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业集团,石河子市,832000) 郭 靖 张 露 刘东阳
煤化工即以煤炭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并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过程。全球煤化工开始于18 世纪后半叶,19世纪形成了完整的煤化工体系。按照技术成熟度不同,煤化工可分为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传统煤化工主要包括煤制化肥、合成氨和焦炭等产业,技术成熟,产量居世界前列。现代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包括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等。
当前,我国的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已经逐渐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自2008 年神华煤炭直接液化建成至今,我国在现代煤化工技术——大型煤气化、合成气变换、煤制甲醇、煤直接制油、煤间接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已经实施了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醇等较多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示范工程。但是,随着新型煤化工大发展、大踏步前进,一系列考验性问题逐渐凸显,煤化工前进的步伐显得更加艰难和承重[1]。下面,笔者将对我国煤化工发展前景进行简要剖析。
现代煤化工发展主要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的石油化工原料、产品为主,包括甲醇、乙二醇、柴油、汽油、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等,致力于替代部分石油化工产品、构建同石油化工同行并进的竞争体系。
现代煤化工致力于打造煤炭同能源化工一体化共同发展的新模式。从目前我国基础化工、能源化工、精细化工等领域情况分析,现代煤化工逐渐成为能源结构体系升级的重要支撑之一。基于此,现代煤化工紧密依托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打造清洁开发与利用产业模式,同时与其它能源、化工技术相结合,逐渐形成现代煤化工和能源化工协同发展的新兴产业优势和业态。
现代煤化工依托高新技术打造高技术联合集成优势,充分利用自身的先进技术结合关联产品新技术打造集成特色,形成新技术开发与优化集成优势。我国煤化工紧密围绕煤气化、煤液化等一系列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的突破,根据各个煤炭产区原煤种类、原煤品质特点、目标产品特点,形成多样性的煤炭转化利用高新技术。典型的技术集成应用包括煤焦化同煤直接液化联产、煤气化合成同电力联产、煤焦化同化工合成联产、煤化工同矿物加工技术联产、煤层气开发与化工利用联产。与此同时,现代煤化工高起点融合信息技术的广泛利用,围绕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发展,打造现代产业化集群。
现代煤化工在充分利用自身新技术集成、联合其他技术产品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形成大型化、规模化效应,通过建设大型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提高技术、产业的效益、收益、综合竞争力。包括采用大型反应器和建设大型工厂等,形成百万吨级、千万吨级规模效应的煤炭加工、煤液化工厂和大型联产系统,构建产业规模优势和产品廉价成本优势、产业高抗风险优势等。
从原料特性、生产过程来讲,煤化工行业属于高污染行业,安全风险高,因此安全标准、安全要求同样较高。由于运行周期较长、工艺流程复杂,往往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多种污染物,虽然大部分污染物都可以实现回收,但难以回收的部分往往都是有毒有害物质,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事故。在当前环境管理模式下,已不再是浓度控制管理,而是采取浓度控制结合总量控制的新管理模式,环境保护已经上升为企业发展的“红线”、“高压线”,必须严格遵守。因此,现代煤化工发展怎样在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下发展和前行显得艰难和重要。
受到资源统筹规划、开采技术影响、安全管理、环保管理标准等多重因素影响,煤炭供需结构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原煤价格居高不下,并呈现持续上涨甚至有价难求心仪原料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在较多情况下,受制于煤化工与煤矿的利益问题、煤质供应问题、原煤价格问题、运输成本问题的影响,煤化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效益、生产稳定性成为不确定性因素,甚至在某些时候无法掌控。
通过将原煤从不清洁的能源转为清洁的化工原材料、重要产品,同成熟的石油化工相比存在生产环节多、工艺流程长、高技术要求的特点,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投资规模大、操作难度大、收益程度不确定等特点。高投资已成必然,而在原油价格大幅波动、进口市场冲击、收益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煤化工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变的谨小慎微,行业发展压力持续呈现。
我国目前的化工行业存在资本储备大,但相对却缺少有效投资项目的情形,这对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优势,但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劣势。优势在于,面对国外化工新技术的封锁和冲击,我国一旦形成技术突破,很快会形成“体量优势”,弥补我国的不足,迅速形成对国外技术垄断、价格垄断的压制;劣势在于,即使是新兴产业,短时间内即会出现因需求端发展不同步而形成的供给端产能过剩。目前我国煤化工下游的甲醇产业、乙二醇产业、1,4-丁二醇产业均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加之行业发展迅速,产品降成本、提品质发展速度有待提高,在某些领域同国外技术产品相比呈现出缺乏竞争力的局面,对煤化工健康发展来说存在较大压力。
从以上煤化工发展的优势和压力对比来看,现代煤化工作为新兴产业尽管受到诸多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行业发展,但同样因为我国富煤缺油特点和现代煤化工的清洁化产品优势、一体化发展特色、技术集成优势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整体来看,行业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关键在于机遇的准确把握。
当前,我国经济仍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对于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的需求逐年增长,而在我国煤炭丰富、油气匮乏的能源发展背景下,发展现代煤化工对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我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前景是喜人的[2]。
当前,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在贫油、少气背景下,如何保障好我国的能源需求安全成为一项战略任务。煤化工的发展极有利于推动石油资源替代战略的实施。尽管,煤化工产品对石油化工产品的替代规模和种类有限,但伴随技术的不断发展、丰富和成熟,煤化工已经形成产品多样化优势,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实现能源多样化,促进后石油时代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传统燃煤利用存在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大的缺点。在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下,清洁、环保已经成为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核心,而我国因为“富煤、贫油、少气”,无法解除对煤炭的依赖,因此如何提高原煤的清洁化利用成为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新型煤化工技术的碳资源转化率已经达到98%以上,同时可以实现集中处理灰渣、硫氮化物等,既符合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也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国策,成为新时代的“宠儿”。据数据统计,燃煤产物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占到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的85%、硝化物排放的67%、二氧化碳排放的80%、烟尘排放的70%。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为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有利机遇[3]。
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已经进入到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随着现代煤化工技术发展的先进性和成熟性,以及产品的多元化、高值化、清洁化,将煤炭作为原料生产多种化学品和通过转化生成为洁净高效能源的技术将与石油天然气化工及能源的技术路线形成协同发展并充满竞争的趋势。因此,未来煤化工发展领域的技术竞将争空前激烈,市场规模也将形成空前态势。
综上所述,短期来讲,作为新兴产业,我国煤化工受到某些产品过剩、市场下行或下游需求开发不足影响,正在艰难中前行;但是从长远来讲,现代煤化工的发展前景仍然是广阔的,与此同时竞争也将变的异常激烈。尤其是在我国安全、环保管理要求、标准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煤化工技术的竞争将变得日益激烈,新工艺、新技术也将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