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军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土木工程系,湖南 衡阳 421000)
由于建筑环境的日益复杂和高层化趋势,要重点关注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分析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安全的影响因素,从建筑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拟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与稳定。
随着建筑高度日益增加、建筑整体结构自重增大的态势,极易发生建筑结构不规则沉降的现象,为此要关注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基坑深度加大。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地上空间建筑高度不断提升,加大了对地下结构稳定性的要求,也增加了基坑施工建设的难度,暴露出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缺陷和不足。
2、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偏高。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牵涉诸多的因素,如:地质结构条件和环境、地下水水层的具体位置、地下水位高度、土壤颗粒间隙等,这些都增大了建筑基坑支护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同时,土壤结构及性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同施工区域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导致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应用难以受控,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1、设计因素。建筑基坑支护施工要以全面翔实的施工方案为依据和前提,必须通过勘察调研的方式,获悉和把握基坑工程的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地下水、地下管道分布等情况,然而当前的建筑基坑支护施工设计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没有选择适宜的力学参数,在基坑设计中存在缺陷,降低了建筑基坑支护施工的准确可靠性。同时,建筑基坑设计还缺乏必要的安全储备,没有进行建筑基坑围护的科学合理设计,降低了建筑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2、施工因素。建筑基坑施工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顺序和分段基坑开挖存在不合理性和盲目性,降低了建筑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同时,在建筑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物资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无法及时应对突发性的建筑施工问题,由此也增大了建筑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风险。
3、管理因素。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安全离不开管理,相关人员要加强对建筑基坑支护施工质量及安全的监控,及时进行沟通和反馈,然而当前的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缺乏必要的监管,主要是由于施工监管不够规范、监管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导致的。
要加强建筑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摒弃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引入先进的精准计算方法,关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并从桩体直径、桩体中心距、桩体的嵌入深度等主要参数入手,加强建筑基坑支护体系的优化设计,确保建筑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稳定,将深基坑周边土体沉降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
1.1 桩径的优化设计。桩径是桩锚支护的重要因素,与基坑的稳定安全有直接的关联,可以从桩径变化对不同要素的规律进行分析和优化:
(1)桩径对垂直于基坑边线方向土体沉降的影响。从桩径与垂直于基坑边线方向最大沉降的关系可知,基于原设计桩径0.7m的前提,当桩径以0.05m为模数递减时,垂直于基坑边线方向的最大沉降量呈线性增长趋势,而在 0.55m后的沉降量不再随着桩径的变化而呈直线增加,反而出现奇异点,由此可知,当桩径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基坑支护的不稳定性增大。
(2)桩径对平行于基坑边线方向土体沉降的影响。当桩径持续减少时,则平行于基坑边线方向的沉降值呈持续增加趋势,从而降低整个支护体系的刚度和安全性。以原设计桩径为0.7m为前提,进行桩径的优化设计,当以0.05m为模数进行桩径的递减时,平行于基坑边线方向的沉降值呈线性增加趋势,而当桩径递减至0.45m时,会导致整个支护体系的不稳定。
(3)桩径对中部桩体弯矩的影响。以原设计桩径为 0.7m为前提,随着桩径以0.05m模数不断递减,桩身最大正弯矩和桩身最大负弯矩随桩径减少而降低,明显降低桩体的整体刚度和抗弯矩能力。
1.2 桩间距的优化设计
(1)桩中心距对垂直于基坑边线方沉降的影响。桩体中心距的变化对垂直于基坑边线方沉降量的影响较小,可以在基坑支护优化设计中加以考虑,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大桩体中心距的距离,使各桩体在冠梁和腰梁的共同作用下相互支撑,提升支护结构体系的整体性能。
(2)桩中心距对平行于基坑边线方沉降的影响。当桩中心距增大时,平行于基坑边界方向的沉降量增大,并当桩间距为1.5m时沉降量最小,当桩间距为2.1m时沉降量最大。为此,可以在整个支护体系优化设计时,重点考虑桩间距的优化设计作用。
(3)桩中心距对桩身水平位移的影响。桩间距变化在1.5m-2.1m时,桩身的最大水平位移和桩顶位移均在1mm内,变化幅度较小,因而可以优化桩间距的设计,加强整个支护体系的稳定性。
1.3 桩体嵌入深度的优化设计
(1)嵌固深度对垂直于基坑边线方沉降的影响。以原设计桩长为21m为例,当桩身长度以模数0.5m递减时,基坑降低量呈增加趋势,具体表现为:当桩身长度减至19.5m时,沉降量变化不大;而当桩长缩减至18m时,沉降量表现出直线增加的状态。
(2)嵌固深度对平行于基坑边线方沉降的影响。当桩身长度超过19.5m时,基坑具有较高的安全稳定性;而当桩身长度低于 19.5m时,基坑整体的安全稳定性明显下降。
以土层锚杆施工技术的优化为例,首先要确定锚杆的具体位置,严格依照设计要求进行钻孔作业,控制锚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孔距偏差,分别控制在50mm、100mm以内。还要控制好钻孔底部的偏斜尺寸,要将其控制在锚杆长度的3%以内。在钻孔注浆作业中,要由孔底自下而上进行施工,待孔口溢出浆液之后再终止注浆。
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晰目标作业区域的地质结构、水下水位、土壤颗粒间隙等,并要做好基坑环境稳定性的管理,避免基坑开挖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影响,规避地下水外渗的现象。并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避免不合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还要做好材料的不定期抽检,确保建筑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受到设计、施工技术、管理的影响,要加强工程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进行作业,加强施工管理和监测,较好地提升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