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研究

2019-02-18 14:34吴捷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风学风建设

吴捷

摘要:“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十分重要”这句话为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所熟知。而抱着“混个文凭”的想法,放纵自我的学生却不再是个别案例。由此看,高校教风学风建设似乎又成了部分高校的痛点。以武汉商学院为例,就高校教风学风建设问题展开探讨。如何抓住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如何能让学生正视大学教育的意义,以学促建,以建助学,是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教风;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5.081

教风学风建设是高校的常规工作,也是重点工作。良好的教风学风能促进高校良性运转,能帮助学生和教师规束自我、提升自我。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能将其独树一帜的良好风气打造成该校引以为傲的“隐形”招牌。毫不夸张的说,良好的教风学风能成为泽福每一位学生与教师的终身财富。

然而现状不尽如人意。课堂成了最佳的补觉地点;宿舍成了电子竞技的演武场亦或是偶像剧与青春文学的演播室;上一次走进图书馆已不知要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如果有一个“重要性排行榜”,恐怕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甚至恋爱都将远远超越学习位列前三甲。与此同时,似乎老师们在课堂上自说自话成了常态,采取的各种应对措施都不能对症下药,总有学生游离于“学习”之外。

不禁要问: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是否应该责怪过度发展的信息时代?是否应该责怪迅速崛起的娱乐产业?是否应该归咎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1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

本文就学风建设问题,对武汉商学院的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武汉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原专科院校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即使近年来学校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不少成就,似乎也没能转变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即使学校层面推出不少教风学风建设措施,学习态度的两极分化问题依然存在。本人认为以武汉商学院为例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次问卷调查随机发放,共收回答卷159份。其中,对自己当前学习状态“非常满意”的学生只有4.4%,表示“满意”的占22.01%,大多数同学表示“感觉一般”,占了53.46%;关于自主学习的情况:每天都会上自习的学生占25.79%,从不上自习的学生也达到了16.35%,而其中占比最高的选项是“视心情、身体状况、有无其他安排而定”,达到31.45%。

通过这两组数据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自己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其实是有清晰的认识的,学生知道、也有能力评价自己是否真的脚踏实地的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比较问卷中的另一个问题也得出了这一结论:有七成的学生表示应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努力学习。但是我们看得出“认识到”并不等于“真正做到”,似乎有一个中间环节破坏了学生从“理想”到达“现实”的通道,这些破坏者不仅仅有各种娱乐活动,甚至还包括“心情”和“有无其他安排”,足见学习地位之卑微。

当被问及“学习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时,同学们还是将问题归咎于自身。在所有这些原因中“自控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了81.13%;位居二、三位的原因是“基础较差”和“学习心理压力大、对学习没信心”;相反,“学习状态良好”的只占到了12.58%。由此本文得出初步结论:自控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风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您对大学学习持何种看法”这一问题上,得到的结果确在意料之外:只有21.38%的同学认为“课业非常重要”,68.55%的同學则选择了“主要学习做人,锻炼学习以外的综合能力”,预想中的高分答案“不挂科”只有6人勾选。由此可见,同学们似乎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出现了偏差。本人以及不少高校教师认为大学阶段是授学生以“渔”重要过“鱼”,可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将“知识的汲取”以及“汲取方法”放在前两位的。就这一调查结果而言,大部分学生似乎选择了第三条人生道路——靠情商吃饭,而非专业能力。我认为这一认知上的偏差不仅仅对学风问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后果也相当严重:学生似乎认为,立足于社会的能力并非靠一技之长,而是靠察言观色之能。

综上所述,在对学风建设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学生清楚的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使这个重要性大打折扣。

(2)在学习目标的设立上,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学生认为获取其他能力比学习知识或是习得自学能力更重要。

2教风建设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武汉商学院就教风的建设采取了多样化的措施。比如采取“新进教师助教制度”,用“以老带新”的方式传承教学技艺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通过微课比赛、教案比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环节上,对课堂提出高标准、对教学质量提出严要求;在科研上,加大力度奖励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老师等等。

这一系列措施帮助教师正视自己所处的教师岗位、敬畏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也帮助教师进一步规范各个教学环节,帮助教师提升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发展。得益于此,武汉商学院在教风建设上取得了大步伐的成就。然而,我们依然不能忽视一些依然存在的问题。

