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2019-02-17 15:06
测控技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测控气动

第十六届中国航空测控技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值建国70周年华诞之际,7月11日-13日,第十六届中国航空测控技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航空工业测控技术发展中心、中国航空学会测试分会、状态监测特种传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办,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测控技术》杂志社承办,中国航空工业技术装备工程协会、国防科技工业自动化测试创新中心协办。年会筹备过程中得到了空军装备部项目管理中心、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学会的精心指导,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发展部领导出席年会。来自部队,航空工业、航天科技、中国航发、中国商飞、兵器工业等集团,高校,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共82个单位的170余位领导、专家、代表参加了年会。

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梅方清所长主持年会并致欢迎辞,对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对参会领导、专家、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指出召开本次以“智能测控技术”为主题的年会,不仅是为了促进航空测控技术与智能技术的融合,也是为了促进测控技术领域航空军工单位和民营企业协同设计、制造、测试资源,进而谋划围绕产业链论证创新性项目,推动开展跨产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

本届年会特邀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侯建主任、空军研究院系统工程所苗学问主任、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吕瑞副总师、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黄建萍副总师、航空工业飞机强度研究所滕申科副总师分别以《先进测试技术在飞机保障中的应用与展望》《关于航空装备测试保障的思考》《某型飞机健康管理系统设计》《旋翼试验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飞机地面数字化强度试验与测试技术发展》为题进行了年会主题报告.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刘德峰主任和靳小波工程师分别做了题为《油液在线监测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和《全机机载系统地面集成测试技术》的报告。NI公司周林业务经理在做了题为《平台化方案助力应对航空装备自动化测试关键技术挑战》的报告。

为了促进测控领域科研人员深入交流,《测控技术》杂志社配合年会征集论文共160余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技术参考价值。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熊建军高级工程师、海军潜艇学院徐利明副教授、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徐小芳研究员、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周建孝高级技师(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钟亮高级工程师、航空工业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张象羽高级工程师、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冯灿高级工程师等论文作者分享了各自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年会期间还同步召开了小型展览会。NI、DEWESoft、北京市思路盛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了展览活动、展示了企业研发的最新产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智能+”的概念,并指出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加速建设和5G时代的逐渐到来,数字化表达、协同化研制、数字化执行正逐渐成为航空装备研制的基本模式,将促进工业数据在智能采集、智能分析、应用方式等方面的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离不开测控技术,新一轮产业变革更离不开测控产业,提升测控技术水平是推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备基础和前提条件。本届以“智能测控技术”为主题的年会旨在搭建集学术研讨、成果展示于一体的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分享测控技术领域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推动各方合作共赢,必将对航空测控技术的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内首次完成直升机噪声声源识别飞行试验

近日,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在景德镇罗家机场首次完成了基于AC311A民用直升机的噪声声源识别飞行试验,取得重大突破。这也是国内首次完成直升机噪声声源识别飞行试验。

此次飞行试验旨在通过开展直升机飞行谱中典型飞行状态的噪声测试,为直升机所现有的直升机噪声仿真分析技术以及后续的算法优化提供试验数据支持和验证基础。

不同于型号的噪声测试,此次试验是国内首次针对气动噪声技术研究开展的飞行测试,对直升机舱内、蒙皮以及远场噪声进行了同步测量。远场噪声除开展声辐射球测量外,还进行了直升机噪声声源识别飞行试验,是直升机所对直升机气动噪声分析和控制领域的全新探索。此次试验声学辐射球主要用于测量直升机气动噪声向远场的辐射情况,声源识别则主要用于识别直升机飞行过程中各种噪声源的位置以及贡献度,对低噪声直升机设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中国航天科工发布航天云网系统级工业应用

6月15日,2019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开幕。在主题大会上,中国航天科工发布航天云网系统级工业应用。

航天科工深刻认识到信息化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依托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优势,倾力打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航天云网。航天云网以INDICS+CMSS云制造支持系统为基础,在国内首创了包括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企业运行支持系统、企业交易流程支持系统、企业制造过程支持系统、企业网络接入服务系统、企业管理外包服务系统、数据价值挖掘服务系统在内的多个系统级工业应用(简称为“一脑一舱两室两站一淘金”),各系统形成有机生态,支持企业全要素、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云化管理,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助力面向制造业的核心软硬件、工业云、智能服务等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实现“赋能企业发展、智享云端资源”的发展目标。

