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秦海英 程 星 谢文芳 高洪泽 赵 平
(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院,濮阳457000)
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冀、鲁、豫3省 交 界 处。地 处35°20′~36°12′23″N,114°52′~116°5′4″E之间,东西长125km,南北宽100km,全市总面积为4188km2。濮阳地势平坦,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主要产区之一。“十二五”期间,濮阳市小麦生产产量年年增长,2015年濮阳市小麦产量160.18万t,增长3.1%,顺利实现了夏粮生产“十二连增”。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濮阳综合试验站每年都调研总结濮阳市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高新区5个示范县(区)的小麦生产情况,并提交产业技术发展报告。
1.1 全市小麦生产情况2011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24.55万hm2,2015年种植面积23.97万hm2,“十二五”期间小麦种植面积减少0.58万hm2,减幅2.36%。2011年全市小麦平均产量6861.0㎏/hm2,2015年平均产量7269.0㎏/hm2,5年共增加408㎏/hm2,增幅5.95%,小麦平均产量连年增加(表1)。
表1 “十二五”期间濮阳市小麦产量调查表
1.2 示范县(区)小麦生产情况2011年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高新区5个示范县(区)耕地面积21.02万hm2,2015年示范县(区)耕地面积20.57万hm2,减幅2.14%。“十二五”期间濮阳县和清丰县耕地面积均有小幅增加,增幅分别为2.45%、1.04%;南乐县耕地面积减少,减幅16.71%;范县和高新区耕地面积基本无变化(表2)。2011年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高新区5个示范县(区)平均产量6971.4㎏/hm2,2015年平均产量7302.3㎏/hm2,“十二五”期间平均产量增加4.75%。
表2 “十二五”期间示范县(区)小麦产量调查表
2.1 选用优质、高产、多抗的优良品种“十二五”期间,濮阳市结合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优化小麦品种布局,因地制宜选用品种。主导品种为矮抗58、周麦16、周麦22等,这些品种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濮阳市气候特点和农民种植管理习惯,表现优异,占全市麦播面积的90%,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坚持良种良法相结合,增强了小麦生产的抗灾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品种的增产潜力。
2.2 大力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全市麦播高峰期集中在10月中旬,中旬后全市小麦播种面积占麦播总面积的95%以上。宣传推广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努力扩大机械深耕面积,做到农机、农艺措施相结合,提高整地质量。玉米秸秆还田、深耕、精播半精播面积逐年增加,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土壤处理等技术覆盖率高,对全蚀病发生区加强防治,防治质量有所提高。小麦配方肥、缓释肥、种肥异位同播等新型肥料和施用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
2.3 主推技术效果明显一是秸秆还田技术。濮阳市秸秆禁烧力度空前,秸秆还田面积大、效果好。首先是大型农业机械的普及使秸秆粉碎细、掩埋深;其次是秸秆还田地块全部浇了底墒水,补充了水分,踏实了土壤,较少出现缺苗、黄苗、冻害偏重等问题。二是氮肥后移技术。由于小麦越冬壮苗大,早春雨雪解除了旱情,氮肥后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其作用是有利于控制最高群体,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对小麦千粒重的增加也有积极作用。三是小麦规范化整地播种技术、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技术示范稳步推进。
2.4 抓好一喷三防,重点防治赤霉病市农业部门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搞好监测预报,开展应急防控示范,及时进行技术培训和信息发布,成立了机防专业队,加大了群防群治、机防联治的力度,提高了防治效果。推广叶面喷肥技术,指导群众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等,结合病虫害防治,实现“一喷三防”,有效预防了小麦灌浆后期高温与干热风天气,对控制后期病虫害、促进灌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针对近年来赤霉病在本市偏重发生,抽穗扬花期常出现阴雨天气等情况,普遍加大小麦赤霉病的预防力度。
3.1 种子播量偏大生产中农民群众把足量播种变为过量播种,每667m2播量在70kg以上,特别是稻茬麦仍然采取撒播形式,播量在120kg以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播量较大易形成假旺苗,抗冻能力降低;群体偏大,病虫害加重,后期易倒伏。
3.2 整地耕作比较粗放农民大多在外务工,回乡播麦时间短,因此多旋耕、少深耕。由于旋耕后土壤坷垃少、易整地作畦,深受群众欢迎,旋耕面积呈扩大趋势;但旋耕地块耕层浅,影响根系下扎和发育,对培育壮苗十分不利,易加重麦苗冻害,后期抵御干旱和干热风能力降低。尤其是秸秆还田地块,易造成秸秆成堆、小麦根系悬空、出苗质量差等问题。
3.3 对赤霉病预防措施不到位本地区对赤霉病防治主要是看扬花期是否有阴雨天气,不下雨不防治,基本不防治第2次,导致防治效果甚微。加之近年来赤霉病在濮阳市偏重发生,有的年度扬花期虽然没有降雨,但大雾天气多,田间湿度大,赤霉病也会严重发生,存在预防不到位、防治措施滞后现象。
3.4 土传病害防治效果差土传病害如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因为种子或土壤带菌,感病时期不易被发现,播种期预防效果不好,发病后很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