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资源共享无边界学习交互空间的设计与应用

2019-02-18 08:47李强倪广华张伟陈晨邓云东
价值工程 2019年3期

李强 倪广华 张伟陈晨 邓云东

摘要:当前国内餐饮技能教学机制大多采用传统的集中式学习,这将导致企业内部知识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针对于此,本文将无边界学习和知识资源共享的原理引入餐饮培训行业,并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创新地提出“研食智造”的管理理念,设计出一种新颖的基于无边界学习的知识资源共享交互空间下的技能教学体验中心。相比较传统模式,本文所提的技能教学体验中心,无论是在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上,还是在完善行业标准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Abstract: Currently, the training work of domestic catering enterprises adopts traditional centralized learning in most cases, and it always causes the low utilization rate of internal knowledge resources. Thu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management concept of "intelligent food manufacturing" and the designing scheme for an interactive space based on knowledge sharing and borderless learning, and utilizes the concept of borderless learning and Internet technological way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esides, compared with other traditional catering center, our space design of catering center has a considerable advantage in some cases such as personnel training.

关键词:无边界学习;知识资源共享;交互空间

Key words: borderless learning;knowledge sharing;interaction space

中图分类号:C93;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03-0166-04

0 引言

中海油能源发展配餐服务分公司隶属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以持续提升客户和员工的健康生活品质为使命,以成为一流美好生活服務商为目标,承担了中国海油系统内外的绿色、安全的餐饮业务,成为我国最大的海上配餐服务提供商。同时,该分公司还承担着食品安全、研食智造、技能培训等可持续任务,其中技能培训业务旨在从食物的健康、营养、口感、色泽等方面提升海上作业平台、船舶以及覆盖多个服务网点的现场厨师烹饪技能。但是传统的技能培训主要利用本地场所,召集待培训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这种传统的培训管理模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而且模式固化,形式单一,阻碍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推广,无法最大化利用现有的知识资源进行厨艺展示、厨技提升等。

在技术创新创业大时代变革中,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多媒体通信等一系列物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现代企业进入了发展模式变迁时代,企业必须顺势而上,释放智能企业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为了不断增强与市场需求的匹配,现代企业一直寻找更好的途径来实现运营效率的提高,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随着知识资源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关于知识资源研究的重要性日显突出[1]。在激烈的知识经济竞争环境下,如何利用现有知识资源得到利益的最大化是现代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难题[2]。而突破个体知识资源瓶颈制约和束缚,寻求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路径,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关键。

当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食品餐饮产业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配餐模式和技术也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向着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注重“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质”,在这种大背景下,针对传统配餐服务的技能培训立足于集中式学习所带来的弊端日显突出。考虑知识资源共享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利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新型的信息技术,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知识资源共享无边界学习的交互空间,构建一个全新的配餐服务中心框架,在继承传统的餐饮培训的方式、技术、成果基础上,利用有限场所,融合人机交互方式,进行与餐饮相关的产品实景演示、主题空间展陈设计、餐饮文化氛围体现、互动式培训教学等手段,为中国海油系统内外的专业团队、技术能手、美食达人以及潜在客户群创建新型的配餐示范与交流平台。本文提出的基于知识资源共享无边界学习交互空间的餐饮服务不仅仅是交互学习模式的升级,更是利用无边界学习理论,建立一种全新的学习交互空间,并以此建立全新的行业标准并不断完善。

1 知识资源共享

1.1 知识资源 知识资源来自人类的脑力劳动,是能以实物为载体为人类带来效益的创新成果,且具有反复利用的特点。从狭义上看,知识资源即为知识本身,广义上的知识资源则还包括知识的载体、传播途径和工具以及知识人员等。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通常易为人们所获取,而隐性知识通常是那种人们知道但难以言述的知识,这类知识往往被人们忽略,但却是企业实现创新进步的源泉之一。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知识资源在现代企业的日常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其他资源相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共享性,可以被多人同时享用而其价值并不会损失[3]。这是其他大部分资源所不具有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知识资源共享成为一种必然。同时,知识资源的特点使其无法像其他资源易于管理,因此如何实现知识资源的有效共享机制成为了知识资源利用的一大难题。

若想有效地进行知识资源共享,通过了解所拥有的知识资源的类型来进行有针对性地共享是第一步。无论企业拥有多么复杂的知识资源,只要抓住知识的各种特性,将分布于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知识收集起来进行科学的组织与共享,就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讨论的是非公共知识资源,同时它也是有意识的、跨地域的、跨时间的。

