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

2019-02-18 23:20吴志刚左林贵果雅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9期
关键词:化学品实验室实验

吴志刚, 左林贵, 果雅静

(中国农业大学 国有资产管理处, 北京 100193)

0 引 言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现代大学的心脏[1]。近年来,国内高校在教学、科研综合支撑能力建设方面有着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实验室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员,尤其是理工农医类高校或综合性大学的实验室教学、科研活动也更加频繁[2]。但实验室安全的建设投入、关注程度却明显不足,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复杂多样,如何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防止重大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需要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充分提高重视,深入剖析,进一步健全高校实验室安全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提升安全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 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1 多头管理现象严重、管理体制与机制不科学

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是较复杂、多变、很难管、专业性强的工作,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多数由保卫、资产、实验室、科技等相关部门协同负责,各部门各管一块,没有独立设置能够统筹管理实验室建设与安全运行的职能部门,学校顶层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不利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管理主体,责任不明晰,管理部门之间往往也未建立联动机制,容易出现推诿和责任盲区。一旦发生实验室安全问题,协调沟通应急处置不畅,很难快速有效处理安全问题[3]。据不完全统计,进入“双一流”名单高校中,有24所高校单独设立了实验室管理处,主要负责实验室前期论证、仪器设备采购、实验室运行和安全管理等,对实验室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统筹和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在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

1.2 责任体系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大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三级管理责任体系,即学校、学院和实验室,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部分学校做到了落实到每个人。但由于签订责任书的往往是学校分管副校长、副处长,学院副院长等人员,造成安全责任主体不明晰,口头上“重视”,存在对安全管理嫌麻烦,对安全事故“只要不出事就行”的侥幸心理,实际工作中却疏于落实,没有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学校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实验室用房紧张,室内拥挤,安全通道被堵塞,消防设施配备不足,环保设施不能满足要求[4]。

1.3 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据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安全事故与人的防范意识不足有关[5]。很多事故原因不是设施和硬件不行,而是操作人员不重视,违反操作规范,不采取正确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等。教师往往注重于学生的实验技能培训,而忽略了其实验安全、环保意识培训,加之学生本身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缺少科学认识。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要培养规范、科学和安全的实验习惯,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环节。

1.4 高校实验室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高校实验室建设往往是哪个学科有钱,哪个学科热门,哪个方向人才多,哪个实验室出成果,就搞哪类实验室建设,缺乏学校统一规划和布局,同一校区内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实验室到处都有,一个大楼内涉及危险气体产生的实验室分布在多个楼层,让不相关的人员“无处可逃”,即使发现有重大安全隐患,有相应的整改要求也很难实施。

1.5 实验技术及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高校普遍重视对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而对于实验技术人员不重视,在人员编制、工资待遇、相关福利等方面,实验技术人员均处于劣势,造成高校的实验队伍力量薄弱,很多设备无人管理,由于使用不当造成大量设备损坏,很多新设备无人会用。同时高校又忽视对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持续培养[6],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应具有极强的潜在危险辨识能力,但其规模及专业化程度还有一定的差距[7]。

1.6 作坊式科研现象严重

高校中普遍存在“教授+研究生”的作坊式科研现象,教师办公室、实验室混在一起,“前店后厂”“小而全”,学生打工式做实验,对实验技术掌握不好,经常不按规范操作,存在拼凑数据、编制数据的现象。如此模式下产生的科研成果,其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差,学校科研诚信风险高。同时,实验过程中,造成的试剂、耗材等浪费现象严重,同一个实验室重复、过多购置危险化学品,科研项目的劳务费支出比例过高。

2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

2.1 改革管理体制、健全责任体系

对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应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设置专门的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室规划论证、设备耗材采购、建设运行和安全工作。对安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责任制,学校、学院、实验室、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要求各级党政一把手和主管领导亲自负责,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安全压力,落实到每个具体人员的身上。

2.2 统一规划论证,加大安全投入

对于学校实验室建设不能盲目依从,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进行规划和论证,科学合理地对各学科实验室在空间、经费、人员、设备等资源进行布局和安排。对于安全配套基础设施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危化品存储空间(存储柜、暂存间、周转库)建设,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到安全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平台化,强化安全设施、信息手段、监控系统等物防、技防体系建设。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技术辅助人员培养,应进一步加大投入,适度放宽这类人员的引进和晋升政策,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工作主动性,提升教学科研服务水平和能力,夯实教学科研基础力量。

2.3 加强准入制度建设,安全教育课程化

资料表明,美国和香港的高校都实行了硬性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准入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设置各类安全教育课程,并将通过安全考核作为进入实验室的首要条件[8]。但目前国内对于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尚无法可依,没有形成制度化要求。高校安全教育普遍走形式现象严重,对于制度,规范留于墙上,教育效果不佳。教育内容多以消防教育为主,对于实验室安全的培训和宣传力度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应对于安全工作出台相应指导性意见,使得安全教育课程化、制度化,推行人性化、互动为主的主动学习模式。

高校应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对进入实验室工作的教师、学生、临时人员等强制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未通过相关培训或考核的人员,严禁进入实验场所从事相关技术工作,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提升广大师生的科学基本素养,强化人防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准入制度,可以有效增强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培养安全习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9]。同时对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情况实行校、院、实验室的“三级教育、三级检查”制度[3],切实保证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4 实行化学品全周期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据教育部统计,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大部分是化学品管理中存在采购环节失控、产品质量无保障、化学品保存无序、废弃物收集和处置不规范等问题。要实现化学品的全过程管理,首先应管好入口,并监控流通和出口情况[10]。学校应建立实验化学品的统一采购平台,从采购、配送、出入库、领用与处置的全周期管理,建立主、被动式的化学品使用台账,从源头抓起,做到降低采购成本,明晰使用情况,有效减少采购量、库存量,降低学校实验室安全风险。同时集合校内大型分析仪器、实验辅助人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打破科研课题组的作坊式实验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仪器使用率,保证科研成果数据的可靠性、科学性,从而大幅减少危险化学品的采购量、使用量,避免浪费。

2.5 推行人性化的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

实验室安全文化是实验室文化、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管理发展的产物,是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5,11]。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安全文化月、安全生产月为契机,鼓励学生团体发动积极性与能动性,组织开展安全主题论坛、安全主题知识竞赛、图片动漫展、微电影、文化演出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和活动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重视情感融入和亲和力的活动,变强制灌输为潜移默化的教育,努力做好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让制度变为习惯,做到人人参与,主动防控。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强有力推手,成为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1-16]。

3 结 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涉及群体数量大,影响范围广,关系到国家、首都和学校的稳定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对主管部门、高校和师生几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安全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人,只要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理念革新了,在行为、物、环境三个不安全要素中就会有效地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在十九大重要精神的指引下,高校应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把安全工作提高至绝对的首位,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营造和谐、安全的教学、科研环境,以人为本做好安全教育和人才培养,汇合学校、社会、师生之力,齐抓共管,保障高校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化学品实验室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