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文明星火相传的理论与实践

2019-02-19 02:56苏红豆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社会主义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风文明家庭

文 苏红豆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而家庭和睦、和谐,家风良好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探析家庭文明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家庭的意义曾有过重要论述,他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

事实上,家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内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中,人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除了外在的物的生产(即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还包括人自身的生产,而家庭是人类生产发展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源。深入研究家庭问题,实则是为认识社会中的人及其生活提供前提和参照。为了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晚年考察了从史前文明到资本主义早期现实社会中的家庭问题,在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基于摩尔根《古代社会》和马克思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在1884年出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系统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家庭观。恩格斯认为“家庭”是一个历史范畴,从原始社会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的家庭生活经历了从母权社会到父权社会,从多种婚姻形式到一夫一妻制的演变过程,而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确立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他对资本主义家庭制度进行了批判。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家庭婚姻关系的实质,是在私有财产的规定下形成的不平等不自由的关系,其中男性掌握绝对的经济优势地位,女性只作为男性和父权制的私有财产存在。他进一步指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和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家庭和婚姻关系才能获得实质上的平等和自由。

由此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家庭”在对整个资本主义批判和共产主义的实现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他们对唯物主义家庭观的重要阐发,对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进而指导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深远意义。

回溯中国近代家庭解放历程

新中国的成立和《婚姻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传统家庭婚姻制度向社会主义现代婚姻制度的成功蜕变,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事实上,在中国近代家庭解放的过程中,凝结了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先辈的努力、付出与奉献。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儒家纲常为伦理规范的社会结构,而构成这种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是传统大家族制度,在中国近代遭遇民族危机、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期,传统家庭观念也遭到强烈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学者们率先发起了对中国传统家庭的反思与批判,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家庭解放和妇女解放的道路。1915年1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的创刊词《敬告青年》上就已提出“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此后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兴起了传统家庭批判的思潮。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同样批判了传统家庭关系父子关系,主张以“爱”作为新家庭的道德伦理基础。1919年11月的赵五贞事件后,毛泽东连续发表《赵女士的人格问题》等文,猛烈抨击中国的婚姻制度。李达在《女子解放论》等文中指出在传统家庭中女性受压迫的事实,倡导中国女性解放运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女性自身也开始觉醒,倡导妇女解放运动,其中的代表就是第一位进入中共中央领导层的女革命家向警予。向警予发表了大量关于女性解放和家庭解放的文章,代表了时代女性的呼声。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学者们的理论探索与呼吁,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努力下,这些呼吁逐渐变为现实。首先,妇女劳动权利得到实现。在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将社会解放与妇女解放结合在一起,提出:(一)帮助妇女们获得普通选举权及一切政治上的权利与自由;(二)保护女工及童工的利益;(三)打破旧社会一切礼教习俗的束缚。此后,在中共三大、四大上分别通过《妇女运动决议案》《关于妇女运动之决议案》,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其次,妇女土地所有权得以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社会革命的发展,妇女逐渐获得了土地所有权。1928年毛泽东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规定女子能够和男子获得一份一样的土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也规定了男女在土地分配中的平等权利。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随着社会解放的逐渐实现,中国的家庭解放和妇女解放也逐步成为现实。

随着新中国《婚姻法》的颁布,中国社会主义家庭婚姻制度得以确立,这无疑开启了中国家庭史的新篇章。

开启家庭文明建设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家庭文明建设也提出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为此,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出发,守正创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开启家庭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在理论上,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理论内涵。中华民族素来重视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建设家庭文明的丰富理论资源。《礼记·大学》记载:“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孔子在《论语》中有云:“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重新开掘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家庭内涵,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家庭观,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文明建设道路。

在实践上,我们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将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根植于家庭教育中,从自身做起,促进新时代中国家庭文明建设。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将对党忠诚纳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血脉与灵魂中,代代相传。另一方面,对于每一个普通家庭而言,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相亲相爱,团结向上。

猜你喜欢
家风文明家庭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家庭“煮”夫
家风伴我成长
对不文明说“不”
恋练有词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文明歌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