1.2 知识资源共享 知识资源共享旨在每一个人或企业组织都可以在特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知识资源。这也就意味着知识资源共享活动遵循知识生产规律和互惠互利的社会经济准则。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知识资源共享的本质可以说是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知识资源共享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对一定范围内的知识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来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由于个人、企业组织、地区或国家间的差异,知识在这些主体间的分布总是不对称的,这也是我们需要实现知识资源共享的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两个知识主体间或同一知识主体的不同分支间都存在着知识的不对称。企业的不同分公司之间、同一分公司的不同部门之间、同一部门的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这种知识不对称是固有存在的。也正是因为知识不对称,才有知识资源共享的必要。但这种知识的不对称性在给知识主体带来竞争与活力的同时,又往往使得知识资源共享的实现困难重重[4]。

1.3 知识资源共享的障碍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社会时代,如何实现企业内部知识资源的成功整合并使之在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工龄的人员之间传递共享,一直是众多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难题。知识资源共享受到的诸多制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5]:

①知识资源的专有性。知识资源作为战略性资源,可以使拥有者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并带来利益。因此,一般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知识资源几乎不可能在绝大数的时间和空间中传递与共享。

②知识资源产生和传递的成本与共享后带来的收益的关系。成本与收益的比例关系一直是知识资源共享能否开始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在有偿共享制度的情况下,知识资源共享的大部分收益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此时知识资源共享的实施较为容易。

③知识资源共享的技术条件。这里的技术条件主要为信息技术、知识技术、语言、设备以及由于时间、空间、知识结构等客观或自然因素带来的技术挑战。在当今社会,知识资源生产和传递越来越依赖于各种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可以方便、快捷、有效地实现知识资源共享,拓宽了知识资源共享的时空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知识资源的内容得以丰富。

④知识资源共享的实施基础。经济基础、地理和人文环境、知识水平和结构等因素都是知识资源共享的基础,它们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知识资源共享的实现。

中国海油下属企业众多,覆盖地理范围广,员工人数庞大,与系统外的部门或单位联系密切,这些特点更加促使知识资源共享在整个集团公司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也必须清楚认识到,正是中国海油集團的行业特点,使得其知识资源共享受到专有性、实施基础、成本以及技术条件等因素制约。

2 无边界学习

2.1 无边界学习理论 无边界学习的思想自古就有。早在两千多年之前,道家学派的庄子就曾提出“知无涯”的论断。这里的“知”即求知,也就是学习;“无涯”即无边界。

在近代科学中,无边界原本是地球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由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先生在宇宙起源论中提出。通用电气的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最早将这一概念引入企业管理体系中[6]。他打破传统的管理框架,在1993年制定了通用公司的远景目标“无边界,快速,远大”,其中无边界意味着我们的行为不应该自我设限,我们在自己周围建立起来的自认为的墙壁和障碍需要被消除。在这一概念推动下的组织,每个人都能获取同样的知识和信息,知识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每个人追求同样的目标,推动组织朝向同样的目标;最终每个人都能得到成功的收益。

“边界”可以理解为组织企业的边界、社会的边界、行业内外的边界、时空的边界、线上线下的边界等等。无边界并不意味着无主题、无目标和无方向,也不是对某个主题或者目标的无止境的探索,它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等虚拟多媒体载体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表现出了无边界的特性,也在其包含的信息内容上表现出无边界性。以各种广泛的虚拟载体为基础,在某段时间内对某一方向、主题或领域的内容进行有选择地搜寻和学习,并在这些载体的引导下超越原来的方向或领域,继续学习至达到学习目标,这一整个过程可以看作无边界学习的一个示例[7]。相比于传统的知识共享与传播领域,无边界学习理论的提出可以有效地消除知识共享的壁垒,在一定范围内的知识可以达到有效的传播与共享,跨越时空界限。

