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是个好老师

2019-02-17 06:19查苏纭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诗香菱拜师

查苏纭

教育作为人们尤为看重的方面,其实行的方式成为许多年来热度不减的话题。而《红楼梦》中一段经典的香菱学诗情节向我们揭示了,就教育本身而言,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的是“引”而非“领”。

引即是引导,领则为领路。两者看似是一个意思,实则不同,引导是一种开放式的引诱,作为被引导者,其日后的发展充满了可能性;而领路一方面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却代表着一种面向狭隘的指引,被领导者日后的状态可能会十分糟糕。这个问题不仅今天值得大家研究,古人也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在我們经典巨著《红楼梦》中,曹雪芹已经用黛玉的一个教学案例给我们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讲的便是香菱拜林黛玉为师学习作诗的故事。香菱初进园子便对作诗充满了兴趣,尽管身边有一个大诗人宝钗,但宝钗认为香菱不适宜学诗,一方面是因为女孩子学习这些东西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一方面,可能是香菱的资质不够好,所以她推荐香菱去潇湘馆,向黛玉讨教如何作诗。黛玉欣然接受香菱这个学生并向香菱简略介绍了学诗该懂得的基本概念。对于香菱所提出的诗句对的工不工整的疑惑,黛玉更是提出了自己的“词句讲究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的观点,让香菱在初涉诗词时有了一个明确的观念和态度。接着,为纠正香菱对陆放翁诗歌的执着,脱离浅近的格局,黛玉又是为香菱挑选了一本《王摩诘全集》,让香菱打下结实的底子,香菱在不断的创作与理解的过程中,黛玉始终引导着她,并不多言语,给香菱的再次创作留下无限可能。也正是凭黛玉有心的引导和香菱自身的努力,香菱在诗作方面才能不断提高和突破。

细品黛玉教诗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林黛玉作为师者在香菱苦苦学诗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香菱初到潇湘馆提及学诗一话时,黛玉便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短短一句,甚至会被看成是黛玉一时的玩笑话,但这向我们说明了在黛玉心中对于向人求学拜师这个流程的在意。既然要学,那便得先拜师,方才是讲规矩。在古代教育中,拜师要行拜师礼,而黛玉并没有要求严格的拜师流程,只是意思意思便罢了。由此亦可窥见,在教育规矩之下的黛玉保留了独具的自由之气,个性之风。紧接着,黛玉向香菱介绍了学诗需要知道的概念,“不过是起承转合”“平仄虚实”的道理。这让香菱立刻对诗有了初步的印象。妙的是黛玉并没有纠结于词句对仗的工整与否,“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在黛玉的观念中,立意最是要紧,之后才是格律词章。“不以词害意”,即使不加修饰亦可,毕竟是瑕不掩瑜,由此体现出黛玉明轻重,并且想要突破旧有格局的个性。对于香菱执着陆放翁诗词的问题,黛玉立马否定,认为陆诗过于浅近,不适合作入门的基石。可见黛玉作为师者对徒弟学习之路的长远考虑。而坚决的态度又让香菱能最快的从迷茫中清醒过来,并树立正确的观念,为以后的学习找到方向。当然,黛玉没有放任自流,而是为了给香菱打下坚实的基础,特意挑选了一本《王摩诘全集》,让她细心揣摩透熟,再去读杜甫,李白,陶渊明等人的诗作,从诗的体裁来讲,是从律诗到绝句慢慢过渡。难度也是由浅入深,符合初学者的学习能力以及习惯。但值得一提的是,黛玉所选的诗作都算得上格调高远。可见,黛玉对香菱的教育从一开始便站在了具有一定高度的平台上,其育人之用心程度以及自身学识之层次便一目了然。得到初次传授后,香菱便很快就沉浸于诗词的世界中了,并且在百般的琢磨之后,也创作出了自己的诗。然后找到黛玉,让老师进行评价,而黛玉评诗的片段也是充满意趣。对于香菱创作出的不太成熟的诗作,黛玉并没有揪住个别词句大做文章,而是从大角度出发,点出其中旨趣,让香菱自己去感受,去玩味。这不仅是应了前面自己对立意的重视及对词句的淡然,同时也给了香菱足够的空间来自由发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香菱对于黛玉所出题目十分喜悦,回到家之后冥思苦想,“茶饭无心”,“坐卧不定”,最后香菱所取得的进步,更是印证了黛玉教育的成功。

总的来看,黛玉始终没有就字句这些细节上对香菱进行指导,也没有对香菱的作品进行过分的修改,她始终在积极鼓励香菱自己思考,对香菱大方向上进行指引,给了她很大的空间来尝试。所以,香菱最终的成功确实是借助了黛玉极佳的教育方式和自身的努力。

因此,教育需要“引”而非“领”,很显然,这种教育方式更优。正如黄侃所赞成的观念:术由师受,学自己成。“引导”这种教育方式能够使被教育者摆脱依赖的心理,从而产生极大的自主权。

猜你喜欢
学诗香菱拜师
拜师
湍河之畔拜师记
湍河之畔拜师记
香菱的故乡情结与生命救赎
保准有人追
香菱:一个被拐卖孤女的自救之道
文史大家浅谈学诗——《学诗浅说》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