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刚,吴平昌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茶叶技术指导站,陕西镇巴 723600)
茶网蝽(Stephanitis chinensis Drake) 又名茶军配虫、白纱娘。属半翅目网蝽科,是西南茶区重要害虫之一。为不完全变态昆虫,一年发生两代,有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每年10~11月,主要以卵进入越冬期。孵化较晚的若虫和未成熟的成虫均无法越冬,会全部死亡[1]。翌年 4月中旬至月底,矮山和茶树顶部的越冬卵开始孵化,随温度的升高,半坡及以上和茶树中下部的逐步孵化,至5月底基本结束。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是若虫相对集中的盛期,5月下旬和6月上旬是成虫相对集中的盛期。6月中、下旬是第一代成虫产卵的高峰期,进入 7月,以三种虫态越夏。8月底到9月份,第二代孵化,极不整齐,同一株茶树上可以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若虫和成虫。10月底~11月,重复进入以卵越冬时期。
若虫和成虫以刺吸式口器从茶树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典型的为害症状是:叶片正面呈现密集的白色小斑点,远看茶树一片灰白;背面有大量的黑色粘质物,系害虫排泄物、蜕壳和滋生的霉菌等。具有集中为害的特点,重者致茶树叶片脱落,树势衰弱,茶芽萌发缓慢且细小或发芽停滞,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造成影响;特重时可使茶树枯死。成虫、若虫在叶背吸取汁液。受害叶片表面出现许多白色细小斑点,远看一片灰白。茶树受害后,造成大量落叶,树势衰退。目前生产上主要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控。
该虫2010年在镇巴县盐场镇首次发现并由县茶技站调查确定为茶网蝽,通过调查分析认为该虫通过茶鲜叶的运输由临近的四川省万源市传入,这是该虫在陕南茶区的首次发现[2]。2011年在盐场镇的三个虫害严重的茶区进行了药物防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该虫的传播速度快[3]。2012年5月县茶技站茶网蝽防治课题小组组织人员在全县进行了虫情调查,在该县的渔度、巴山、赤南、小洋、泾洋等镇茶网蝽都有不同的发生。2012~2017年,镇巴县对虫害发生地区进行了夏、秋两次普防,减缓了茶网蝽的传播蔓延速度,但其危害面积却不断扩大,截止2017年底,茶网蝽害虫不仅仅停留在上述五个镇,而是扩散到全县十五个重点产茶乡镇 6670hm2茶园中,该虫的传播速度之快、危害之大让人感到震惊[4]。若不及时防控将对镇巴茶产业乃至汉中、陕南的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将是一次挑战。本文通过在多年防控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为后期打好茶网蝽防控歼灭战,提出有效的组织、技术措施。
截止2017年底,镇巴全县茶园面积为8090.7hm2,其中企业自有茶园(含流转土地建园)3521.8 hm2,占全县茶园面积的43.5%;其余占全县66.5%的茶园掌握在分散的茶农手中。而这一部分大多零星分散或荒芜,因管理不足,茶网蝽危害严重,防控中极易漏防,成为茶网蝽回迁的源头,这是造成近年来茶网蝽防控效果不明显、茶网蝽危害范围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广泛宣传、动员,让广大茶农认识茶网蝽的真面目(很多茶农见茶网蝽危害后的茶园一片灰白,还以为是病害)、了解其危害性;通过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引起茶农重视、自觉参与到全县茶网蝽防控活动之中,成为茶网蝽防控的主力军,确保全县茶网蝽防控应防尽防,无漏防、无死角,方可控制住茶网蝽不断蔓延之势。
茶叶企业是全县茶产业发展的生力军,近年来镇巴茶产业发展迅猛、势头强劲与培养了一大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密切相关。茶网蝽的大面积发生也严重威胁着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茶网蝽防控的重要性,以主人翁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企业上联政府、下联茶农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是采取切实可行的绿色防控措施将企业自有茶园建成茶网蝽绿色防控示范点,成为全县茶网蝽防控模板,也为茶农防控茶网蝽提供借鉴;二是强化与技术部门和当地镇政府沟通汇报,及时做好企业辐射带动区域茶农防控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三是协助所在地政府搞好茶网蝽防控的组织实施,有条件企业可成立机防队,组织、指导、督促茶农扎实开展茶网蝽防控,确保企业辐射带动区域防控无死角。
