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涉老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实证研究

2019-02-18 01:27曹海军李明侯甜甜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层次分析法

曹海军 李明 侯甜甜

摘 要: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与老年群体密切相关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有关言论在互联网上不断生成与传播,涉老网络舆情随之产生。如何对涉老网络舆情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与引导,不仅关系到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还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详细分析涉老网络舆情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涉老网络舆情预警模型,并以“广场舞老人霸占篮球场”事件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此涉老网络舆情事件的预警等级为“比较严重,Ⅱ级”。该结果与专家对此事件的等级评定结果相吻合,从而较好地说明了预警模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涉老突发事件;模糊综合评判;层次分析法;预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9)01-0058-09

一、引 言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据2018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中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亿4 090万,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已逾1亿5 831万,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1.4%[1]。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又相继产生了诸如养老等一系列关乎民生的社会难题。近些年来,随着养老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老年群体也成为一个特殊群体日益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尊老、爱老”成为社会积极倡导的主旋律。然而,近年来相继发生的诸如“老人公交车上强吻女学生”“老人地铁上殴打女乘客”“老年暴走团霸占机动车道酿事故”等一系列涉老突发事件一时间使老年群体成为了众矢之的,相关负面言论不断,涉老网络舆情随之产生。

与此同时,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成熟應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2]。通过各种通信工具人们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藩篱,随时随地地进行联系与沟通,如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信息的发布与传递目前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8年1月31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我国手机终端用户已达7.53亿,互联网用户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约占总用户的97.5%[3]。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彻底摆脱了时空的束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诸如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传递信息与发表意见。而一些涉老突发事件经由互联网络平台往往能够迅速生成网络舆情并随之进一步传播与演化,这对于老年群体的切身利益与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都产生了巨大威胁。因此,及时对涉老突发事件进行舆情预警,进而科学有效地控制与引导涉老网络舆情有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总体上讲,当前国内针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王晰巍、邢云菲等人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传播信息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型,并得出移动端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相对于非移动端的传播速度更快、方式更多样、范围更广泛的结论[4]。齐佳音、刘慧丽等人基于复杂系统理论构建了内外源动力耦合度测量指标体系,得出了耦合协调度与社会影响力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5]。吴鹏、金贝贝等人构建了包括网民、政府、媒体的多Agent模型,这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预测提供了参考模型[6]。陈海汉、陈婷基于网络论坛的发帖量构建了发帖量计量模型,并通过相关具体案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7]。王旭、孙瑞英以“魏则西事件”为案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网络舆情传播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突发舆情事件的舆情传播网络图,进而对该事件进行了结构测度分析,最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8]。国内关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相对而言较为成熟,而涉老网络舆情是与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相伴而生的,因此专门针对涉老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相关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成果较少[9-12],且现有文献多为宏观角度的定量研究,鲜有从细粒度上对涉老网络舆情的内在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的相关研究。为了丰富现有研究,在对涉老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特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构建基于涉老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模型,并通过“广场舞老人霸占篮球场”事件进行实例论证,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涉老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以为政府的涉老网络舆情应对提供方法借鉴。

二、涉老网络舆情概述

(一)涉老网络舆情的现状

所谓涉老网络舆情就是指以发生的一系列涉老突发事件为导火索,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舆论,而这些舆论借助互联网平台迅速传播并掀起新一轮的热议。近些年由涉老突发事件引起的涉老网络舆情屡见不鲜。2013年江苏省无锡市开庭审理了第一件“常回家看看”赡养案,这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13];2014年山东青岛一位老人因买菜时闯红灯造成交通事故引发了热议;2015年安徽女大学生扶老人被讹事件经网络传播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14];2016年重庆市“78岁大妈碰瓷玩具车”事件掀起了涉老网络舆情的热潮[15];2017年6月,新浪微博上的一个题为《真是坏人变老了吗?“涉老”事件为何频引争议》的帖子再次引发争议[16]。总体而言,近些年涉老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迅速掀起舆情的漩涡,图1仅以2017年6月份为例。