2.2 无边界学习的价值 对于中国海油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无边界学习理论的引入无疑对企业内部知识资源的共享与传递起到促进作用,企业里的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质量,合作精神以及协作能力也将会得益于无边界学习而得到加强。对于中海油能源发展配餐服务分公司乃至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无边界学习无疑是提高领导力的有效策略之一。同时,上文提及的知识资源高效利用也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员工的个人绩效也会得到一定程度地提升。无边界学习可以使个人和企业以更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应对现代社会的复杂环境,同时还能有力地支持现代企业实现改革,使得改革后的一系列新的战略理念和制度流程能更容易被广大企业员工所接纳和执行。依托无边界学习,企业能更有效地发现、创造和获取企业内的技能知识和经验等宝贵资源,并使得知识资源在企业内部快速而广泛的传播,避免了个别企业员工离职导致的信息断档,从而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和生命力。

对于中国海油这样的大型集团公司,无边界学习有助于发展员工的批判性思维。在这种无边界的学习环境中,每个个体都会逐渐的发展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评价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学习者成长为一个创造者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者。无边界学习可以培养学习者开阔的视野,在无边界学习的环境中,学习者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独立自主的做出评价与判断。在这种开放的空间,每个人可以充分地和他人交流讨论,听取他人的建议,平等的交流环境更容易造就有创造力的大脑。无边界学习的价值还在于创造了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学习文化。无边界学习是多媒体时代的产物,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帮助下,学习者们可以享有更多探索知识的自由,可以更多地、更好地了解世界。

3 基于无边界学习的知识资源共享交互空间

3.1 运用无边界学习概念设计的交互空间的优势 得力于高新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利用无边界学习的优势所设计的交互空间能够实现知识资源的无边界共享和实时分享,加速了知识的传播,拓宽了知识的传播范围,提高了知识的流动性。同时,这种交互空间能够让知识信息得到积累和不断的更新,并让参与者迅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防止参与者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不知所措。更为重要的是,此类交互空间是与企业的知识管理平台进行完全对接的,通过对知识进行分类和精简,逐步形成属于企业自身的核心知识,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技术,为企业价值的创造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另外,此交互空间通过无边界知识传递,互助学习活动,实时交流等优势,可以调动企业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员工的知识水平、能力修养、专业素质等方面的提高,以此来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力,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实现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双赢。

3.2 利用无边界学习交互空间的优势设计技能教学体验中心 当前,由于现有的配餐培训中心模式仅从简单的功能性出发,采用集中学习的传统模式,过于依赖现场的技术表现,缺乏技术创新的引导,不能完全对产业核心技术和发展决策进行掌控。在具体实施上,关键技术人员分布较广且不均衡,造成的知识资源的过度封闭,完全依赖于人员流动而带动知识资源流动。同时,这种模式忽视了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及未来餐饮市场的发展趋势,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知识资源共享无边界学习交互空间的技能教学体验中心设计,在国内餐饮业的应用尚属于空白。作为这一方面的先驱者,我们针对上文提及的传统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旨在运用无边界学习的概念来构建一个技能教学体验中心的空间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实现知识价值分享的最大化。同时,结合环境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使搭建出的无边界交互学习的空间更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由此设计出的配餐培训中心空间不仅仅包括固有的交互物理空间,还包括在线多媒体学习平台,最大化利用多媒体物联网技术,通过录播、直播、交流等教学功能的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将零碎的显性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复杂化,使各类知识和观点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在共享知识的过程中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进一步提升了知识无边界的理论内涵;围绕新食代塑造,为各种不同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的人,提供一个学习与分享的乐土;通过高新物联网技术的融入,在提高知识传播效率的同时,也将“研食智造”的创新理念融入到现代餐饮行业的教学模式中去,构建智慧厨房和智慧课堂的无边界交互学习环境;通过知识沉淀、凝聚、共享、传播和发展,形成中国海油独特的餐饮品牌文化,进而通过无边界学习模式,提高各行各业的餐饮行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3.2.1 交互导向原则 技能教学体验中心不仅是员工们沟通协作、交换信息、相互学习的地方,更是企业推动员工个人及整个团队不断进步的重要载体,旨在实现“教、学、人”三者的有机结合,利用无边界学习理论打破“教”和“学”的单向壁垒。

首先,空间内各个区域能够进行灵活、快速的重组,有良好的可重构性。在学习交互空间中,由于交互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学习交互空间的设计不是位于建筑空间中的某一点,而是贯穿于整个建筑空间之中。在空间的布局设计中,按照不同功能、不同特性来考虑交互活动区域的分布,使其搭配合理,动静分区相宜。从空间形态、功能布局上把各个空间功能紧密结合起来处理,提高空间效率性。在人流动线上可以采用多交叉人流及使用路线,便于参与客户的各项需求。人流主线需围绕知识共享的交互载体设置,其他线路可以依据人流动线围绕学员实际操作设置。该设计将在空间形式上打造灵活多变的技能教学体验中心。