多年防控实践表明,政府重视是打赢茶网蝽防控歼灭战的重要保障。在危害严重茶区,药防是最有效的手段,必须在夏、秋两季若虫期集中防治,时间紧、任务重,政府组织、协调尤显重要:一是要强化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茶网蝽防控的重要性,更要宣传茶网蝽是可防可控的,防控措施是安全有效的,不要让社会谈“蝽”色变,引起恐慌;二要组织相关科研、技术部门制定适合镇巴实际的年度茶网蝽防控方案;三要根据年度防控方案筹措经费,采购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提前配发到各防控区域;四要强化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县、镇、村三级力量,目标明确、任务到人、强化监督。
茶网蝽由四川传入镇巴,短短几年时间安康紫阳、汉滨、西乡等均有茶网蝽入侵,要实现茶网蝽可防可控,扼制其快速蔓延趋势,必须跨县、跨市、跨省建立茶网蝽联防机构,联防机构由各县轮值,轮值县具体负责当年茶网蝽统筹、协调工作,召开联防会议,通报危害情况,商讨年度防控措施。只有茶网蝽危害区域各县通力合作、齐心协力方能实现茶网蝽可防可控。
2.1.1 茶园合理布局、间作套种
通过茶园合理布局,间作套种,营造茶园独特小气候,更利于生物种群繁衍,利于茶网蝽天敌生长。
2.1.2 强化茶园管理,增强受害茶树自我恢复能力
通过不同受害茶园观察对比表明,管理到位的茶园自我恢复能力强,茶网蝽危害程度轻。一是强化茶园肥培管理,重视有机肥、补施氮肥、配施磷、钾肥,满足受害茶树迅速自我恢复生长所需,以期实现树势旺盛;二是对危害严重茶园及时修剪,刺激茶树再生长,促进树体复壮,减轻受害症状;三是对条件成熟的茶园建设喷灌设施,降低茶园温度,增加湿度,促进茶树生长,抑制茶网蝽生长、繁育;四是及时除草,以免杂草影响茶树生长。
鉴于茶网蝽虫体较小,飞翔能力弱的特点,理化诱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成虫期茶园吸虫机械的运用;二是杀虫灯和诱虫板的应用,试验表明杀虫灯和诱虫板对茶网蝽防控有一定作用;三是加大茶网蝽信息素的研究应用;四是对荒芜、衰老、无经济价值茶园台刈后集中焚烧处理。
生物防治是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有效方法,其最大优点是不环境污染。茶网蝽生物防控主要内容为:一是加大与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掌握茶网蝽生活习性和茶网蝽的天敌种类,重视天敌群落培育;二是在茶园中适度养鸡,试验表明鸡是去势茶网蝽的,通过放养土鸡,以降低茶园中茶网蝽数量;三是加大植物源农药的使用,如如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等。镇巴县茶网蝽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组通过试验蓖麻液和苦参根对茶网蝽防控效果良好,应在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农药防治成本低、效果明显,在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被广泛使用,但其对打造有机茶园影响较大。为此,镇巴茶网蝽防控课题组在前期已对噻虫嗪、高氯啶虫脒、联苯菊酯、吡虫啉、速效硫磷等杀虫剂做药物试验,通过试验,喷药7天后观察虫口减退率平均达到93.17%,掌握了各品种农药合理的浓度、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在今后的农药防治中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与农药研究机构、农药生产厂家的合作研究,研制、生产、推广适用于茶树,对茶网蝽防控效果明显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有好型农药;二是建立起全县茶网蝽防控农药轮换使用、交替使用、精准使用、安全使用(间隔期)制度,并由县植保站和茶技站监督实施;三是由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负责,并与法定检测机构合作,做好喷药区域内茶产业安全监测工作,确保出厂产品质量安全。
武夷山”杯首届全国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福建举行
近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共同主办,福建省武夷山市政府承办的中国技能大赛——“武夷山”杯首届全国评茶员职业技能竞赛在福建省武夷山市举办,来自全国17个省区,近500支参赛队伍,4000多位选手参赛。大赛对于各地的茶产业和评茶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安徽省选手表现优异,安徽农业大学刘思彤获得学生组全能赛一等奖、江俞蓉和许静静获得二等奖,朱尧获得学生组单项赛二等奖。魏洋、王映获得职工组全能赛二等奖。安徽徽府茶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获得团体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