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2019-02-18 18:20颜勤
重庆建筑 2019年11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校企职业

颜勤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0072)

0 引言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1]。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2]。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众多人才,在产业与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已成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企业与学校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将构建新体系、新方法与新内容,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信息网络的时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微课、慕课等网络教学方式成为适应时代背景的产物。建筑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信息量有限,已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通过获取信息掌握知识日益成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方式,而这恰恰契合了混合式教育模式。采取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能够随时随地关注与课程相关的视频与网络资源,因此,可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网络海量信息的获取,学生的课堂交流讨论也会变得更加丰富。这在理论上构成了全时段全方位学习,可以称之为“混合式学习”,而这一学习方式已成为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研究是以企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为目标,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为职业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校企合作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跨界融合

已有研究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构建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理论为指导,借助新型技术,如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媒介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过程不再受到时空限制,在此过程中老师是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布道者,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了更强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教学模式让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老师需要提前整合与优化教学要素与资源,以便适应线上线下不同的学习环境,结合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自学与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育界被广泛推行应用,也适用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第一目标的职业院校。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征,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校企之间产教融合发展的纽带,能为建筑设计等实践性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提供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式。从职业教育的性质看,职业教育是跨界和整合的教育。它跨越了职业与教育的界别、学校和企业的界域、工作和学习的界限[4]。

2 建筑设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建设要求

2.1 企业等单位对建筑设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建筑设计专业对口的就业单位主要为建筑设计院、建筑行业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各用人单位对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技能与职业能力素养需求略有不同。例如建筑设计院对学生的方案讲解表达、图纸绘制和软件建模等能力的要求较高。房地产开发公司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判断与实际项目把控的能力,兼具过硬的职业技能以应对开发公司日常事务。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学生既能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应对繁杂的管理事务,又能够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引导城市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各单位对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要求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校企合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成为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核心技能与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而这需要学校与企业等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协同融合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与线上资源进行专业课程建设。

2.2 建筑设计专业职业能力对课程建设的要求

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混合式教学的首要目标,如何改善现行教学过程与就业能力脱节的问题成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学以致用”是建筑设计学习的根本目的,建筑设计的实践教学就是要找到建筑设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切入点,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理论,使理论与实践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相互促进,最终满足建筑行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力型”的教育,可通过混合教学提供的平台,为学生们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模式。未来,素质高、沟通能力好、业务水平强的“能力型”学生更受欢迎。为了让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加符合经济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标准,职业院校要着重培养“能力型”学生,使其既符合学校培养目标,又符合设计行业的发展需求。例如,借助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3 建筑设计专业的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目标

建筑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内容与目标需符合企业等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进行整理和研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建筑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框架,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就业为导向地提高学习效率、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素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解决学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加强。以职业需要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导向,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通过课堂与网上协作相结合,让学生的设计作品在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提高。以小组协作的模式改善教学过程,使学生们养成相互促进的学习方式。采用企业与学校多元评价的方式,更全面更公正地评定学生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关企业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建议,老师将建议落实到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在具有行动式的混合教学活动中师生教学相长。在学生彼此协作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绘图、讲方案、成果表达等专业能力,由此实现以下三点课程建设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线上与线下教学,训练学生以整体环境观念为出发点的总体设计构思和空间把握能力,培养基本的建筑设计能力并掌握设计方法,加强图纸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课前预习寻找问题,课中交流解决问题,掌握建筑的设计、策划过程及步骤,课后完善并掌握建筑设计的要点及其背景知识,并通过设计实践熟悉规范条例;

(3)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网络平台的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3 校企合作的混合式教学课程组织模式

3.1 以项目任务为教学的基本阶段

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地完成每一个建筑设计,其过程本身包含实际项目的各个阶段。能力的培养能够与实际项目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涉及实际项目的全过程。首先将实际项目的任务进行阶段化分解,在不同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从而更好地实现精准就业。混合式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能够发挥较大的效用,如课前在资源平台上熟悉企业已经完成的类似项目,在规模大小、建筑性质等相似要素的参照下,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模仿、学习,进而创新自己的设计方案。以项目任务为目标的课程组织形式是以实际任务的具体完成过程为导向,实际项目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学生的技能与素质在课程实践中可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提升。