首先,师生间缺乏交流。在学风问题的调查问卷中,36.48%的学生表示自己“很想和老师沟通,但不好意思开口或主动联系”,24.53%的学生表示自己从来不和老师沟通。本人认为出现这一现象,责任还在教师。大学生在年龄上虽已成年,在心理上实则还“未成年”。比如在课堂上,即使知道答案,也很少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他们的顾虑很多:不喜欢成为课堂上的焦点,不喜欢老师审视的目光,甚至是害怕答错被嘲笑。这些顾虑不成熟却又普遍存在,是这个年龄段难以改变的特点。因此,教师应担起交流的主导任务,校方则应提供方便交流的平台。这种交流平台应采用座谈会以外的形式,最好能做到一对一,点对点的沟通;最好能为学生开通“匿名”选项,这无疑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其次,高校在帮助学生设置目标上有缺位。上文已经发现学生中存在轻看学习能力,重视其他综合能力的问题,个人认为学校的引导还不够。重视其他能力并没有错,但是想要立足于社会,个人的知识体系、技能专长和学习能力才是基石,没有这些基石,再会为人处世也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认知,多半来自于社会不良风气和一些所谓“成功人士”的“成功学说”。因此高校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上仍任重而道远。

最后,对教师严而对学生宽。武汉商学院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对教师“严以律己”,课堂上、考场上都对老师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提高了要求并加强了监督力度。而对真正应该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却“宽以律人”。学生迟到、早退和旷课行为约束不利、惩戒不严,考试作弊、挂科惩罚力度疲软,由此助长了一股歪风邪气——反正期末考试、补考、重修总有一个能过,何必花力气学习。从此恶性循环,对学风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也额外占用教学资源,影响教师精力,对教风建设产生了副作用。

3教风学风建设问题的解决措施

教风学风问题应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应引起全体教师的足够重视,应把“以学生为中心”作为教风学风建设的首要宗旨。对上述问题,拟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首先,应帮助学生设立目标。以学生为中心设立正确的目标是首要任务,它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同临近考试了,会加紧一切时间学习,想方设法通过考试一样,设立的目标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让学生心无旁骛,一心想达成目标,在目标的引导下自控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帮助设立目标说起来容易,要达成确有难度。就目标本身而言,既要有长远的规划,又要有一个个小的计划,规划与计划间如何构成,如何得以互相支持,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和各种专业相结合,如何保证目标的及时修正以及目标达成后的及时激励,还有待研究。

其次,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加大惩罚力度。学生被“到大学就自由了”的思想赊毒已久,没有意识到一时的自由是在消费未来,不知道真正的自由应以自律为准绳。高校采取“放养”式的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对学生已经成年的充分信任之上的,那么在学习的成果上我们同样应强调成年人的担当问题。因此,高校应该让学生及时承担没有好好学习的责任,而不是敷衍了事直到让社会来验收,为时晚矣。高校应制定严格的纪律,并确保实施,对作弊、挂科采取严厉的态度,加强过程监督和成果验收。相信通过严厉的处罚,能以倒逼的方法帮助学生“逼”自己一把。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成都表示: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这意味着多年来备受争议的中国大学“严进宽出”的现象或将改变。

最后,应该提供符合学生特点的交流平台。目前,为了解决课堂上学生不敢参与交流的问题,类似“匿名互动墙”的应用程序应运而生。在课堂上学生登录该应用网页平台,将自己的答案匿名发送至该平台,答案实时更新,教师可以将所有答案通过该应用网页投影呈现给全班阅读观看。这种方法既能加强互动,又保护了学生的心理。完全可以将这一理念和技术运用于课后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打造轻松自由的师生探讨互动平台,在学生的背后推一把,让学生敢于问,乐于问,积极问,也让老师有地方答,有时间答,有机会答。

随着时代发展,高校教风学风建设面临新挑战。高校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转“以教师教授为主”为“以学生主动学为中心”。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抵御生活中的重重诱惑;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生生涯甚至工作生涯;帮助树立学习信心;应更多的开展引导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走进校园分享人生经历,推送学生走出校园发现自己的差距与闪光点;加大惩罚力度,强迫学生走出短暂的舒适圈;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构建师生交流平台,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问题。

拔类超群的教风和学风是一所学校得以全速前进的快马,是每一位学生约束自我的悬梁刺股,是每一位教师精益求精的久经岁月的沉淀,也应成为每一所高校孜孜不倦的永恒追求。

参考文献

[1]李炜.关于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6,(04).

[2]韩延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6,(03).

[3]朱晓闻.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6).

[4]贺永惠,王新宇,傅宇,赵良.以教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的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7).

[5]王振友,赵星.当前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对策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6]俞佳君,鐘儒刚.基于过程规范的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工程[J].咸宁学院学报,2011,(03).

[7]左军.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4,(04).

猜你喜欢
教风学风建设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高校教师教风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分析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改变“重科研、轻教学”才能改变教风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