他曾执导过中英文的TheTwelfthNight(《第十二夜》)、Romeoand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Love’sLobour’sLost(《爱的徒劳》)、AMidsummerNight’sDream(《仲夏夜之梦》)等数十部莎剧,也翻译过TheMerchantofVenice(《威尼斯商人》)、KingLear(《李尔王》)、MuchAdoAboutNothing(《无事生非》)、TheTamingoftheShrew(《驯悍记》)、AMidsummerNight’sDream(《仲夏夜之梦》)、Romeoand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等6部莎剧。他的译本很有特色,都是为舞台演出服务的,也都经舞台检验过。杨世彭扎实的专业实力为《仲夏夜之梦》杨译本的推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戏剧家和学者的评论也为《仲夏夜之梦》杨译本的推介提供了良好的接受环境。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所长胡耀恒博士评价《仲夏夜之梦》杨译本是中国莎剧研究的新里程碑(杨世彭,2001:10-11)。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教授金圣华博士评价《仲夏夜之梦》杨译本是中文莎剧演出和莎剧研究的范本(杨世彭,2001:12-15)。李黎等(2003:26)认为《仲夏夜之梦》杨译本在莎剧改编、节删及重译领域开了一个好头。

此外,台湾猫头鹰出版社的推介对杨译本在华语地区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从杨译本护封内侧的副文本中就可以看到出版商对原著和译著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称赞《仲夏夜之梦》不仅音乐性强、韵律多,而且词藻华美,是莎翁喜剧中最常搬演、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目。他们也称赞杨译本不但在内容上忠实于原著,而且在文体和韵律上也保留住了原著的特征,译文朗朗上口,易于演员诵读,也易于观众和读者理解。

5.0 结语

《仲夏夜之梦》是莎翁的经典剧作,很多学者认为它在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地位,和《哈姆雷特》在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地位不相上下。杨世彭是著名的华裔导演、学者兼译者,他的《仲夏夜之梦》译本是为舞台演出服务的,目的明确,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以上对杨译本中副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副文本在作者、译者和读者之间起到了很有效的沟通作用,它既有助于读者正确解读正文中所体现的译者翻译观、译者读者观以及译本得以推介的原因,又有助于全面客观地揭示杨译本的价值,从而促进其接受和传播。

注释:

①AMidsummerNight’sDream目前共有7个中文译本,即曹未风的《仲夏夜之梦》,文化合作公司,1946;方平的《仲夏夜之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梁实秋的《仲夏夜之梦》,远东图书公司,1986;吕荧的《仲夏夜之梦》,作家出版社,1954;邵雪萍的《仲夏夜之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杨世彭的《仲夏夜之梦》,猫头鹰出版社,2001;朱生豪的《仲夏夜之梦》,世界书局,1947。

② 大陆著名演员英若诚先生的父亲。

③ 杨世彭译本参照的莎剧版本是新剑桥版莎剧《仲夏夜之梦》,文中举例时皆标注为MND。

④ 下文举例皆出自此版本,仅标注页码。

猜你喜欢
仲夏夜译本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仲夏夜之梦
英文摘要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英文摘要
仲夏夜之梦
海滨仲夏夜比基尼的终极诱惑
关于仲夏夜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