如图1所示,仅2017年6月份的一个月内便发生了6件涉老突发事件,这些事件经由互联网迅速传播以后,生成了不同程度的网络舆情。其中“广场舞老人霸占篮球场”传播热度指数最高,为5.08,其次为“老年暴走团机动车道健身”事件,其传播热度指数为1.99。这些涉老突发事件产生的一些负面舆情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并演化,给老年群体的切身利益、政府的公信力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造成了较大威胁。总而言之,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涉老突发事件产生的涉老网络舆情也在不断增多,如何科学有效地对涉老网络舆情进行控制与引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涉老网络舆情的特点

近些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成熟应用,与传统的网络舆情相比,涉老网络舆情也衍生出一些新的特点,这给政府舆情控制与引导的能力带来了新的考验。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偶然性特点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使用使得涉老网络舆情的生成与传播更具有偶然性,这主要表现在涉老网络舆情信息发布的偶然性以及涉老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偶然性。涉老网络舆情信息发布的偶然性是指:一方面,涉老突发事件本身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其引发的涉老网络舆情带有偶然性;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用户能够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随时随地地发布身边的涉老网络舆情信息,并表达自己的看法[17]。涉老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偶然性是指互联网用户在看到涉老网络舆情信息时会不自觉地进行评论、转发,这促进了涉老网络舆情的进一步传播与演化。

2.碎片化特点

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社交网络平台不断涌现,“全民麦克风”时代悄然到来。当涉老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相关信息往往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被发布到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上,而这些信息往往具有短、平、快等特点。如新浪微博,文字信息被限制在140字以内,用户往往能在极短时间内用极其简短的文字将涉老网络舆情事件的相关信息发布出去。再如快手,录制的视频一般都在1分钟以内,公众在录制完涉老舆情事件后可以瞬间发布到网络平台上去,这凸显了涉老网络舆情具有碎片化的特点。

3.群体演化特点

近些年,我国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在老龄化背景下涉老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每当有涉老舆情事件发生时总是能够迅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进而引发热议。涉老网络舆情话题容易在传播演化过程中不断延伸与发展,呈“愈演愈烈”趨势,且容易产生“以讹传讹”的失真信息甚至网络谣言,这些都容易进一步引发次生舆情。同时,在热点涉老网络舆情事件中,公众容易产生“求同”心理,他们的观点、看法通过交流与讨论之后往往会趋同或一致,这样就极容易引起公共舆论,进而引发涉老网络舆情。并且有的涉老网络舆情甚至会与线下行动相结合,进一步形成群体性事件。因此,涉老网络舆情具有典型的群体演化特点。

4.偏差性特点

首先,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匿名性等特点,许多网民仅仅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其观点或言论往往偏向主观,这并不能够客观地评价涉老突发事件。其次,网络舆情是由许多网民的观点汇聚碰撞引发的,它能够较好地展现出真实的社情民意,但即便如此,实际上它并不能代替所有公民的观点,因为除了积极活跃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声者”或者“网络大V”以外,还有“沉默的大多数”存在。最后,涉老舆情由于针对的是老年群体,而恰恰我国老年人群使用互联网的比重是最低的,网络上掀起相关舆情浪花的往往为年轻人,而一旦涉老舆情事件中涉及到老年人与年轻人,网民往往会为自己所代表的群体发声,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涉老网络舆情的偏差性特点。

由于涉老网络舆情具备以上这些特点,因而涉老网络舆情的有效控制与引导应该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面对当前我国频繁发生的涉老网络舆情事件,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及时预警,要“防患于未然”,在涉老网络舆情还未广泛传播与演化、造成较大的负面社会影响时,便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与引导。