航天科工将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聚焦用户需求,持续丰富、完善符合制造业转型升级内在需求的工业互联网建设,巩固平台基础,强化平台能力,深化平台应用,加快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建设,促进公共资源为企业提供高效、精准的在线服务,推动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构建“制造与服务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新业态。

我国已形成8米量级低速风洞气动噪声试验能力

近日,我国型号研制首次8米低速风洞(FL-10风洞)气动噪声试验在航空工业气动院顺利完成,宣告我国正式形成8米量级低速风洞气动噪声试验能力。

气动噪声风洞试验是航空型号研制重要的地面试验项目,是评估航空型号的适航符合性、舒适性、环保性以及声隐身等性能的重要依据。此次,气动院在8米低速风洞顺利完成某型号降噪验证风洞试验,获得了该型号的气动噪声特性数据,并验证了降噪设计的降噪效果,为型号研制及时提供了高质量验证数据,获得客户单位高度认可。

据悉,为了兼顾我国飞机研制对气动噪声试验的需求,8米低速风洞在建造之初便预留了消声室空间,通过风扇低噪声设计、动力段降噪、消声拐角导流片等多种手段,确保风洞自身具有低背景噪声特性。该消声室长49m、宽33m、高26m,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消声室,也是国内技术难度、实施难度最高的大型消声室。

气动院于2017年底启动8米低速风洞消声室及噪声试验支撑系统建设。为了保证建成高质量消声室,项目组对消声室技术方案、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分调研论证。消声室于2018年5月开始现场施工,在不影响8米低速风洞型号试验的前提下,封堵混凝土墙面18000多个小孔、安装5000多m主次龙骨、安装7500多个吸声尖劈和铺设1600多m2隔声板。2019年4月底,消声室主体工程完成,形成了“开口试验段+消声室”的自由场声学试验环境。

此外,围绕8米低速风洞的气动噪声试验能力,气动院借助多个预研课题,逐步开展了包括麦克风相位阵列与校准、噪声源定位技术、射流剪切层影响修正技术、背景噪声影响修正技术等相关技术研究,研制了多套噪声测量阵列,开发了包括数据采集、声源定位、数据可视化分析等多套气动噪声试验程序,确保在8米风洞消声室建成的同时,即刻形成可靠的气动噪声风洞试验技术。

8米低速风洞作为我国唯一回流式开闭口试验段大型低速风洞,也是我国最大的航空声学风洞,其流场品质、声场品质、试验数据精准度均达到国军标先进指标。目前已经具备全机机体气动噪声风洞试验能力,今明两年将陆续形成全尺寸起落架、增升装置、螺旋桨、旋翼等气动噪声试验能力,为我国飞机、舰船、高铁、汽车研制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气动噪声风洞试验条件。

英伟达宣布推出首款面向边缘设备的人工智能平台

近日,英伟达公司推出了新的英伟达EGX平台,将人工智能引入网络边缘,该平台能够实时感知、理解和处理数据,而无须首先将数据发送到云端或数据中心。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智能手机、传感器和工厂机器等边缘设备是该技术下一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企业真正想要的是可以在数据产生的地方执行的人工智能,无论是制造工厂、零售商店还是仓库。

英伟达公司的图形处理单元被广泛认为是最好的人工智能处理硬件。其中包括用于深度学习的Tesla V100和Quadro GV100,它可以实时进行光线跟踪,即创建逼真图像的过程。

新的英伟达EGX平台可以从基于Jetson Nano处理器的轻型服务器——能够以几瓦的功耗每秒钟处理0.5万亿次操作,扩展到基于边缘服务器NVIDIA T4机架的微型数据中心——可以每秒完成10000万亿次操作。该芯片的节能功能对于人工智能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传统的硬件运行此类任务时,耗电量非常巨大。

如果是为了稳定,去做思想工作,那出发的前提就是老同志是不稳定的因素是站在一个教育、对立的情绪上做思想工作。如果是“让老同志幸福”,那出发的前提就是老同志的家里人,是稳定的主力军,是站在一个认同的情绪上做工作。

