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 多方保障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2019-02-18 17:19杨宇科罗文强刘晓玉汪必琴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专职技术人员

杨宇科,罗文强,封 玲,彭 刚,黄 海,黄 斌,刘晓玉,汪必琴

(四川师范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成都 610066)

0 引 言

随着高校实验室在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支撑方面的作用的日渐显露,各高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不断加大,实验室承担着学校实验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工作,实验室工作重点也不断向内涵式建设发展[1],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已成为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点。一流的高校需要一流的实验室,一流的实验室需要一流的队伍,专职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学校提出了“更新理念,制度激励,搭建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技术队伍基本建设思路,制定了相关制度政策,经过几年探索实践,专职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本文就实验技术队伍培育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和思考进行探讨。

1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现状

1.1 对实验技术队伍的角色定位不准

过去实验室人员一直被称作“教辅”,只要求完成一些简单的设备维护、采购以及材料的出库入库等工作,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室的不断发展,这种陈旧的观念严重制约了实验技术队伍的稳定和建设[2]。新形势下专职实验技术队伍的角色定位、岗位职责、在教学科研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义。

1.2 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与体制不顺

(1)人员结构不合理。过去高校实验人员一直面临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不合理,学历、职称偏低,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不高,中级及以下人员比例大,高级人员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3]。

(2)高层次人才少。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大多集中在教学科研岗,实验技术队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较少[4],另一方面因发展受限导致部分青年人员陆续转岗[5],造成人才显性流失,或激励不够使专职人员积极性受挫,无心于本职工作,造成人才隐性流失。实验室的工作具有延续性,需要经验的积累,实验室留不住人的情况,不仅难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不利于实验室工作的开展[6]。

1.3 缺少实验技术队伍激励机制

(1)实验技术人员待遇低。实验室教师作为教辅岗,与理论教师同工不同酬是长期存在并严重影响实验室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问题[7]。由于历史原因,实验室队伍组成复杂,工种多,职责不同,不能简单以教辅人员概论,如将实验室队伍定为教学辅助人员,则降低了实验室队伍的重要性,限制了实验技术队伍未来发展,其弊端显而易见[8]。

(2)实验室教师职业发展与规划不明确。在职称评审上,高校教师的评定标准主要根据教学科研岗位的性质设定,考核指标偏重科研和论文,缺乏反映实验室工作绩效的考核项,由于实验教学工作的特殊性,实验技术人员在申请各类项目时没有优势,相关科研论文发表困难,职称晋升难度高于教学科研人员[9]。在职业发展上,相关的学习培训较少,职业目标不够明确,发展平台较为缺乏。

2 打造专业过硬的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

实验室专职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10],推进专业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不仅仅是制度政策制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观念更新的问题[11],首先要确立科学的理念,从源头上做好队伍的发展规划,将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才能保障后期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功能发挥[12]。

新时期下的专业实验技术队伍应具备实验室建设、教改与科研支撑、实验技术研发的角色内涵——在开展实验室建设、推进实验项目改进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实验技术研发、实验科学研究等工作,强调动手实践能力与成果转化,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因此专业实验技术队伍应具有“建设、技术、创新”三大能力,通过持续的培养,使专职队伍逐步成为需求、建设与效益的枢纽,把控专业实验室建设方向和投入力度;成为教学科研与实验技术的枢纽,为教学科研的改革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进行实验技术研发,成为关键实验技术的重要推动力,使实验室建设运行更加科学有序。

3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1)聘任专职主任,负责实验室工作。实验室主任负责组织开展实验室工作,引导和鼓励实验技术队伍实现工作目标,是保障实验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角色[13],对任务较重的学院应设立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专职主任,并在待遇上给予保障,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我校于2007年制定专职实验室主任聘任制度,要求博士学位或副高级职称以上,享受副处级津贴待遇,从实际情况看,具有专职主任的学院,实验室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2)规范队伍建设,核算编制。实验技术队伍规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实验室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核算,如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日常管理、实验技术研发等,有计划地进行人员补充,避免新进人员的随意性,保障专职队伍规模相对稳定。学校于2013年制定实验室工作人员编制计算办法并实施,进人要求有编制,有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实验技术队伍的有序建设。

(3)严把人员进出关,稳定队伍。人员的频繁变动将严重影响实验室工作,要保障专职队伍的质量和相对稳定,需严把人员进出关,新进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并能安于本职工作,同时要避免实验室成为人员“中转站”而造成人才流失。2014年起,我校部分理工科学院实验室新进人员须具有博士学位,一般学院要求硕士以上相关专业,专职人员进入实验室岗位后至少工作5年,该办法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实验室的整体专业水平,同时保证了人员岗位的相对稳定。

(4)制定岗位管理办法,明确工作方向。通过岗位职责的制定,明确专职队伍的发展方向和职责,才能使其真正成为专业的技术人员[14]。根据对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思路和方向定位,实验技术人员除了完成日常管理和业务工作,还应该具备较高的实验技术能力,掌握相关实验原理方法,能解决实验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了解本学科实验领域国内外学术和技术动态,能为实验室的建设规划提出建议方案,同时能进行实验技术研发,对教学科研提供技术支撑等,以岗位管理为指挥棒,引导专职队伍专注于本职工作,增强自身能力,提高业务水平,逐步成为实验室建设、运行、发展的骨干力量。学校在制定专职实验技术队伍岗位职责的基础上,要求实验中心根据专业情况对实验室各项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并鼓励实行轮岗制,培养一专多能的专家型实验技术队伍,不断增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技术研发方面的主动思考意识,逐步完成工作角色的转换。

