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瑜
【摘要】由于我国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导致专业的中药理论及宝贵的经验后继无人,不仅导致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缓慢,还给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带来了隐患。本文主要探讨基层医院中药人才的现状及人才缺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及建议,为以后人才的培养和中药的传承提供部分参考价值。
【关键词】基层医院;中药人才现状;传承;培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2
1 基层中医药人才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药行业更具细分性,中药岗位因其特殊性,很多学历高、技术职称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人都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尤其是基层医院里,中药调剂、中药库管理、中药炮制等这些岗位上的从业人员不仅学历偏低且专业性不强,专业性强的人员少且年龄都在40岁以上。年轻的从业人员都只是略懂皮毛,随着老一辈的技术人员退休,从事中药工作的人员即将断层,大多数是没有专业文凭和实践经验的年经人员。各个乡镇卫生院中药人才的稀缺程度更强,还有很多在个体医疗机构从事中药工作的均为各大医院的退休人员。
1.1 中药专业知识培养的欠缺
基层医院对从事中医药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与更新不够重视,也因为基层医院人手少且中药房的工作繁琐,很难能够系统安排从业人员出去交流与培训,只能让他们进行教育进修,导致他们的中医知识不能及时得到更新。
1.2 传统技术的流失
由于西医的疗效快与便捷等特点,中医药的优势正慢慢淡化,中医药传统的诊疗技术和方法已濒临失传。许多中医专家的学术理念和经验无人传承,传统中药炮制的方法与技术失传,越来越少的人对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创新,直接导致中药的临床使用效果及用药的安全问题[1]。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缺少从事中药的技术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只有培养出专业中医药人才,才能谈传承和创新。
2 基层中藥人才后继无人的原因
2.1 国家对基层中药从业人员的配备无强制要求
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基层医院的中药人才储备做出强制性规定,导致很多基层医院的领导只有在上级领导检查的时候才会想办法找个专业人员来应付,并不会刻意去培养专业的中医药人才。
2.2 国家对中药继承和保护的力度不够
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几千年,数不清的中医药专家对其进行改良才总结出的系统的炮制理论。但是由于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的人越来越少和缺乏对文献的研究,导致像中药炮制等传统技术得不到发展甚至失传。另外国家对中医药的知识产权问题缺乏相应的保护政策,很多有经验的老炮制药工宁愿把自己掌握的绝技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向世人展示,导致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失传的越来越多。
2.3 基层医院对中药从事人员的定位不准确及不重视
大多数医院对医师及护士等一线人员尤其看重,对从事中药专业的人员不够重视。认为其只要做好采购、保管、炮制、调剂等药品保障工作就行,对用药的监督、指导及分析等工作不用参与,导致特长不能发挥。并且中医药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很低,很难吸引和留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2.4 基层中药从事人员的工作繁琐
与西药及中成药比较,中药品种多、配制繁琐、耗时且劳动力大大增加。每张处方平均都要有15~20个品种,调配3~10付,处方调配时很多时间消耗在行程上,完成一张处方的调配平均需要5~7 min。年级大的身体承受不了,专业人员也会因为工作强度高而待遇不高而去找其他工作。
3 相应的改善对策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应尽快完善对中药技术传承和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相应的体制来改善从事中医药的技术人才的地位。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扎实推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2],说明国家已经对中医药的发展开始重视,但是要是要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尤其是对中药人才地位的肯定及相关的保护规定。
3.2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借鉴国外的医学生教育体系,培养出创新型、综合型的中医药人才。先在大学先进行一段时间的理工科教育,再开始中医药专业的学习,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专业培训,培养出不仅能看病,还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3.3 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条件
由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成本高,周期长,大多数专业的中医药人才不愿去基层工作。所以应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条件及人才待遇问题,吸引更多的中医药人才投入到基层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浪潮中去。
3.4 扩大中医药教育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关键,而老师的质量及数量决定着教育质量和中医药人才的数量。应重视中医药师资队伍的建设,安排教师多多进行行业交流或出国深造,提高整体师资力量。
3.5 建立明确的中医药培养目标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把握专业重点及难点进行突破,明确中医药的培养目标。加大中医药文化的宣传和普及中医药的知识,提高中医药的在社会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在影响的带动下加入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来[3]。
4 结 论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加大中医药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中医药的传承和保护,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才不会出现传承后继无人的地步。
参考文献
[1] 刘惠敏,谢谨如,彭 婷,等.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及思路探析[J].考试周刊,2018(16):165-166.
[2] 黄 瑶,沈绍武.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及建议浅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72-74.
[3] 李 欣.中医药国际人才培养现状与策略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8):52-54.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