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娟 吕珊鹏
摘要:青海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资源、人文、环境等条件使之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企业,“一带一路”战略给青海省特色优势企业“走出去”带来了良好机遇。立足于青海特色优势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青海省特色优势企业要想搭乘 “一带一路”发展快车,自身存在的优势和要应对的挑战,就青海特色优势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青海特色优势企业; “一带一路”;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5.004
1前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青海雄踞西部地区,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省份,也是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交通干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研究青海如何搭乘“一带一路”的发展快车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对于青海增强自身发展动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一带一路”背景下青海特色优势企业“走出去”现状
2.1对外投资规模波动增长
对外投资设厂、派出劳务人员是“走出去”的主要形式。由表1可知,2013年至2017年青海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增长了236.20%,对外劳务合作派出的各类劳务人员数量虽有所下降,但是劳务人员的素质却大大提升。由此说明,青海企业搭乘“一带一路”快车的发展成果较为显著。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别是1256.0亿美元、101.1亿美元、115.5亿美元和32.5亿美元,各区域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所占比重分别为83.4%、6.7%、7.7%和2.2%。东部地区仍然走在“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等原因,落后于东部地区。由图1可知,所选取的省份对外非金融累计直接投资存量及其变化幅度差异较大,投资存量较大的是辽宁省,较小的是青海省。投资存量变化最大的是安徽省,变化最小的是青海省。由此可见,青海省对外投资实力相对较弱,投资比重较小且投资增幅不大。
2.2投资领域不断拓展
青海省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逐渐形成了以新能源开发和纺织生产为主的对外投资领域。青海优势特色企业借助各类行业盛会将“走出去”的步伐迈地更加坚实。 在2018年的“青洽会”上,青海特色优势企业签约项目达288项,总投资额1500.66亿元。各种各样的展会为青海特色优势企业“走出去”搭建起了多元化的销售平台,拓展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交流的领域,提升了合作交流的层次。
2.3投资合作国家日益增加
近年来,青海省借助与西亚、中亚等国家的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加快了民族服飾制作、清真食品加工、藏毯藏药生产等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哈萨克斯坦——中国商品展览会”、“名优商品推介会”等活动的举办增强了青海特色优势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凭借着在开发电力、制作建材等领域上的技术优势,青海在东南亚等国家先后开展了境外工业园区建设和资源基地开发等项目。
3“一带一路”背景下青海特色优势企业“走出去”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
3.1优势条件
3.1.1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
青海的矿藏丰富,许多矿物含量居全国之冠,著称于世界。2017年在青海钻获的高温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在高效清洁低碳能源上的重大突破。青海省的太阳能资源、风力资源和水电资源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绿色能源建设也是走在全国的前列。
3.1.2充足的劳动力和相通的地域文化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是青海发展的一项优势条件。青海是一个民族地区,包容开放多元的文化特征,有利于吸引国际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为青海特色优势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3.1.3优惠的政府扶持政策和支持条件
为了切实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青海省设立了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基金,在调整进出口结构的同时,积极推进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的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和物流集聚,增强青海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的实力。
3.2制约因素
3.2.1交通网络不完善,信息联通水平较低
青海省地处高原,地形环境闭塞,缺乏完善的运输网络和发达的信息网络。在这样的条件下,青海难以较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存在被边缘化的可能,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间接参与区,而不是直接构成区。
3.2.2政府支持体系不健全,发展规划指导不到位
青海省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优势在对外贸易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由图2可知, 2013年—2016年西部地区的投资流量增长较快,增长幅度较大。但是各省份和自治区投资发展状况不均衡。2016年投资流量最大的区域是内蒙古自治区,投资流量额为175210万美元;投资流量最小的区域是青海省,投资流量额为3596万美元。三年投资流量变化最大的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三年投资流量额增长了329%,而青海省的三年投资流量额仅增长了56%。对比之下可以发现,青海省对外投资的起点较低,基础较差,增长速度较缓慢。其重要原因在于政府缺少对特色优势企业具体战略的引导。同样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区域,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明确提出了 “五中心三基地一通道”的发展目标,推动民族文化与科技的紧密融合,成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早进入”角色的区域。
3.2.3企业技术水平落后,高素质人才缺乏
青海特色优势企业面临着科研经费不足,技术人员匮乏的窘境。企业缺乏具有 “工匠精神”的生产员工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员工,且涉外人才稀缺,这使得大多数企业在面临不合理的国际贸易规则时,不能拿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2.4企业品牌建设意识淡薄,营销策略落后
青海特色优势企业品牌建设意识淡薄,营销策略落后,产品知名度低,市场需求不足。
4青海特色优势企业“走出去”实例分析
藏毯是青海的特色产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青海特色优势企业当中独领风骚,是青海省的一张“金名片”。下面,以青海特色优势企业的代表——藏毯为实例进行分析。
4.1青海藏毯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青海藏毯生产几乎占据了全国藏毯生产的90%以上,出口量为全国手工地毯的30%,每年产值达40亿元。从2004年至今,青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4届“藏毯国际博览会”。2016年、2017年、2018年青海“藏毯展”达成的意向签约和合同订单分别为19050万美元、1.96亿美元、1.96亿美元。
4.2藏毯企业“走出去”的SWOT分析
(1)优势:原料丰富优质,劳动力廉价充足,编织工艺精致独特。
(2)劣势:藏毯企业资金投入少,技术型人才缺乏,企业品牌建设意识落后,产业集群发展程度低。
(3)机会:青海藏毯面临着“一带一路”发展的良好机遇,且有“藏毯展”这一良好平台的支持。
(4)威胁:西藏江孜卡垫和尼泊尔藏毯的有力竞争。
5青海特色优势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5.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交通运输网络
青海省要用“四个转变”的新思想指导全省的交通规划建设。加快形成公路运输网络,提高全省公路运行的通畅度;加速融入全国高铁运输网络,提升铁路运输效率;加快机场建设,助力通航发展……通过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配合,将青海省打造成 “承东启西,南北畅通”的交通战略纽带。
5.2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减少产业发展成本
政府要优化对青海特色优势企业的财政支持结构,完善相关税收减免政策;出台相应的投资优惠政策,构建完整的招商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公平、透明、开放的投资环境。青海省还要积极协调外汇、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工作,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减小企业运行的阻力,提升企业运行效率。
5.3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完善人才支持培养体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突破产业发展桎梏的重要武器。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企业要加快构建“政用产学研”的创新合作体系,加大特色优势产业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力度,既要培养引领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也要培养技术一流的生产线工人,还要培养通晓国际惯例的涉外人才,采取多重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国外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为青海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5.4树立品牌建设意识,加强优势企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青海省特色优势企业要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突出品牌个性,树立品牌价值观,推动企业实现由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的转变。
加強特色优势企业与旅游业的交融发展,大力实施“旅游+”工程,将藏药、民族服饰、清真食品等送入景区,提升青海旅游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特色产业的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发平,杨军.青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7,(2).
[2]牛占龙.青海省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J].青海金融,2017,(4).
[3]李毅.青海藏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