三、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的涉老网络舆情预警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评判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基于模糊数学知识的、能够较为有效地对目标事物给出综合评判与分析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18]。它可以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适合对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对象给出一个较为客观的总体评价,该方法由于具有思路清晰、系统性较强、能够有效解决难以量化的问题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各个学科的广泛应用。其步骤主要包括因素集、指标权重、评价集、综合评判等。而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著名学者萨蒂提出的一个较为常用的系统性分析方法,它能够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视作一个整体的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影响因素逐层分析,结合专家咨询给出各因素的相应权重,进而构建模型。本研究通过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有机结合,构建涉老网络舆情预警模型,在对涉老网络舆情影响因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涉老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预警等级进行准确判定,进而通过具体案例论证,说明该预警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最终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涉老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一)涉老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通过仔细阅读网络舆情指标体系的相关文献[19-24],并结合涉老网络舆情的自身特点,构建涉老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涉老网络舆情主题热度、涉老网络舆情发布度、涉老网络舆情参与度和涉老网络舆情扩散度为一级指标,共包含4个一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又被细分为13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分别为涉老网络舆情主题热度、涉老网络舆情发布度、涉老网络舆情参与度与涉老网络舆情扩散度。涉老网络舆情主题热度又具体细分为3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同类主题发布总数、涉老主题敏感度、涉老主题转发评论量;涉老网络舆情发布度具体细分为2个二级指标,即涉老网络舆情所在网站和舆情发布者粉丝数量;涉老网络舆情参与度和涉老网络舆情扩散度均包含4个二级指标,其中涉老网络舆情参与度细分为舆情传播者互动频率、舆情传播者粉丝数量、涉老事件正面回复数及涉老事件负面回复数;涉老网络舆情扩散度细分为发布网站权威度、发布网站分布度、意见领袖影响力和涉老网络舆情传播速度,具体详见图2所示。

(二)因素集的确定

确定涉老网络舆情的因素集是建立其综合评判体系的一个重要步骤,在涉老网络舆情因素集的确定上,首先要抓住影响较大的关键性指标,进而对其再一次进行细分,即U={U1,U2,…,Un}。根据建立的涉老网络舆情指标体系图,将因素集U大致上细分为4个子集,而其中的评价集为Ui={Ui1,Ui2,…,Uik},进一步将其细分为13个具体的评价因素。

(三)评价集的确定

在涉老预警模型的构建当中,建立科学恰当的评价集是尤为重要的,即V={V1,V2,V3,…,Vm},本研究综合涉老网络舆情对于社会维稳的意义以及领域内专家的意见,参照我国自然灾害预警等级的划分标准,将涉老网络舆情预警具体划分为四个等级,即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与红色预警,相对应的等级分别为(轻微严重,Ⅳ级)、(一般严重,Ⅲ级)、(比较严重,Ⅱ级)和(非常严重,Ⅰ级)。也即取m=4对涉老网络舆情预警等级进行评判。

(四)指标权重的计算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涉老网络舆情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进行确定。在确定权重时,由于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要对其赋予不同的权值。为保证科学性,本研究采用Saaty等学者的9级比例标尺法来对涉老网络舆情影响因素的重要度进行赋值(见表1)。

在有关专家对涉老网络舆情影响因素的重要度赋值的基础上建立判断矩阵,然后对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进行求解,本研究采用方根法来进行求解,其具体步骤为:

(五)模糊综合评价

综合层次评判法的分析结果及上述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能够得出向量Ai与矩阵Ri,进而可以运用Bi=Ai*Ri得到第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再进一步由第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矩阵B与相应的权重A可以得出第二级评判模型BS=A*R,最终根据得到的最大隶属度来确定其对应的涉老网络舆情预警等级。

四、模型应用与实例分析

(一)舆情事件回顾

2017年5月31日,河南省洛阳市的某公园篮球场上,一群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与打篮球的年轻人为争夺篮球场而发生冲突[25],由开始的语言冲突上升至肢体冲突,继而多名老人殴打一名赤裸上身的年轻男子,该事件造成该年轻男子受轻伤。其后,警方介入,将受伤男子送往医院,并带走数名涉事老人。该事件引起热议并迅速在网上发酵,与其后发生的两件涉老舆情事件相比,该涉老突发事件引起了更大的负面影响,详见图3所示。

由图3所示,通过对2017年5月26日至2017年6月25日期间发生的涉老突发事件进行汇总,这段时间内发生的较大的涉老网络舆情事件主要有3件,而其中以“广场舞老人霸占篮球场”事件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最大,在新浪微博上,该事件的阅读量达到了4 731.3万条,讨论数大于10 000条。

