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边疆农产品对外贸易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引领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为例

2019-02-18 04:39赵丽莉
关键词:标志新疆一带一路

赵丽莉

(山东科技大学 知识产权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90)

一、农产品贸易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新疆对外贸易的重大历史机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是新疆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和构想。新疆具有发展农产品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中亚地区是新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重要目的地,自古就保持着密切而频繁的交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尤其是农业领域的深化投资合作为新疆农产品对外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2013年中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巴克图—巴克特口岸,2015年中塔(塔吉克斯坦)卡拉苏—阔勒买口岸,2016年中吉(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伊尔克什坦—伊尔克什坦、吐尔尕特—图鲁噶尔特均开启了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以此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其中中方口岸均位于新疆境内,为新疆农产品口岸贸易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等中亚国家农产品与中国贸易的渠道不断畅通,这些国家的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通关时间缩短了90%。与此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农业贸易合作持续推进,2017年5月四部委[注]四部委是指:农业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2017年7月11日,中国农业部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建农业合作示范园的谅解备忘录》,以推进双方在合作共建农业示范园区、农业投资贸易和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

十九大报告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动产业兴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产品贸易和产业发展将因此而成为推进新疆地区,尤其是沿边城市贸易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已有研究显示,新疆面向中亚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一直处于顺差地位[1],尽管2016年以来,农产品出口量同比下降,但依然是新疆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其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目前仍是新疆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国。2016年1—6月的数据显示,通过新疆口岸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农产品6.7亿元,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农产品2.9亿元,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2.4亿元,三者合计占新疆口岸农产品出口总值的86.6%[注]数据来源:依据新疆海关统计数据整理而成。。其中,新疆面向中亚出口的主要包括以淀粉和大米为主的大宗农产品、蔬菜、各类水果、初加工的农产品,而进口的主要是水果、棉花、牛羊肉、皮革等。

然而,新疆地区尤其是南疆地区沿边城市农产品对外贸易尚未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在农产品提质增效中的积极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和执行以及行业标准国际化,跨境质量合作等方面的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这直接影响了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中对可持续、稳定品质的诉求。中国共产党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简称“五大发展理念”),成为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面向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的顺利进行以及保持对外贸易中的竞争优势,需要理清面向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困境,并秉持“五大发展理念”,探究促进新疆地区对外贸易中农产品,尤其是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绿色生态发展的保障体系构建。

二、阻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农产品对外贸易品质提升的影响因素

为提升农产品品质,政府主导提出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的举措,以此提升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尽管如此,新疆在提升农产品对外贸易品质方面依然面临一定的困境,成为影响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障碍。

(一)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挖掘和创新不足影响对外贸易农产品品质

扩大出口、打造品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定位。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特定地区的标志,且该商品的独特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特定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地理标志产品具有一定的唯一性,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其他地区不可能生产与其同质和承载同样文化的产品,当地理标志产品被市场认可时,它就因其唯一性和稀缺性而具有了巨大的附加值。故此,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要求认证的产品具有区域特性,其产品品质和特性能够体现特定区域人文历史或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其产品品质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农产品作为地理标志保护的主要客体承载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推动农业资源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进地域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农业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为地理标志提供法律保护。其中,农业部门基于挖掘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品牌的目标,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工作,以此推动农产品品质建设和保护原产地环境,提升地域特色农产品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创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尽管新疆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瓜果蔬菜、水产品、中草药、棉花、和田白玉等都有特定的品质,很多地区这些产品都有被注册为地理标志的可能,但是多数资源未被挖掘,地理标志注册数量与地理标志资源存量之间依然存在矛盾。例如:库车除有库车酸梅、库车药桑、库车阿克沙依瓦葡萄等注册为地理标志外,事实上,库车小帽也有悠久历史,库车大枣也具有个大、皮薄、肉厚、含糖量高、富含锌和维生素、色泽紫红具有光泽等不同于其他地区大枣的特性,还有库车小刀这个曾经蜚声四海的小刀,均可申请地理标志。另外,比如克州阿合奇的白蒜、阿扎克乡的葡萄、阿克陶县的巴仁杏均可提请地理标志的登记和注册申请;温宿红枣、温宿香米、赛里木老酸奶等农产品,和田地区生产的枸杞也已被疆内外消费者认可,并具有自身的独特品质,均具有申请地理标志的基础。可见,已有的地理标志产品与新疆农产品资源优势存量之间存在矛盾,大量地理标志优势资源未被深度挖掘,进而制约了农产品产业的发展。而农产品存量资源挖掘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质量技术规范的推广实施、农产品资源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以及农产品品牌价值的提升,这就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品质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管控机制尚不健全

