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与自然共生”理念的理解

2019-02-18 09:34唐克旺
水资源保护 2019年1期
关键词:共生环境保护人类

唐克旺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4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人与自然共生”,这是在考虑我国国情基础上创新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与过去的“共存”“和谐”有实质性差异。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水、土、气、生(生物)等生态环境构成了较大的胁迫和危害。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问题的严重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就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并不断提高其政治站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态红线、三区三限、国土空间管控、环保督察、污染攻坚、绿盾行动等全面推进。这些工作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很大的作用,效果也逐步显现。目前,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深化,一些地方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始出现抵触情绪;而一些地方又片面抓生态环境保护,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完全对立起来。这种非此即彼,不顾人类福祉和切身利益的做法很不科学。

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需要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共生”的科学内涵。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一是坚持系统理念。这里的系统不是小的社会经济系统或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等,而是将人及其生产生活活动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地球生态系统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中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成本的绿色GDP等指标,就是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全面衡量发展水平和质量。反过来,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将人类作为自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大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规律,科学谋划其发展模式,将更有助于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山水林田湖草”这个生命共同体应该再拓展一些,变为“山水林田湖草城”,将人类活动最密集的部分纳入生命共同体中,将人类完全融入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中,按照所处流域的自然和生态系统特点,合理安排生活生产。

二是坚持资源共享。作为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不能把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都纳入自己的囊中,唯我独尊,吃光喝净。相反,更需要优先考虑为生态系统的其他物种(这些也是人类发展的支撑条件)保留足够的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维护好其生存的环境,共享生态系统的诸要素。如以前经常将水库坝下没有发电和供水而排放的水都叫“弃水”,好像人类不全用掉就很可惜。其实,资源过度索取时的边际成本可能远高于其边际效能。世界上没有一滴水是弃水,人类不用,但自然界其他生命还要用。对人类生活生产资料也要坚持共享的理念,不仅生活生产资料可以进入野生动物的食物链,人类排放的污水或者污染物中,除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外,其他物质对生态系统的其他物种可能是营养物质,如氮磷等,不能片面地一味强调处理和工业净化,更应该考虑如何无害化后为自然所利用。

三是坚持长远发展。虽然人类可以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但统筹考虑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人类毕竟是生态系统的顶级生物和最终保护目标。因此,在处理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时,要将人类的长远发展和福祉作为最终目标,不能顾此失彼,忘掉生态环境保护的初心。发展是核心,保护是前提。如,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不是一封了之,而要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让人们尽可能接近自然,享受自然的大美,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发挥好自然保护区的教育、交流、宣传、旅游等功能。

当前我国保护和发展的任务都十分艰巨,要从大生态系统原理出发,唱好“人与自然共生”的主基调,不要片面强调人类自身的短期发展利益,而要顾及各种活动可能对大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和对人类长远发展的制约。同时,生态环境也是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资源,不能片面消极保护,更需要在保护前提下适度利用。“人与自然共生”理念不仅是指导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更是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改革的方向。

猜你喜欢
共生环境保护人类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人类第一杀手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