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脾胃虚寒证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2019-02-18 11:41
关键词:胃脘证型脾胃

何 娟

(湖南省道县中医医院,湖南 永州 425300)

胃脘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因外邪侵袭、情志所伤、饮食劳倦、脾胃虚弱等引起。西医临床所说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均为胃脘痛的范畴。胃脘痛在中医学角度可分为寒凝气滞、肝郁气滞、淤血阻络、脾胃虚寒、脾胃虚弱等证型,因此其治疗的具体措施也各有不同。针对不同的证型,临床在进行护理时,也应结合患者证型采取合理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这样方可取得预期理想的临床效果[1]。基于此理论,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38例脾胃虚寒证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并与同期实施常规护理的38例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比对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期间接诊的76例脾胃虚寒证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疾病的相关诊断,患者及其家属也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入选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37岁到81岁不等,平均年龄(55.8 4.1)岁。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各38例,组间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健康宣教、环境护理、用药护理等。在此基础上对B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 疼痛护理:对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应先予以患者实施禁食治疗,待症状缓解后,指导患者少食多餐且饮食应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对饮食停滞的患者,采取吐法进行治疗,使用盐汤帮助患者吐出积食,以缓解疼痛。同时可予以患者保和丸的口服治疗,并配合胆、胰、脾、交感、大肠、胃等穴位进行耳压治疗及阿是穴、足三里穴、内关穴、上脘穴、中脘穴、脾俞穴、胃穴穴、肾俞穴等实施科内协定方贴或针灸治疗。对其他证型,如寒凝气滞者可将热敷袋放置在脘腹部进行温热法治疗[2];对脾胃虚弱者可予以甲鱼、番茄等进行滋柔养胃治疗;对淤血阻络者可予以活血化瘀治疗等。

1.2.2 情志护理:胃部不适的患者其心理情绪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在治疗期间,患者常表现为焦虑、烦躁等情绪[3],因此护理人员应予以患者适当的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应首先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及时的掌握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及患者性格特点,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情志指导,帮助患者解除负面的情绪,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此外,指导患者家属配合护理工作的进行,如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多与其交流等,以舒缓患者的心理压力。

1.2.3 饮食护理:饮食不规律是导致胃脘痛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饮食不及时、暴饮暴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因此纠正病因对改善症状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坚持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多进食易消化、清淡、温暖及营养丰富的食物。指导患者避免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避免吸烟、饮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施食:指导患者进食莲子猪肚汤、生姜鱼肉汤、大枣鸡肉汤等以温中健脾。

1.2.4 症状消失后护理:多数的胃脘痛患者经过治疗后其症状会减弱或消失,此时患者会认为疾病已经治愈,因此会忽视临床的治疗及保养,这样往往会导致病情的反复,甚至会加重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症状消失后的护理,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控制情绪[4]、定期复查,这对疾病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3 临床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采用生活质量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其评测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等四项。另采取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综合评价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均数以(±s)表示,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组间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比较,B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0.05),详见表1;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方面,A组并发症发生率18.42%(7/38)、满意度76.32%(29/38);B组并发症发生率2.63%(1/38)、满意度94.74%(36/38),组间比较,B组患者也具有明显优势(P<0.05)。

表1:表示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1:表示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注:与A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项目 躯体功能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 物质生活评分 心理功能评分A组(n=38) 79.4 ±9.3 79.6± 9.1 78.4± 8.9 78.1 ±9.5 B组(n=38) 86.2 ±9.7* 86.7 ±9.4* 85.9± 9.6* 85.1± 10.2*

3 小 结

胃脘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部持续疼痛等,对其治疗目前临床多采取西医手段进行,尽管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但易造成病情的反复,且长期的药物服用也会给患者的脏器带来严重的损伤。中医认为,胃脘痛的发生与饮食、作息不规律有关,脾胃失于温养造成的脾胃虚寒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因此治疗及护理的重点应在于消除患者胃部的疼痛、温和健脾[5]。中医护理讲究的根据证型不同采取相应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避免了护理的常规化,这就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效果。此次研究显示,实施中医护理的B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A组患者,同时中医护理的实施也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对脾胃虚寒证患者实施有效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脘证型脾胃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乔振纲谈脾胃病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