新疆农产品的招牌是健康、有机、绿色农业,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会严重影响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然而,部分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工作起步较晚,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区域,农产品生产安全的各环节尚缺乏系统、统一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过程管控体系长时间未有形成。农产品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均关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生产过程的安全质量管控不足,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一定隐患,也成为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地区,农产品原料产地环境的产前管理,农业投入品的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过程管理,农产品市场准入、标识、包装等生产后管理的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严密持续的检测和监管机制、专项监管机制、跨境合作机制尚不健全,造成目前农产品比如生鲜蔬菜类产品中依然存有化肥施用量过多、农药残留超标等现象,直接影响产品的出口合格率。有研究显示,2013—2016年新疆蔬菜农药检出率均在30%左右,其中禁限用农药超标占到农药总超标的55%[2]。另外,农产品地膜使用量极大,每年在3 000~4 000吨,一些农产品生产者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薄地膜(0.005 mm),这个厚度的地膜一撕就破,但残膜一方面治理周期较长,严重影响土地环境,另一方面种子播种到残膜上也影响发芽率,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安全。新疆冬季周期长,由于残膜回收治理成本高以及治理技术、治理人才的约束,一些地区残膜治理及回收率低,可降解地膜尚处于试验试点阶段,这一状况直接影响着当地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并已成为新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此外,在农产品出口方面,一些口岸检验检疫场所、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冷藏保鲜库、口岸现场检验检疫实验室、冷处理库等基本设施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生产者自身绿色、有机等品质意识尚未完全树立等因素也致使一些农产品品质提升受到影响,例如一些果农为了提高产量,增加林果种植密度、提高化肥施用量、人为提前果品采收期,这些都影响到果品质量,亟待加强监管力度。

(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有机产品认证不足

出口有机产品认证、出口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不足以及相应质量安全标准采标率不足是影响新疆农产品产业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主要障碍之一。农产品标准化认证缺失,尤其是强制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规范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目前,标准化生产技术已在新疆各地区农产品产业中推广,按照要求,当地农产品若要确保林果业产品的优势,就必须保证生产技术标准的严格执行,确保农产品品质、外观、食品安全水平符合要求。经实地调研发现,尽管新疆各地政府加大了对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园区试点的建设,但在一些地区,标准化生产未能严格执行和推广,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林果产品基地的建设规模有限,农产品有机、绿色标准化认证自然也就不足,尤其是国际标准认证方面。究其原因,首先,当地农产品经营者尚缺乏对国际认证标准的了解。很多林果业若想出口,就必须符合国际认证标准,比如新疆克州地区阿图什木纳格葡萄、巴仁杏产品若想赢得国际市场认可,获得国际标准认证是重要途径,但实际上有产品因为不符合国外产品标准而被退回的情形。其次,中国与“一带一路”周边贸易国家间的产品标准、检验检疫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互通互认合作机制尚未完全确立。如吉尔吉斯斯坦对于进口农产品检验指标设置了技术贸易壁垒,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第三,标准化技术农产品生产基地,包括出口生产基地建设成本高,出口标准认知意识不足,质量安全技术检测和标准技术推广队伍不足,生产者技术标准推广、实施执行不足等方面因素,均制约着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以及有机产品认证。

