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娟,乐红志
(山东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49)
为促进本校教师教育教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开阔教育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山东理工大学每年选派100名教师外出进修助课或实践锻炼。经个人申请学院审核学校批准后,本人于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到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进修学习。整个进修期间,我努力克服自身困难,积极主动,珍惜进修学习机会,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进修课程中去,收获颇丰。下面谈谈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从海大的校历设置了解到,从2011年开始将秋季学期改为夏秋季学期,具体做法是将8月份的后两周加上9月份的前两周设置为夏季小学期,共20个教学日。主要用来进行新生的军训、学生的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实践性环节。这些实践环节我们学院同样都有,但我们的做法是安排在学期中间,这样就造成所有授课课程的中断,为期2~4周的实习导致前期学习内容的遗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重温复习,事倍功半。还有学生大四考研学期,既要安排专业课,还有为期四周的生产实习,为了尽量照顾学生后期的考研复习,将本学期所有的专业课安排在前10周结束,包括专业课的课堂授课、实验、考试等环节。慢工才能出细活,快节奏的教学安排导致学生囫囵吞枣、蒙混过关,专业课的学习一知半解,无法深入。
海大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除了将《材料科学基础》/64学时、《材料工程基础》/64学时、《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64学时、《材料性能》/48学时、《材料合成与制备工艺学》/48学时作为专业必修课外,同时开设《材料科学基础实验》/64学时和《材料合成与制备工艺学实验》/64学时两门材料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实验课程,也就是说《材料科学基础》的总学时数达到128个,《材料合成与制备工艺学》达到112个。将实验课单独作为一门课开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好处:①可以从材料专业的角度考虑安排实验,避免课程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的重复;②可以整体考虑,合理安排实验先后衔接顺序;③任课老师针对一个实验统一安排,避免不同授课教师同一个实验重复准备;④可以更从容的安排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实验记录、报告批改等诸多环节;⑤作为一门课对待,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提出的新要求,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帮助教师创新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海洋大学投资700余万新建成28间集课程常态化录播、精品录播、远程多媒体控制、教学督导、安防监控于一体的新型研讨型智慧教室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教室按小组讨论的形式布置,每小组配有一椭圆形的学习桌和一块显示屏。学习桌方便同学围坐讨论交流,同时可以外接电脑。显示屏与教室投影仪同步,显示效果更好。田老师讲授的《新型功能材料》本学期尝试申请了研讨型智慧教室,教学方法也从原来的传统授课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翻转课堂形式。选课学生自由组合两人一组,每次课轮流一个小组。两人小组其中一人负责一小节课幻灯片的制作和讲解,另一人负责组织关于讲授内容的问题讨论。通过与田老师的交流了解到学生讲授的幻灯片是提前与老师交流讨论反复修改后的,所以我的感受是幻灯片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同学的讲解到位,听讲的同学认真专注。另一同学组织的讨论是在讲授内容的基础上从实际应用出发,鼓励同学思考、创新。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同学奇思妙想,课堂讨论热烈,同学频频举手发言,气氛活跃、轻松。过程中田老师就每位同学的发言回答情况进行记录作为考核的依据。最后,田老师总结讲授内容并回答同学的疑问。很显然,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也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和好评。
拿到海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学期所有专业课的课表,同时征得院领导的同意后,我有机会旁听了本专业本学期开设的所有课程,包括《材料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新型功能材料》、《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概论》以及两门实验课《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和《材料合成与制备工艺学实验》。一是为了学习借鉴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二是作为对比同样的课程与我们有何不同,三是想了解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多次旁听和对比后有下面几点感触: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虽然有的课程也很枯燥,而且有的课程难度大、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有些教师就是传统的讲授,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也少,但是,所有的课程都不点名,同学们仍然能保证全勤。更为难得的是,课堂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的听讲,很少低头玩手机的情况。②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对于课堂上难度较大,有大量公式推导的部分,比如《材料性能》热学性能部分解释热熔的时候;《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中衍射分析部分,同学们不但能做到认真听,而且能理解,能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紧跟老师的节奏,体现出学生数学、物理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③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创造性思维。比如柳老师的《新能源材料》,课堂上鼓励同学脑洞大开,设计利用海洋能的装置。在他的鼓励下,有些同学开始举手发言,虽然不是很完善,也不知道怎么实现,但是,老师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踊跃起来,设计的装置也慢慢完善起来,老师还鼓励同学们可以参加挑战杯。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同学们都踊跃发言,参与其中,说不定就能激发某些同学的发明潜能,将来成就伟大的发明创造。
每个实验室外墙上都有实验室名称、实验室功能介绍、开放的具体实验项目及所属课程、主要的仪器设备等信息。比如无机材料制备实验室(1)清楚显示主要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酸度计、离心机、振荡培养箱、恒温水浴锅、磁力搅拌器、干燥箱等。开设《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中的粉体粒度分布的测定、粉体真密度的测定、材料气孔率、吸水率、体积密度及收缩率测定三个实验项目,《材料合成与制备工艺学实验》课中的干压造粒粉体制备、钛酸钡水热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三个项目以及《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实验》课程中的气体容量法测金属的腐蚀速率一个实验项目。
实验室门口多层抽屉里放置学生实验用品(衣服、手套、口罩等)以及防护用品、急救用品、灭火器,并且都贴有醒目标签。大块白板上贴有本次实验的实验指导书和注意事项。实验室后面两个大柜子里满满都是实验试剂,但都全部上锁,并标有腐蚀、有毒的标识。废弃物分类收集,墙上还贴有实验废液相容表和警示标识。通过本实验室负责人朱老师了解到,《材料合成与制备工艺学实验》包括9个综合性大实验,由3位老师负责,每人负责3个大实验。学生共39人,也分成3个大组,每组13个同学,五周学生交换一次,15周完成全部实验。学生人数少,每位同学都会有动手机会,每周4学时的实验,时间充分,可以很好的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与老师交流讨论。综合性大实验的设置,学生参与整个环节,给学生创造整体全局的观念。
普通学校的老师要想在学科专业方面提高,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或其他高校进行实践或学习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实践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总之,一学期对海大最具体真实的感受就是:生活设施人性化,校园环境好;海大老师水平高,学生素质好,课程体系成熟、完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效仿。本学期在海大进修的时间虽短,但学到了很多东西,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