(二)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以“广场舞老人霸占篮球场”事件为例,首先由相关专家对指标体系各影响因素权重按照9级比例标尺法进行评分,再结合方根法最终得出判断矩阵及一级指标的各个影响因素权重,具体如表2所示。

由表3可以得出W=(0.541,0.312,0.100,0.047)T,即一级指标的权重为:A=(0.541,0.312,0.100,0.047);同理,能够得出二级指标影响因素的各权重分别为A1=(0.152,0.369,0.479),A2=(0.552,0.448),A3=(0.347,0.148,0.302,0.203),A4=(0.380,0.243,0.188,0.189)。其次,通过网上问卷共随机挑选了227名不同性别、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段的网友对该事件的严重程度认知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李克特量表对问卷进行筛选处理,最终获得200份有效问卷,具体的相关统计数据如表3所示。

已知二级因素的各个权重分别为A1=(0.152,0.369,0.479),A2=(0.552,0.448),A3=(0.347,0.148,0.302,0.203),A4=(0.380,0.243,0.188,0.189),同时评价集的变换矩阵为

由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运算规则可知,第二层得出的各评判结果形成了第一层评判的交换矩阵,即

由综合评判结果可看出,对于“广场舞老人霸占篮球场”涉老网络舆情事件评论的隸属度分别为(0.061,0.140,0.430,0.368),其中最大数值为0.430,其对应的预警等级为“比较严重,Ⅱ级”,即“橙色预警”。这与专家事后对该事件的定性评价相吻合。

五、结论及建议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与老年群体密切相关的涉老突发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突发事件经由互联网平台能够迅速掀起一系列负面言论并迅速传播、发酵,进一步生成涉老网络舆情,大多数涉老网络舆情事件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考验着政府的舆情导控能力,威胁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寻求科学有效的舆情预警方法则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在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础上构建了涉老网络舆情预警模型,并以“广场舞大妈霸占篮球场”事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预警模型对涉老网络舆情事件有较好的预警效果。然而,老龄化背景下的涉老网络舆情具有特殊性与复杂性,有鉴于此,笔者针对涉老网络舆情预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努力提高老年人自身素养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有了质的提升。而我国的老年人口由于受历史、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造成了他们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因此,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养老需求不应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而应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进行转变,老年人自身要更加注重精神层次的提升。老年人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包括知识素养、道德素养等,同时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时俱进,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努力做到既不容易上当受骗,又能理解其他群体的想法与需求,形成年轻人“尊老敬老”、老年人“爱幼护幼”的社会风尚,为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此同时这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涉老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

(二)积极为老年群体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

伴随着老年群体的不断扩大,要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积极为老年群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至关重要。目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养老体系,许多地方也因为受经济、公共服务水平的限制,无法为老年群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养老环境。良好的养老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服务中心等,软环境包括技术环境、人文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因素总和构成了养老环境。目前我国各地养老环境的供给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藩篱还没有完全被打破,农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其发展步伐较慢,经济、文化水平偏低,因此农村的养老环境总体上来讲还非常落后,养老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技术环境、文化环境等供给能力还极为有限。政府应着力解决养老环境供给不足的问题,如此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类似于“广场舞老人霸占篮球场”等因争夺环境资源而引发的涉老网络舆情事件。

(三)建立涉老网络舆情的快速预警机制

身处社会大变革时代,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公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而与此同时也给传统的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方式方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传统网络舆情相比,新时期的涉老网络舆情传播速度更为快捷、传播方式更为多样、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政府在应对具有偶然性、碎片化、群体演化等新特点的涉老网络舆情时,不再像以往那样能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权威的信息发布途径来从容地了解和导控舆情。当涉老网络舆情产生以后,政府应能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继而启动涉老网络舆情导控机制,才能抢占社会舆论阵地,掌握公众舆论的主导权[26]。因此,为了能够更及时、高效地应对涉老网络舆情,要建立科学有效的涉老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当发生涉老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对该突发事件进行预警分析,给出该涉老突发事件的预警等级,以提高涉老网络舆情的快速预警能力,这对于涉老网络舆情的控制与引导来说至关重要。

