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NGSHA浅析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9-02-17 22:20毕忠宜
四川水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贫困生自卑资助

毕忠宜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随着“家庭困难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出现,国家开始探索贫困生资助的问题。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职贫困生资助政策和措施,在制度上保障了高职贫困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规划“十大育人”体系,更是提到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和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从2000年至今,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资助的方式主要包括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奖助学金、勤工俭学等,但是笔者认为,金钱的资助固然重要,但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助同样重要。本文则是关注目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探讨其教育和帮扶方式,以促进心理育人和资助育人的全面推进。

1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人们的固定思维中,一般认为贫困大学生应该具有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特点,但在现实中,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数量较大,他们在进入新环境后,由于家庭经济上的沉重压力和所处消费环境的改变,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感、压抑感,如果无法合理调适,会产生心理问题。

1.1 自卑与自尊的矛盾

自卑感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自卑的人通常都会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总是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压力大,生活比较拮据,相对身边家庭情况好,生活比较丰足的同学来说,贫富差距会让部分贫困大学生产生内心的不平衡感,甚至会认为贫困给他们带来的是耻辱。

自尊与自卑通常是同时存在的,体验到自卑情绪的贫困大学生掩盖自卑心理的办法,一般是极力追求优越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争强好胜,力图超过别人,强烈的自尊心使得他们既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又怕得到别人的帮助,质疑援助之手的真诚,将别人善意的视为“你瞧不起我”,这样久而久之表现出来的就是自怨自艾、商群索居。

1.2 焦虑与抑郁并存

焦虑是对自己的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贫困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相比其他的大学生,更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摆脱贫困,因此,他们希望在大学中可以增长见识,培养能力,有所作为,为未来做储备。而贫困的现实却会让他们产生各种焦虑的情绪,有为父母无法正常保障生活和学习费用焦虑;有为因病致贫的家庭焦虑,害怕再次发生意外;有因学习成绩不佳,感到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而焦虑等等,这些情绪包含着压力过大、自尊心的损害、自尊心的丧失、挫折和失败等消极情绪,如果这类情绪无法得到及时的调适,久而久之变会慢慢发展为抑郁,更有甚者,会在这种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之下走向极端。

1.3 敏感心理

贫困大学生因为长期被自卑、焦虑和压抑包围着,他们的内心会比其他同学更加敏感,变得多疑、猜忌、顾虑,因为害怕别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所以在他人给予帮助的时候,会猜忌对方的目的,甚至是他人无心的玩笑也会认为是嘲讽,长此以往,同学之间容易出现矛盾,矛盾激化的时候,甚至会出现自残或伤害他人的情况。

1.4 依赖心理

还存在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依赖别人而不能自立,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觉得世界很不公平,认为自己受到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得不到帮助或帮助不够则是政府、学校或老师的失责,他们没有战胜贫困的勇气,不愿自立自强,把一切美好愿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久而久之,变会形成依赖的心理,依赖心理会消磨一个人自强自立的意志。

2 关注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意义

随着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各种资助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制度给予的资助往往只是停留在金钱和物质上,而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助往往关注较少。

通过调查研究,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明显比非贫困大学生严重,贫困大学生在经济方面属于弱势群体,他们会存在自卑感和失落感,自卑感和失落感长期累积,就形成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他们成绩滑坡、无法顺利完成学业;心理脆弱、人格缺陷;诱发心理疾病等。积极探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适当且及时的教育和帮扶,以促进心理育人和资助育人的全面推进。

3 浅析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非贫困大学生的不同,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给予研究和引导,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问题,成长成才。

一是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国家的资助政策,给予学生感恩诚信、自强不息等正能量的引导,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队伍的一线老师,应该更多地了解贫困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正确对待眼前的困难。

二是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改进各种奖助制度,在奖助学金的评定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了解学生的真实贫困情况,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以实际劳动付出收获回报;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让贫困大学生可以安心学习。

三是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在建立贫困生档案时,需要更加全面、客观地记录他们的人际关系、心理适应、情绪情感、学业压力、恋爱与性等情况,并因人而异制定帮扶方案,精准施助,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问题。

4 结束语

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自卑又自强,敏感又有依赖,还伴有焦虑和抑郁并存的情况,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加需要心理上的帮助,如果心理帮助不到位,或者无法“对症下药”,可能难以实现“扶志”又“扶智”。高职院校需要更加关注贫困的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资助体系完善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贫困生自卑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自卑的地方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