三、构建“丝绸之路经济核心带核心区”农产品对外贸易质量保障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也应是引领新疆农产品对外贸易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推进农产品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必要构建立体化的质量保障体系。

(一)“创新”引领:发挥地理标志在农产品产业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

农业品牌化与产业化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也是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农业品牌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推手,创新理念则是引领这一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石。这里所谓创新理念包括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的改进和创造,以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产业发展要素,激发发展活力。农产品绿色生态发展需要秉持这种创新发展的理念,实现技术、管理、服务、生产方式的变革。其中,农业供给侧改革即是实践创新理念的重要突破口。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任务。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质增效”、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成为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该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申请地理标志认证,以及推进实施品牌化建设。故此,地理标志在农产品产业供给侧改革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所谓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特定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其产品品质和特性源于该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素,并由该特定地域名称冠名的一种农产品标志。实践证明,地理标志的有效保护可促进农业产业转型、促进农业产业形成规模,也有助于农产品提升竞争力,最终确保农民利益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4]。

首先,应加强基于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效发展的重要因素[5],也是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而地理标志是构建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契机下,新疆地方政府和企业应进一步挖掘地理标志资源,注重地域文化与品牌元素的融合,使独特的产品特性被消费者识别和选择,提升产业层次。与此同时,积极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进而依托地理标志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逐步形成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然后通过实施品牌化管理战略,形成地域品牌,推动地方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良性产业链。比如,库车县2014年向农业部注册了小白杏农产品地理标志,适用范围就包括了库车县所辖215个村。如果库车小白杏地理标志被国内外市场广泛认可,小白杏农产品可能会成为215个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其次,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宣传涉及地理标志的政策法律法规,提高当地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新疆自治区政府在2010年发布了《新疆自治区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商标”的政策导向,积极推动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对此,一方面应加强对地理标志的申请和注册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应使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认识到地理标志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自身收入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在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意识的基础上,使农户积极参与到已申请注册的地理标志范围内,进而实现地理标志产品的规模化。当然地理标志的申请者是当地的协会或者组织,所以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协会还应承担起挖掘和注册申请地理标志的重任,这是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集约化生产的一个前提。

第三,依托地理标志建设特色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基于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的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这也是中共中央开展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对于新疆而言,各地州已推动农产品加工园区、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但也面临着三者建设协同性不足、部分地区投入不足、规模和数量有限、科技创新程度低以及科技人才支撑力弱等困境[6]。对此,可在“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发展思路基础上充分挖掘地理标志资源,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商标的申请和注册工作,依托产业援疆条件加大科企对接、产学研通力协同形成地理标志产品产业集群,有效挖掘各区域特色资源,加强资金投入、科技、人才、产业化等方面的精准扶持,形成适应各地实际的具有不同特色的示范园。

(二)“绿色”引领:健全对外贸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机制

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管控机制是提升农产品品质的重要保障,这需要形成安全生产源头、生产过程以及流通各环节的全过程的管控机制。

1.基于风险分级管理理念严控农产品生产至流通的各环节

风险的分级以及责任主体归属的明确可促使各环节管理部门各司其职,而为避免安全风险产生和责任承担,监测力度的加强成为必然。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可协同生产基地、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搭建监管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过程的实时追溯管控,覆盖市、区、镇、企业各级,管控内容包括对农产品种植的土壤污染的管控,记录农产品安全生产过程;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及各环节产品质量的安全检验检测,实现各环节管理部门、生产者、加工者与流通者间信息的互联互享功能,及时发现、监测、追踪、控制、修复风险,并为责任承担主体的确认提供依据。