其次,技能教学体验中心能够更好地支持教学的学,配置丰富的高科技智能技术和設备,跨越时空的壁垒,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知识资源共享的无边界学习交互空间,利用信息交换与共享技术消除以前培训模式的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了知识资源共享的无边界学习交互氛围。丰富的媒体资源的整合能够为学习创设基于情境的学习条件,方便进行自主、协作、有意义的学习,积极学习空间能够激发积极的学习,更好地进行意义的建构,同时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学习交互空间的设计需贴近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教学、实操交互、专业展示活动的复合业态空间,利用互动性、科技感给客户带来完全的沉浸式体验。在交互状态下与展示操作、数据相结合,汇聚音视频、信息技术、自控技术的互动展示环境。技能教学体验中心具备个性化内容定制、交互操作,具有完善的信息交流、输出和服务功能,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平台大数据,智能挖掘用户需求并形成个性化推荐,打造智能与分享的新型交互式餐饮文化生态圈。

3.2.2 人文导向原则 为了更好地为人服务,技能教学体验中心的空间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原理,实现“人-机-环境”的和谐共处。

首先,任何主题空间的设计都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为主要目的。认真分析客户的行为特点,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注重客户体验,从物理环境创设看,舒适、轻松、优美的环境更容易让客户产生使用意愿,从技术角度看,流畅、稳定的技术设备和应用可以使参与者产生良好的用户体验。针对不同的使用人群,空间本身应具备通用性,表现在空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两个方面。空间的舒适性主要在于空间是否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空间本身尺度是否合理和家具设施是否舒适,是决定空间使用效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任何空间的舒适性都要以安全、卫生为前提条件。

其次,技能教学体验中心不能只是一味的注重功能与外表,还需要考虑到空间带给体验人员的感受和心理影响。针对线下环境,利用空间的划分、色彩及材料的运用、照明设计等多方面创造出舒适的学习交互空间。因而,在学习空间的设计中尤为注重物理因素的人性化,比如室内环境设计(空间划分、色彩运用、家具设计等)、自然光线的运用、声环境的控制、室内绿化的布置等。针对线上空间,网络的普及已经使得社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交三要素“关系”、“内容”和“互动”这三者紧密相关,内容的生成会促进用户间互动,而用户间的互动直接影响用户间关系的建立,这样又会使新的内容产生。线下空间到线上学习空间的延伸与拓展,打破了时空壁垒,围绕饮食文化,结合线下课程、优化线上内容、丰富内容展现形式,并进一步引入用户的再创作,优化用户对线上内容的消费流程,形成动态定制的学习内容,同时依托对美食的共同爱好,注重线上、线下关系的建立,为用户构建能够提升自我价值,获取丰富的情绪和心理体验上的回报,让人产生新的灵感与创意的网络空间,使得参与者在潜意识中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抓住用户的本质需求并且多维度的不断自我进化,不断多样化满足用户日益变迁的需要,持续保持生命力,创造舒适的线上人文学习空间。

4 结论

智能化是未来的现代企业管理趋势。在这一转变过程中,高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构建无边界的学习空间成为现实。在无边界理论的框架下,知识资源的共享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隔阂,打破了“教”与“学”的单向壁垒,缓解了组织内部知识分布不对称的问题。因而,为了突破固化的传统配餐技能教学模式,本文提出基于知识资源共享无边界学习交互空间并将其应用于技能教学体验中心的设计中,将“研食智造”的智慧管理系统理念融入到培训中心的整体设计中去。这无论是在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上,还是在完善行业标准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娜.探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价值评估[J].价值工程,2018,37(11):61-62.

[2]钟炜,蒲岳,杜泽超.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知识共享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J].价值工程,2017,36(01):239-243.

[3]邱均平.知识管理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4]吴才唤,彭伟.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知识共享障碍及其克服[J].图书情报工作,2007(10):33-36.

[5]罗志勇.知识共享机制研究[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6]齐永智,张梦霞.互联网时代的无边界零售[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05):55-61.

[7]尤众喜.无边界学习及其支持和引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