(四)建立涉老网络舆情危机处理预案

涉老网络舆情虽然主要是针对老年群体而言的,其直接关乎的也一般为老年群体的切身利益,但涉老网络舆情产生的潜在危机则会对政府的公信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巨大的影响。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涉老网络舆情危机的处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涉老网络舆情的科学控制与有效引导,关键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而对于涉老网络舆情危机的及时预防尤为关键。在涉老网络舆情生成初期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将负面的涉老网络舆情扼杀在摇篮中,不让其继续传播与演化。老年群体是一个需要给予特别关注与呵护的群体,积极应对涉老网络舆情危机应事先建立起涉老网络舆情危机应急处理预案,保证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当发生重大的涉老网络舆情事件时则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广泛的信息渠道发布正确信息,避免网络谣言的滋生、发酵。在现代化信息时代,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短、平、快以及分散私密传播等新特点,涉老网络舆情的补救成本非常大。因此,应积极建立涉老网络舆情危机处理预案,为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2-28)[2018-03-28].http://www.gov.cn/xinwen/2018-02/28/content_5269506.htm.

[2] 李奇.移动服务支持下健康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2.

[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8-03-05)[2018-03-23].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3/t20180305_70249.htm.

[4] 王晰巍,邢云菲,王楠阿雪,等.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及实证研究——以新浪微博“南海仲裁案”话题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9):1-7.

[5] 齐佳音,刘慧丽,张一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耦合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7(9):102-108.

[6] 吴鹏,金贝贝,强韶华.基于BDI-Agent模型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响应建模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6(S1):32-41.

[7] 陈海汉,陈婷.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时段特征和政府预警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1):24-30.

[8] 王旭,孙瑞英.基于SNA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研究——以“魏则西事件”为例[J].情报科学,2017(3):87-92.

[9] 徐自强,李增元.延迟退休政策问题建构中的网络舆情变迁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75-83.

[10]林毓铭,刘冀楠.公共政策的网络舆情演化分析——以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为例[J].情报杂志,2016(8):151-155.

[11]黄鲁成,蒋林杉,苗红,等.基于网络问答社区的话题识别与分析——以知乎“老年人”话题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5):93-100.

[12]张玲.从老年健康宣传和医药广告看媒体的道德责任[J].道德与文明,2010(3):126-128.

[13]人民日报:無锡判决首例常回家看看精神赡养[EB/OL].(2013-07-02)[2018-03-02].http://js.people.com.cn/html/2013/07/02/238642.html.

[14]盘点2015舆情反转事件:女大学生称扶老人被讹[EB/OL].(2015-12-26)[2018-03-26].http://www.xinhuanet.com/yuqing/2015-12/26/c_128569269.htm.

[15]“大妈碰瓷玩具车”逆转,谁不长记性?[EB/OL].(2016-03-25)[2018-03-25].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325/c1003-28227715.html.

[16]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EB/OL].(2017-06-06)[2018-03-06].http://news.china.com/news100/11038989/20170606/30659424.html.

[17]王高飞,李明.基于AHP-模糊综合分析的移动社交网络舆情预警模型研究[J].现代情报,2017(1):41-44.

[18]李琴.模糊数学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4):43-45.

[19]李文杰,化存才,何伟全,等.网络舆情信息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模糊评判模型[J].情报科学,2015(9):93-99.

[20]孙玲芳,翟鹏博.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舆情指标预警模型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2):267-271.

[21]丁菊玲,勒中坚,薛圈圈.定量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模型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1(20):59-63.

[22]曾润喜,杜换霞,王君泽.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4(4):96-101.

[23]聂峰英,张旸.涉老网络舆情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12):64-67.

[24]王高飞,李明,李梅.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移动社交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6(10):38-42.

[25]高成运.防广场舞变“广场武”,根在老龄社会治理[J].中国社会工作,2017(17):54-55.

[26]张东,刘建辉.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研究——基于议程设置的视角[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5.

猜你喜欢
模糊综合评判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在优化电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判在优化电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
公路桥梁台背回填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四维主体视阈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模糊评价与应用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公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AHP—GRA的工程施工项目进度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