3.2 基于职业技能设计教学活动的形式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将职业技能细化分解后进行归纳分析,并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与课程设计的项目任务中。以过程化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围绕创作思考、逻辑思维、手绘草图、计算机绘图等方面展开混合式教学。企业人员在此过程中可参与教学活动,演示实际项目的生成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更加客观的视角向学生展现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及在实际项目中如何应用。此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够解决学生目标不准确、学习缺乏主动性等现实问题,学生在接触实际项目的过程中也能够自审自己的不足,从而进行主动弥补。混合式教学网络平台在此过程中可作为评估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平台,对不同的技能进行量化打分,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参数表,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化优势,为企业定向精准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3.3 混合式教学网络平台提供全面支持

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商讨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与内容,并整合相关的资源为教学设计服务。课程资源包括实际案例的视频、文本和建筑模型等,由企业工程师上传到混合式教学的网络平台,学生即可在线上随时学习。网络平台的虚拟化环境还可作为学生与教师、工程师的交互平台,学生不仅能在课中与教师或工程师面对面沟通交流,也能够在课前、课后利用网络平台与教师或工程师进行沟通。混合式教学的网络平台作为辅助资源展示的窗口,为沟通交互提供了手段,并且可以记录学习的过程,生成学习档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全面的支持。混合式教学网络平台有利于学校、企业单位多方共创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 基于项目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建筑设计专业的设计课程为例,采用实地调研、线上线下教学、学生互评、企业工程师教学等方式激励学生们学习、竞争,以取得优秀的成绩。在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模式上采用多种方式丰富教学过程,是满足行业需求的建设类高职人才核心竞争力所在。学生通过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增加了课前、课后运用网络与老师交流互动的环节,帮助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要求的内容。

4.1 调研阶段——调研表达能力培养

首先完成相应设计题目的建筑调研报告(10页PPT,每组3~6人)。学生们选取实际案例进行调研,调研前可通过网络平台或现场咨询企业工程师需要注意的问题,根据现场调研绘制建筑平面图、立面图,拍摄实景照片。完成至少1个实际调研案例,2个在图书馆或者网络查阅资料的案例收集。并在课前上传至混合式教学网络平台,增加课中交流对话的成果资源。在课中分组对调研报告进行讲解,教师或工程师与学生们共同进行讨论。学生课后对老师提出的建议批判性地采纳,修改调研报告并上传至平台,进行资料共享。

4.2 构思阶段——方案构思能力培养

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与创作灵感初步提出建筑设计概念(画1~2张A4泡泡图)。简要描述所选概念主题的思考来源、发现实际案例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建筑的功能与市场需求。根据自己的设计概念针对性地查阅相关案例资料(4~10页PPT),列出已经查询到的案例图片与文字说明,选择与概念相关度较高的实际案例,并剖析案例的特征,分析哪些优点是自己方案中能够运用借鉴的。细化设计概念的手法(2~4页PPT或者A4图纸),基于经典案例的分析,进一步明确设计目的、方法与实现路径。

4.3 设计初期阶段——设计理念落实能力培养

根据教学计划制订自己的进度计划表(1页word)。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制订适合自己设计的方法和程序。遵循基本的建筑设计方法,根据选择的设计概念初步手绘建筑设计第一次草图(1~2张A3图纸);包括场地环境分析图、建筑功能分析图,总平面图(1:500)、各层平面图(1:200)、立面图(1:200)、体型透视草图,写出设计构思并进行技术经济指标估算。

4.4 设计深化阶段——规范标准运用能力培养

绘制建筑设计第二次草图(A1图纸1张),通过小组交流,教师、企业工程师讨论,进一步完善建筑设计的平面方案,并制作手工模型或者建立电脑模型,寻求适宜的三维空间,完成总平面图(1:500)、各层平面图(1:200)、立面与剖面图(各两个,1:200)、建筑模型与透视草图等。学生之间采用互评设计方案的方式,学生们根据概念解析、案例介绍对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关建议。同时邀请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进行评图,根据现行规范与实际要求进行评分。

4.5 绘图阶段——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

绘制建筑设计正式草图(A1图纸1~2张),利用企业常用的一系列软件对方案成果进行绘制,在课中邀请企业工程师讲解演示项目进程中的实际软件操作过程,通过项目导向与提问的方式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推敲自己图纸的合理性与精美程度,完成图纸的版式设计、图纸的布图设计,绘制正式图的底稿,内容深度应包含第二次草图的全部内容。学生在课后完成任务内容并发送给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批阅评分,老师将相关的修改建议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优化建筑设计方案。

5 结语

信息与网络时代的来临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将校企合作与建筑设计专业相融合,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并以建筑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为依托开展研究,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网络教育平台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与教育理念与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相符,其时空分离、多元通道、学习管理支持等特性能够为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提供支持,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校企职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建筑设计的困惑
我爱的职业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