4 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实验技术队伍内部活力

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更好地激发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动机[15]。专职队伍的发展需要提升实验技术专职队伍的内动力,评优推先、待遇保障、畅通个人发展渠道,提高人员积极性,通过建立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增强专职人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队伍凝聚力,促使专职队伍教师更加投入本职工作,提升队伍活力。

(1)建立实验系列评优表彰机制。实验系列先进表彰是对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的肯定,在提高队伍内动力、激励先进、树立榜样、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实验室先进的评选应以实验室核心工作为导向,根据实验室工作特点制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管理办法,并进行量化。实验室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评选后,与教务、科研、档案、工会等系列的先进个人与集体一起,由学校统一表彰。

(2)实验系列岗位认定,保障待遇。实验技术系列教师的岗位认定和个人待遇,一直是制约这支队伍发展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同工不同酬不仅严重打击实验技术人员积极性,也非常不利于队伍稳定和凝聚力。随着实验技术队伍角色的转变,学校通过岗位管理办法的制定,将定编的专职实验室人员(硕士及以上)认定为实验技术人员,享受和同级教学科研人员同等待遇。

(3)职称评审单列,畅通个人发展渠道。实验技术人员的个人发展是决定队伍能否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实验室人员个人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保障其上升渠道,并通过相对公正客观的考核标准,科学评价其在实验室工作中的成效。在学校职称评审改革中,保持实验技术系列单列评审,并打通正高评审通道(可评教授)。同时根据校实验技术队伍培育思路,针对实验系列工作的特点制定评审条件,将主持实验室建设项目列入职称评审必备条件,同时对实验技术及研究能力有一定要求,在2016年的实验系列专职队伍职称评审中,40%的申报人员发表了SCI论文,通过正高、副高职称评审的人员中有50%主持国家级项目。同样,在岗位晋级时,除了考核与实验技术相关的研究项目、论文、专利等内容,同时要考查其所参与实验室建设项目、大精仪器设备管理操作及功能开发、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与建设等工作。

5 提供发展平台,推进实验技术队伍健康发展

专职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通过提供相关项目支持,鼓励参加业务培训和专业学习,提升专职队伍整体水平,为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5.1 推进专职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由于实验技术不完全等同于科研,可通过设立专门针对实验技术方面的研发项目,促进实验技术人员开展相关技术研究,这对提高专职实验技术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及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学校设立了以自制设备、开放项目、大精设备开放基金、实验技术与管理等项目,迄今为止共立项900余项,每年覆盖1 000余名师生。这些项目在促进专职人员开展技术研发、设备功能扩展与提升实验室运行效率起到重要作用。

5.2 拓宽眼界,提供发展平台

实验技术人员入职后需要不断再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后期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请进来,走出去”是行之有效的培养措施,在此基础上,从“学校—学院—个人”3个层面推进专业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的提高。从学校层面,有计划地组织实验技术系列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相关会议和培训等,开阔视野,打开思路,针对实验室实际思考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从学院层面,要组织参加设备技术培训或请专业人员到校开展校内培训、组织外出学习等,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业务培训机会,并将专职队伍建设纳入学院实验室工作考核指标;从个人层面,鼓励专职实验技术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和进修。近年来,通过校、院、个人3个层面队伍培育的逐步推进,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不仅在实验技术、实验室管理方面不断有新的思考,并在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科研项目承担等方面,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6 建设成效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校实验技术队伍整体水平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三大能力的建设使专职队伍具有了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坚持“相关专业硕士或博士”进人原则,使专职技术队伍质量从源头上得到了保障,待遇政策落实对专职队伍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能力培育制度为专业和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平台,制度体系的多层次保障和激励使整支队伍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并逐步展现出越来越强的活力和后劲。从2011年至今,专职队伍中硕士及以上人员比例从40%上升到75%,其中博士(不含在读)比例从5%上升至20%,博士后出站1人;副高级以上人员比例上升到22%。2014年至2017年,先后有3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到新加坡、香港著名大学实验室交流学习1年,有2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赴美参加专业培训;2017年我校专职实验技术队伍近50%人员外出参加培训,主持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近30篇;同时通过在职称评审中,向实验室建设项目倾斜,极大提高了专职人员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积极性,不仅促进了专职实验技术队伍业务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为学校实验室建设项目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人员保障机制。

7 结 语

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探索和实践,从理念转变,制度体系、激励机制、发展平台等几个方面,对实验技术队伍培育的整体框架提出了参考方案。实验室专职队伍的建设和培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工程,传统的建设思路与方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校对实验技术队伍的需求,专职队伍的建设需要不断探索,从观念上更新,政策上落实,方能建设一支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实验技术队伍。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专职技术人员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专职媒人的变化
南非大学的能力建设研究——以教学科研策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