2.鼓励和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投保安全责任类险

发展农业保险是中共中央2017年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中提出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农产品安全责任保险可为生产经营者分担风险,助力防范农产品安全生产风险。另一方面,农产品生产与责任保险的结合有助于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路径的进一步完善。对此,可以联合全国性保险公司以试点方式在南疆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选择某一类产品,优选农产品龙头生产企业、省市农业合作社开展责任保险产品,为参保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承担特定保险责任,确保风险控制和社会保障,并以此探索适应不同类型农产品的安全责任保险类型。

3.推广实施标准化生产经营模式

加强农业现代化以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农产品主要生产地的新疆南疆地区已形成包括环塔里木盆地的以红枣、香梨、白杏、核桃、苹果为主的生产基地,农产品资源和产业化也主要集中于这些方面。调研发现,为促进林果业发展,新疆地区对一些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了改造,如克州地区即按照林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产业化、劳动者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建设果园基地,以此促进农产品生产经营标准化,提升产品质量,但目前还存在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低的情况,这直接影响农产品市场质量标准的统一化和稳定性。

增加绿色、有机农产品的供应是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也是新疆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为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进程中,除挖掘当地农产品资源外,还应积极创新农产品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对此,可推广实施生产经营标准化[7],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地理标志+政府+社会组织+规模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这一模式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可降低小规模、分散化经营所产生的高成本[8]。在这一模式中,政府更多承担推动、保护作用,社会组织承担质量监督和保护作用,规模企业更多承担市场运作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组织生产、统一销售、品牌推荐和质量监督方面较政府具有一定优势,而且对于新疆分散的农产品生产农户而言,这样的模式既解决了他们推广的问题,又解决了他们收入的问题。

(三)“协调”“共享”引领:推进特色农产品标准建设

按照中共中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意见,扶持农业经营者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三品”认证。其中,“实施农业标准化可加快技术进步,提升产品高赋值,将是确保农产品产业深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9]。与此同时,标准认证工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需求也将提升。

1.协同多主体构建适应农产品实际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化是指适用于农产品从生产到产出全产业链应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秩序。对外贸易实践显示,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采标率总体水平低,尚未实现与国际标准的精准对接。对此,要做到:

(1)构建体系化的农产品对外贸易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旨在规范农产品生产前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生产环境、生产后产品质量等全过程的运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故此,体系化农产品标准的构建应涵盖农产品自投入生产至产品成品的整个产业链,涉及农业投入品的产前、生产种植过程和产品生产后3个不同层面。其中,生产前的产业投入品方面主要是规范品种和繁育、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农药等投入品标准和农用工程机械使用标准等方面;生产过程的标准制定主要是规范农药、农料生产过程中的选用和使用标准,播种、日常护理、病虫害检测和防治、育种等生产技术过程的规范;产后产品标准应涉及包装、农药残留检测、运输、添加剂使用等方面的标准[10]。对新疆而言,主要农产品标准的制定应涉及农、林、牧这3类农产品,这是新疆农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亟待规范化的内容。有研究显示,标准提高受制于市场均衡,否则存在边际递减效应[11],因此,新疆农产品对外贸易质量标准体系建构既需要考虑外向型贸易中贸易国的标准诉求,又需要考虑当地市场发展的实际。为此,在新疆地区尤其是特色农产品生产较为集中的新疆南疆地区,受制于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成本、技术条件、人员技能、标准遵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在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方面,渐进式的、递增式的分层级、分步骤地构建适应性标准体系是比较好的选择。如可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或者出口贸易产品中施用相对高的标准,在其他一些地区渐进式提高质量安全标准要求。

(2)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度的制定要注重协调、协同多主体参与。标准是市场各方主体共同遵守的准则,为确保标准的可适用性、公信力和可规制性效果,应适当改变目前政府主导制定相应标准的模式,扩大标准制定的参与主体。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技术分工越来越细,单一主体的制定模式已不符合农产品发展实际。在新疆,农产品协会、组织、优势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的重要参与主体,为此,针对对外贸易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可召开听证会、研讨会,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广泛听取各方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各方主体参与标准认证和制定工作的参与度,共同推动一批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单位的形成。其中,政府可基于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的角色搭建各参与主体的合作平台,一是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科普宣传、培训示范,使企业、农户、监管部门统一思想认识,转变观念,重视农产品标准建设;二是要为申请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无公害生产基地等标准化技术生产基地提供财政、税收、技术、场地方面的支撑;三是应通过搭建平台方式为农产品经营者申请国内国际认证标准的途径、要求提供信息等便利条件,以此实现各主体共同参与的目标。