如果真的想要充分利用这些芯片,合作伙伴关系也很重要。因此,英伟达正在整合NVIDIA Edge Stack软件,而不是让EGX运行在Red Hat的OpenShift Kubernetes容器编排平台上以实现与现代软件应用程序的兼容。该平台还集成了Mellanox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的安全、存储和网络技术,英伟达计划在年底前以6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ellanox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

NGX还兼容运行在主要云基础架构服务(如Amazon Web Services和Microsoft Azure)上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并且可以连接到物联网服务,如AWS IoT Greengrass和Azure IoT Edge。

ARM推出物联网测试芯片和开发板

6月5日,ARM与三星Foundry、Cadence和Sondrel合作,展示了首款28 nm FD-SOI eMRAM的物联网测试芯片和开发板。Musca-S1旨在为物联网设计人员在片上系统开发过程中提供更多选择。设计人员现在可以轻松实施更安全、更全面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产品的差异化,并加快产品上市时间。

相对于之前ARM的Musca解决方案,Musca-S1测试芯片板现在支持测试和评估新的eMRAM技术,通过安全内存来实现可靠、低功耗和安全的设备开发。eMRAM技术优于传统嵌入式闪存(eFlash)存储技术,因为它可以轻松扩展到40nm以下的工艺技术,使片上系统(SoC)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各种用例对内存和功耗的要求,更加灵活地扩展其内存需求。

Musca-S1测试芯片整合了片上电源控制、三星Foundry的反向体偏置(Reverse Body Biasing)和eMRAM断电非易失性存储器,支持对新型高能效受控物联网设备的测试和评估。在三星Foundry硅片上,设计人员将首次有机会运行ARM Mbed OS,并且使用ARM Pelion物联网平台来测试设备和数据管理功能。

通过将ARM IP和软件解决方案集成在一块开发板上,物联网设计人员可以测试和评估ARM的端到端安全物联网解决方案,大规模展示高能效和安全的物联网。此外,Musca-S1测试芯片板可以让设计人员灵活地为未来产品重新调整参考设计,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和上市时间。

NI航空航天及国防智能测试论坛在北京召开

6月13日,NI航空航天及国防智能测试论坛在北京盈坤维景酒店召开。NI与多家合作伙伴一起展示了涵盖5G航电系统测试、卫星自动化测试、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航空发动机台架测试、铁鸟试验、机电系统仿真验证,智慧互联等热点技术领域的最新集成测试解决方案。

NI全球副总裁、航空航天国防及政府业务总经理Luke Schreier先生做了关于国防与航空航天领域最新发展趋势的演讲。他提出来航空航天领域目前正在向着数字化、电气化转型。

NI亚太区航空航天与国防市场战略经理吴榕分享了NI平台化集成测试解决方案的优势,基于该方法加速应对用户挑战;并以NI国防与航空航天解决方案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平台如何解决从研发到生产的测试挑战。并重点分享了在研究设计阶段,该平台可以实现不同的电子装备技术系统设计;其开放的软件生态圈,不断迭代创新的研发进程,可以加速用户的创新,并具有通用性和易用性。来自NI中国区的技术市场工程师屠方泽分享了NI的集成平台在生产原型研究的作用及案例,并发布了NI毫米波矢量信号收发仪(mmWave VST)。来自NI中国区的技术市场工程师易曦露重点分享了NI测试工具和平台在仿真验证和生产维护中的应用及突出优势。

NI中国区销售总监乔巍总结发言,感谢了合作伙伴及媒体朋友,及用户朋友的支持。并回顾了NI中国10多年的发展,包括软件定义测试,引领创新及与众多合作伙伴一起制定行业标准,培育测试生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所做的努力。论坛聚集来自行业的专家,讨论如何建立一套灵活、通用的测试系统,为现代航天和国防装备提供从研究设计到仿真验证,从生产测试到维护测试的全生命周期测试解决方案。

研华全新推出SQRAMDDR432GB无缓冲内存产品系列

研华科技宣布推出目前业界最全面的32GB DDR4无缓冲DIMM内存产品线。研华SQRAM提供各种DIMM类型的独立32GB DRAM模块,包括SODIMM、UDIMM、ECC DIMM和强固耐用的Rugged DIMM;以上模块均支持宽温操作,非常适用于网络和军事等应用中的高性能计算。

