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与青少年的自立自强

2019-02-19 01:31刘纪兴
社会科学动态 2019年7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价值观青少年

刘纪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文化自信的内涵集中体现在民族精神自信、核心价值观自信、理想信念自信、学习创新自信和责任担当自信五个方面,是青少年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保证,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目标具有决定作用。

一、民族精神自信是青少年自立自强的文化支撑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得到有序传承、保持创新发展的文化。几千年来,在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下,中国人民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气质、精神禀赋和价值体系,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当代世界的发展进程,不断地为人类文明做出新的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的坚定文化自信。首先,中华民族具有开拓进取的伟大创造精神。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辛勤劳作、发明创造,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始终居于领先地位,只是到了近代因为没赶上世界工业文明才落后了,陷入被动挨打的悲惨境地。炎黄融合、尧舜禅让、汤武革命、变法图强、四大发明、开科取士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在农耕时代的社会文明进步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我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今天,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我相信,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①增强这样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文化根脉上树立民族自信精神,彻底摆脱一百多年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形成的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等奴化思想的影响,对于青少年的自立自强具有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其次,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的伟大奋斗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创新者,带领中国人民经过90多年的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构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进行了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走向世界的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前所未有地接近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不懈奋斗的结果,始终发扬这种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的伟大奋斗精神,是青少年能够自立自强的应有素质。近年来,网络上兴起一股青年自嘲、颓废、丧气、焦虑之风,所谓“脱发秃头年轻人”“90后踏入中年”“低欲望动物”等,有人以传播这些消极亚文化为能事,更多的人则受其熏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于是本该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变成了死气沉沉、不愿奋斗的“青年大叔”,变成了丧失成功欲的“宅男宅女”“啃老族”。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价值观形塑的关键一程,好比人生大厦奠基时刻。虽然我们承认文化多元和价值观的多样性,但无论何种社会都无一例外地强调必须要脚踏实地、奋斗实干,才能创造出人生的精彩。可以说,奋斗精神寄托着国家和民族对青少年的无限期望,奋斗精神也是青少年成就个人梦想、实现个人幸福的最好选择,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第三,中华民族具有同舟共济的伟大团结精神。“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等传统格言警语,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同舟共济团结合作精神的深刻体会。中国是世界上民族关系中包容互助、融洽共生做得最好的国家,从未有过宗教战争、民族仇杀。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汇融的和谐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今天,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更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协力向前的结果。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人民从奋斗经历中得到的深刻认知。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是青少年自立自强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第四,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梦想的伟大执着精神。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我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梦想、敢于实现梦想的伟大执着精神。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以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进行了170多年的持续奋斗。有了这种敢于梦想的伟大执着精神,青少年的自立自强就有了坚实的文化自信支撑。

二、核心价值观自信是青少年自立自强的道德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并在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他说:“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又一次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只要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我们的大学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②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涉及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涉及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涉及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同时还承载着每个公民个人的美好愿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因此,青少年要自立自强,必须首先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道德根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人文历史、风土民情等不同优势,要在充分吸收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营养的基础上,构建既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目标,又兼具本地特色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道德等激励和约束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行动化、礼仪化,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的行为习惯中,激励人们惩恶扬善、公道正义、仁爱诚信,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生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为广大青少年自立自强奠定坚实的社会道德基础。

三、理想信念自信是青少年自立自强的思想灵魂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④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95年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⑤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他说:“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⑥2018年4月23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共产党宣言》揭示的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我们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负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⑦在社会主义中国,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思想灵魂,也应当是广大青少年和全体国民的精神家园。理想信念实际上就是人的品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社会公德和个人私德,懂得感恩助人,知道谦让宽容,能够勤劳简朴,乐于扶危济困,学会自省自律。通过理想信念的塑造和高尚的品德修养,使青少年能够真正自立自强,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学习创新自信是青少年自立自强的活力源泉

学习是人生的第一要务和终极课题,民间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婴幼儿本能地就要学习吃奶、哭喊,不学习就不能生活,更不能生存。创新是学习的高级层次,是创造性的学习。中华民族是崇尚学习创新的民族,中国古代先贤提倡每天都要学习和实践新知识新技能,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强调“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主张因时变易、改革维新。《周易》的核心要义就是研究世间万物的变化发展之道,实际上就是掌握学习创新的运动规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学习创新的典范和思想引领者,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归根结底都是不同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创新成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相结合的民族智慧结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重视学习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刘少奇同志,就要大兴学习之风,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同时要善于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⑧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学习创新能力空前迸发,从经济建设到科技进步,从社会管理到思想观念,从体制机制到发展方式,从引进吸收到对外交流,都在学习创新中得到巨大提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在学习创新自信上,中国人有足够的资格和底气而自豪。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⑨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的时代命题,标志着党把自身有关学习的意志和主张上升到了国家的意志和主张,形成了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国家各个层次多位一体的新格局,体现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高度的学习创新自觉、自信和自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成熟型政党的开阔胸怀和世界眼光。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他说: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希望广大院士关心和爱护青年人才,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⑩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少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如今,党和国家已经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提供了创新发展和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展望未来,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需要切实提高自立自强意识,厚积学习创新自信的源头活水,才能站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时代潮头,薄发“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梦想,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五、责任担当自信是青少年自立自强的重要保证

培养青少年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自信定力,对于增强其自立自强的信心至关重要。所谓责任担当自信,就是对国家的忠诚爱戴,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使命感,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担起重任,敢于挺身而出。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他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⑪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青少年自立自强最重要的教育保证,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自立者强,自强者胜。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要自立自强,必须有敢为人先的担当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必须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担当意志,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必须有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担当态度,在立足本职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必须有矢志艰苦奋斗的担当精神,为实现人生美好理想顽强拼搏、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勇前进;必须有报效祖国的担当志向,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注释:

①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21日。

②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③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31日。

④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

⑤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

⑥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

⑦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⑧ 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4日。

⑨ 习近平:《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人民日报》2014年5月24日。

⑩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

⑪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日报》2018年9月11日。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价值观青少年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青少年发明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