2.重视和积极参与深加工产品国际标准认证工作

调研显示,新疆农产品的国际标准采标率总体较低,这也成为部分地区农产品对外贸易的障碍,尤其是林果业标准问题。林果业产品标准不能仅仅关注鲜果的标准,在产品进行深加工以后,深加工产品若开展出口业务,也同样涉及国际标准的问题。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产品需求增加成为必然,这是将来推进农产品贸易发展必须首先重视的问题。毕竟,出口到贸易国的农产品不仅来自中国,还有来自欧盟、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产品是否符合国际认证标准以及贸易国产品标准,是确保产品在该地区保持持续竞争力的重要问题。对此,在农产品出口贸易前,承担进出口任务的企业需要充分调查、熟悉贸易国农产品标准认证的法律法规,并进一步了解贸易国进口农产品的标准和要求,以此部署和规划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并开展相应认证工作,使产品在出口前符合贸易国的要求[12]。同时,政府应加强标准认证工作的培训,积极引导企业重视和参与农产品国际标准认证以及贸易国产品标准认证工作,并设立参与国际标准认证的激励机制,实现农产品标准认证精准对接国际市场。

3.加强新疆与周边国家区域特色农产品标准互认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国际间的合作,需要基于“开放”“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理念构建合作机制。其中,探索中国农产品标准与周边国家农产品标准的可互认性是保障贸易畅通的重要措施。技术研发是规范形成种植、生产、加工等标准的重要助力,标准认证建设与实施离不开农产品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重视和探索特色种植、设施农业、产品生产、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亦是加强农业标准认证的重要环节。农产品企业一方面应积极强化自身科技创新能力[13],积极申请专利,尤其是核心技术专利,并参与国内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争取将国内绿色和有机产品标准纳入国际贸易规则和标准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基于新疆与周边国家在一些特色农产品领域的共同资源优势,质检和标准化建设部门加强沟通合作,通过设立定期会晤和信息沟通机制,协调农产品质量标准,在评估和分析标准可互认性基础上,签署议定书,实现农产品认证的互惠互利,保障农产品的自由流通,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如通过合作构建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基地模式[14],开展红枣、苹果、葡萄等区域特色农产品认证标准互认,推动国家农业部、质检总局与中亚国家相关部门开展检验检疫技术合作。

(四)“开放”引领:推进沿边城市口岸农产品制造、集散基地等的规划与建设

促进农产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是农业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重要驱动力[15]。农产品是新疆地区尤其是南疆地区的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推进口岸农产品制造、集散基地等的规划与建设已成为目前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产业援疆的重要举措。随着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伊尔克什坦口岸、喀什经济开发区规划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推进,依托新疆沿边城市口岸的地缘优势,将新疆打造成为辐射全国,面向中亚、东亚、南亚,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生产与集散地。目前,库车、阿克苏、乌什、乌恰、喀什等地均在同步开展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各地区园区的规划应避免重复,保证多样性,应“致力于打造本地特色优势农产品企业的培育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孵化地、产业国内外转移承接基地、专业人才培育基地以及农产品信息的交流基地”[12]。

四、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基于特殊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农产品产业是边疆地区国际贸易的重要产业,为此,促进农产品产业发展将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新疆的重要抓手,也是振兴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产品质量品质的提升成为目前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及其对外贸易中的主要诉求,因此秉持“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构建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对确保今后边疆地区农产品产业对外贸易发展具有现实必要性。

猜你喜欢
标志新疆一带一路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