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儒,曾继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重庆 400016)
喉癌(laryngeal cancer)是常见的颈部恶性疾病,发病人数占耳鼻喉科恶性疾病的11%~22%[1]。一般表现为声嘶、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情况和心理健康。手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存在着疼痛、器官功能不全、恶心、呕吐、术后消化道梗阻,睡眠障碍、饥饿和活动受限等不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恢复延迟。本世纪初丹麦学者Kehlet提出了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该理念逐渐得到医学界的认可,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2]。快速康复护理在胰腺癌、肝癌等恶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3]。本次研究将快速康复途径应用于喉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25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喉癌,并且经评估可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非手术治疗或微创手术者;②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③精神疾病及不愿意配合者。实验组中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为27.4~74.5岁,平均为(56.3±6.4)岁;其中全喉切除术5例,部分喉切除术20例;家庭月收入为5500~73000元,中位数为18320元。对照组有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为28.3~75.4岁,平均为(56.3±6.8)岁;其中全喉切除术3例,部分喉切除术22例;家庭月收入为4800元~55800元,中位数为16300元。比较两组实验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①术前心理护理,由医务人员向患者介绍喉癌的手术方法,引导患者客观地认识到手术的效果;②呼吸道护理,提醒患者戒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呼吸道感染;③常规术前准备,嘱咐患者术前12h禁食,对患者进行各项常规检查。④常规术后护理,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保持好呼吸道畅通是护理的关键。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护理:①术前,对患者及家属的进行评估与宣教,指导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的焦虑,改善患者其他脏器的功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计划。②术中做好对患者的体温护理,监测患者体温变化,预防出现低体温等情况。③术后向患者讲述疼痛的原因及缓解方法,根据自身疼痛程度采用镇痛泵镇痛。④术后6h内,指导患者家属按摩患者肢体,辅助患者进行简单的床上活动,术后6h之后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术后还做好呼吸道护理,保持气道内的湿度,并且每天更换一次,帮助患者进行排痰。术后要加强营养支持,评估患者所需营养的总量,术后1~2天采用鼻饲的方法进行完全肠内营养,以流质饮食为主。⑤出院指导,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教会带管出院者自我护理的方法,做好清洁,保持瘘口的卫生。鼓励患者进行发声练习,尽早恢复语言功能。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
①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②根据患者的情况,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依从性评分,分为高与低两中程度。③由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评分,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种程度。④根据中国头颈部癌生命质量量表(QLICP-HN)对患者进行评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4]。⑤根据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 对患者的自理适应能力进行评分,总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5]。
本临床统计所获得的数据结果采用SPSS15.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各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指标设为0.05,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病人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依从性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的比较 [n(%)]
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QLICP-HN的评分,实验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特意模块和生活 质量这6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后QLICP-HN评分的比较(±s)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后QLICP-HN评分的比较(±s)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对照组(n=25) 51.31±9.64 45.35±10.83 54.12±10.23实验组(n=25) 61.32±10.21 58.93±8.93 62.53±8.53 t 3.564 4.837 3.157 P<0.05 <0.05 <0.05组别 共性症状及副作用 特意模块 总体生活质量对照组(n=25) 77.92±10.03 64.25±8.52 59.83±8.25实验组(n=25) 86.15±8.35 74.93±9.73 70.36±8.64 t 3.153 4.129 4.407 P<0.05 <0.05 <0.05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8%),对照组为8(32%),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呈显著性(c2=4.500,P<0.05)。见表2
表3 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实验组在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护理操作、责任感和护理能力总分这6个项目均优于对照组,切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见表3
表4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比较
喉癌的发病因素有很多,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病因,吸烟、饮酒、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以及环境污染等与其发生均有一定的关系[6]。在多数恶性肿瘤患者中,都会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降低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甚至会导致术后康复明显延迟的情况[7]。为了提高患者对手术及康复治疗的信心,医护人员往往会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心理疏导[8]。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医护人员通过讲述成功救治病例、喉癌相关知识、手术方式等途径,以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在郭晓东等人的研究中,通过良好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实验组在干预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分为(37.7±3.8),明显高于采用常会围手术期护理的对照组的评分(51.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虽然未对患者进行SAS评分,但是在对患者进行的QLICP-HN评分中,实验组心理功能的得分(58.93±8.93)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分(45.35±10.83),差异呈显著性(t=4.837,P<0.05);比较两组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这也可以说明在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路径护理,可以改善喉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与上述研究结论相符合。
快速康复路径护理是由西方国家推广而来,目标是提高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相关研究显示,在喉癌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合理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本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患者中术后24~48h下床的例数为16(64%),对照组患者中术后24~48h下床的例数为22(88%),差异呈显著性(c2=3.947,P<0.05),这说明采用快速康复路径护理相比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身体的康复速度。
在部分气管切开的病例中会出现出血、感染、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并且在手术后较长一段时间会存在语言障碍、疼痛、呼吸习惯改变以及切口护理的复杂操作等情况,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为下降,因此自我护理的能力同样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为2(8%),对照组为8(32%),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呈显著性(c2=4.500,P<0.05):实验组的自我护理能力在6个项目均优于对照组,切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实验组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4d后进行的QLICP-HN评分,在6个项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这说明快速康复护理运用于喉癌患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并且利于患者在更大程度上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路径应用于喉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