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师棉花生产的技术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9-02-19 02:13:21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石河子市832000尧斯嘉
石河子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八师主栽残膜

(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石河子市,832000) 尧斯嘉

棉花是八师主要的经济作物。地势平坦、棉田集中、种植规模大。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与众不同的气候环境,使八师成为次宜棉区。随着六大精准技术的配套应用,棉花单产和品质持续提升,籽棉价格稳定,职工植棉积极性显著提高。棉花产业已关系到八师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十三五”以来,而随着国内外原棉市场逐渐接轨统一,使新疆棉花产业从国内市场竞争转向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强大竞争压力[1],籽棉价格持续下滑,植棉比较效益低,影响了团场和职工的收益。探索八师棉花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为八师棉花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八师棉花生产的技术现状

1.1 实现了统一供种

品种是棉花生产重要的生产资料,品种在棉花生产中贡献率达30%,特别是在棉花生产关键时期,主栽品种的竞争力对棉区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石河子垦区棉花生产已处于向高质量和数量并进的稳定发展期,做到了面积减少,产量稳定。棉花品种问题更突出的摆在了棉花生产面前,主栽品种受市场导向、品种适应性、丰产性、抗性影响造成主栽品种不确定,主栽品种向多元方向发展,就会造成生产的皮棉纤维品质一致性差,原棉市场竞争力低、风险高。由于现实的需要建立了八师的棉花区试平台,组成棉花区试团队,每年引进参加区试品种20多个,至目前筛选出适合石河子栽培种植试验品种早熟陆地棉品种共15 个,分别为新陆早61号、新陆早76号、新陆早74号、新陆早64号、新陆早72号、新陆早77号、Z1112、新陆早58号、新陆早84号、新陆早78 号、新陆早81 号、惠远720、新陆早70号、新陆早79 号、新石K21 号。各团场确定一个主栽品种,一个搭配品种,杜绝品种多、乱、杂现象,确保团场主栽品种的覆盖率在90%以上,显著提高了原棉市场竞争力。

1.2 全面推进节水灌溉

以前农作物灌溉主要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棉田用水紧缺或因缺水引发的“抢水”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提高用水效率,发展节水灌溉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10 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经历了从常规灌溉到高效节水灌溉、再到自动化滴灌的现代化过程,自动化滴灌系统将节水、施肥、管理等一系列精准农业措施融为一体,实现了职工不用进地,在操作房的专用电脑上“浇水”。自动化滴灌技术的实施有效节约了劳动力和运行管理费,充分发挥出了省水、省肥、省地、省人工、省机力和增产、增收等综合效益,使节水灌溉工程成为了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措施。

1.3 GPS自动驾驶技术大面积推广

在连续多年推广精准种子工程、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收获、作物田间生态监控等六大精准技术的基础上,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在农机上推广使用GPS 自动导航已经成为八师现代化农业的主要技术之一。2013 年我师大部分播种机安装了GPS 卫星定位和自动导航驾驶系统,这套系统很大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农作物生产投入成本,还可以提高农艺作业质量,避免作业过程中产生结合线的“重漏”,降低生产成本,对于播种来说,播行端直,行距一致,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实现增产增收。同时机车在作业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划线器,驾驶员无需操作方向盘,减轻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在作业过程中驾驶员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注意观察农具的工作状况,有利于提高田间作业质量,也为后续打药、机械采收打好了基础。

1.4 机采棉技术快速发展

石河子垦区地势平坦,条田面积大,具备明显的机械化操作优势。自2005年推广机采棉以来,机采棉面积逐年加大,2018 年机采棉面积可达到100%以上。机采棉不但亩成本比手采棉降低40%,而且所采棉花综合质量指标已达到国家现行棉花标准的二级水平。内在品质如马克隆值、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达到市场要求。大规模机采棉技术的推广既可以减轻采棉者的劳动强度,又有利于棉区实现棉花规模化经营,达到降低棉花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目的,从而推动棉花生产方式的改革。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

兵团采用机采棉已近10年,但由于前些年人工成本较低,机采棉种植面积较小,因此对机采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近几年,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国际棉花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使兵团对机采棉逐渐重视起来[2]。由于兵团在机采棉棉种研发方面也刚刚起步,对机采棉棉种要求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自2005 年大面积推广机采棉至今,但机采品种依然是沿用老品种进行机械采收。株型松散、成铃吐絮不集中,抗倒伏差,始节位低、脱叶剂喷施技术不成熟等均会影响采净率,其次由于机采、清花去杂、轧花等环节对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大,因此选择纤维长、成熟度好、强度高的棉花品种,才能保证棉花的品质。

2.2 植棉技术复杂,经济效益低

兵团棉花产业种植水平、管理水平、平均亩产、销售量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种子、农药、化肥、水费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使兵团棉花生产不再具有低成本优势。加之棉花生产过程复杂,包括整地、覆膜播种、铺设滴灌管道、除草中耕、病虫防治、浇水施肥、化学调控、整枝打顶、收花、碎杆翻地等大量工序,部分团场在棉花施肥、浇水、化控等物化投入上盲目性很大,造成投入产出比不高。

2.3 施肥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方面多数职工对配方施肥的意义依然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对肥料的有效含量和主要营养元素的搭配比例是否合理认识不清,在化肥施用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肥料品种名目繁多,相当职工只重价格,不重质量,部分肥料品种有效养分含量偏低,职工购买后照常量施入,势必影响棉花产量;二是施肥时养分搭配不当,存在氮磷比失调的现象,偏施磷肥或偏施氮肥的现象均有存在;三是多数棉田忽视有机肥使用,土壤有机质连年下降,特别是种植大户由于种植面积较大,加之农家肥、油渣等传统的有机肥来源不足、价格大幅上涨,为减少生产成本,连续多年少施或不施有机肥的现象愈加普遍,导致土壤板结,供肥能力下降,使产量受到制约。

2.4 地膜污染严重,影响棉花产量

残膜在土壤中大量固积,不仅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棉花出苗和生长,而且对周边棉田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不利于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些土壤环境的不利变化,加重了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的难度。据调查,新疆棉区每亩平均残膜量为5.73kg,最高达26.88kg,因此,地膜覆盖正由“白色革命”变为“白色污染”,加之回收手段落后,回收机械良莠不齐,残膜回收率低,导致残膜数量不断增加。

3 对策研究

3.1 加快推广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

首先要加快培育或者引进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实践证明机采棉品种应具备早熟、丰产、抗病抗虫的特性,要株型紧凑、形状如筒形,第一果枝高度20cm 以上,结铃部位集中,能在9 月中旬集中吐絮,含絮适度不卡壳、抗风、不掉絮、叶片小、光合能力强、叶片茸毛较少,苞叶较小,对脱叶剂敏感,在棉花内在品质上,纤维长度和强力均在30 以上,抗枯耐黄。其次要加强各个部门的合作攻关。机采棉涉及新品种培育、栽培、植保、采收、农机、收购、清花加工等诸多环节,那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机采棉的发展,各个部门要加强横向联系,协作攻关,建立机采棉新品种推广、高效低耗栽培、机械管理、去杂清花、收购销售各环节的合理调配,加快建立机采棉产业链利益联盟机制。确保机采棉有序健康发展。

3.2 试验示范轻简化栽培植棉技术,实现“快乐植棉”

“矮密早”是新疆植棉技术体系重要的技术内容,长期以来在新疆棉花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植棉成本的不断上升和机采棉的推广,传统的“矮密早”已不完全适应棉花生产的发展。

近几年,部分团场在尝试单行等行距的棉花栽培模式,采用等行距76cm的播种模式,在精量播种一穴一粒的基础上开展试验。实践证明,“等行距”与“矮密早”产量差异不显著,与“矮密早”相比在种子、定苗、打顶等费用亩节省近90元;其次等行距有利于群体的通风透光,促进早开花结铃,提高品种的早熟性和霜前花率;再次有利于机械作业,喷施农药和脱叶剂效果明显好于矮密早,减少了化控和用药次数,提高了脱叶质量和采净率,进而提高了机采棉皮棉质量,可有效实现种植技术与机械采棉配套技术的优化组装。

3.3 重视培肥地力,实现科学施肥

增施有机肥,实施轮作倒茬。充分利用厩肥,大力推广机械化棉杆粉碎还田技术,多渠道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持续供肥能力,为棉花稳产、高产创造理想的土壤环境。落实科学合理施肥,推进“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集中推广先进经验,解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问题。要着重抓好滴灌专用肥的购置和到位,既不能强制包办购肥,也不能完全放手由职工随意混乱自筹。重视棉花花铃期施肥,最大限度提高肥料利用率。针对目前团场职工滴肥不足的问题,重点增加棉花花铃期的滴肥量,确保滴肥总量的60%以上用于花铃期施用,保障花铃期棉花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使用效率。

3.4 残膜污染治理

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明确规定农用地膜的强度和厚度,凡不可降解的农用地膜,厚度应达到0.01mm,为机械化回收创造基本条件。确立“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严格规定当年新铺地膜的残膜回收率,达不到回收标准的,应用经济手段予以处罚。采用适用性强、回收率高、作业效率高的残膜机,能自动将回收的残膜打成捆,便于运输和储存。

猜你喜欢
八师主栽残膜
八师石河子市总工会开展新年送温暖活动
兵团工运(2021年1期)2021-11-24 01:46:39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12-14 15:04:59
2010-201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结直肠癌流行特征与疾病负担研究*
梨树建园时为何要配置授粉树
农业知识(2019年7期)2019-01-06 04:39:30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今日农业(2019年4期)2019-01-04 06:22:39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今日农业(2019年5期)2019-01-03 14:47:53
上饶早梨主栽品种病毒种类分析及其茎尖脱毒技术效率比较
Design and test of clamping and conveying device for recycling agricultural residual plastic film
八师工会举行“书香三八”读书征文启动仪式
兵团工运(2016年5期)2016-02-01 07:11:43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石河子垦区2011年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与分析
卫生软科学(2014年7期)2014-12-03 07: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