随着全球物联网大数据和边缘计算逐渐兴起,市场上对于具有出色数据和性能处理能力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SQRAM 32GB无缓冲DIMM内存使用Samsung 16GB 2666MT/s IC芯片,可满足关键任务应用的高可靠性要求。SQRAM 32GB宽温型(-40~85 ℃)Rugged DIMM拥有出色抗振性并提供ECC检测功能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有效散热是高容量32GB内存全速运行的关键,特别是在极端和波动温度环境等严苛应用中更是如此。SQRAM采用32GB内存工业级散热片来降低工作温度,从而避免出现散热不良等影响系统运行的问题。此外,为进一步保护整个系统免受过热问题影响,研华还提供免费SQRAM Manager软件实用程序来监控DRAM温度,可在温度超过65℃时发送过热警报通知,帮助产品研发验证单位轻松掌握系统内存条实时运作温度,同时后台作业的功能让用户完全安心不被打扰。

所有SQRAM内存模块均采用工业级标准,通过严格的老化测试,可确保品质始终如一;此外,严格的验证程序可保证与研华平台的兼容性。

西门子推出全新Sinumerik机床数控系统

西门子推出首个数字化原生数控系统Sinumerik ONE,旨在推动机床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一全新的控制器能够与软件协同工作,在一个工程系统中创造出机床控制器及相关的“数字化双胞胎”,从而有助于实现硬件和软件的无缝集成。依靠在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无缝交互以及高性能的硬件,Sinumerik ONE在生产力、性能和数字化方面树立了新的标准。在数字化工业的背景下,这将是数控机床的未来。无论是机床制造商还是机床操作人员,都将从产品、生产和性能的“数字化双胞胎”中获益。

在Sinumerik ONE的支持下,机床制造商可以虚拟地规划整个开发过程,极大缩短了新设备的开发及上市的时间。虚拟调试可以显著缩短实际调试的时间。机床的虚拟模型也为制造商和操作人员开辟了新的可能性,甚至在没有实际机床时就可以对机床的概念和功能进行讨论。Sinumerik ONE能够对加工进行逼真的模拟仿真,使机床用户可以在电脑上模拟工件的编程以及对机床进行设置和操作。另外,员工培训也可以通过“数字化双胞胎”实现,而无需在真实机床上进行。

Sinumerik ONE在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创新,及其创建产品和生产的“数字化双胞胎”的能力极大加快了处理流程。集成了Simatic S7-1500F PLC的数控系统有基于电柜内安装和基于面板安装的两个版本。Sinumerik ONE可与TIA博途软件平台完美契合,为机床制造商提供一个高效的工程框架。具有安全集成的新一代Sinumerik ONE支持统一的西门子工业安全标准。在设计过程中,Sinumerik ONE还将信息安全集成至数控系统,实现纵深防御的工业安全理念。基于Create MyVirtualMachine和Run MyVirtualMachine两款应用,搭配软件的全新控制器可以从一个工程系统中创造出机床控制系统及相关的“数字化双胞胎”。通过应用“数字化双胞胎”理念、强大的硬件和信息安全的集成,Sinumerik ONE作为具有前瞻性的数控系统,将进一步推动机床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德国倍福发布AMP8620电源模块助力实现无控制柜的驱动技术

德国倍福公司发布的AMP8000分布式伺服驱动系统为实现模块化设备方案提供了理想的支持。最新推出的AMP8620电源模块防护等级较高,现在可以将整个系统直接重新放置到设备中,即通过连续的分散控制,可以完全实现无控制柜的驱动技术。这意味着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材料和空间,降低成本,减少装配工作。

在使用耦合模块时,将分布式AMP8000驱动器连接到控制柜的要求已经减少到只需要一根电缆即可,而有了AMP8620电源模块后,就完全无需使用控制柜了,从而也进一步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及布线需求,同时也省去了以前控制柜散热所需的空调系统。

AMP8620模块直接连接交流电源,它包含所有所需的电路组件,如用于集成直流母线电容器的电源滤波器、整流器和充电电路。使用电源模块,可以选择连接其他配电模块,或连接分布式AMP8000伺服驱动器。它有两个EtherCAT P输出,通过这两个输出可以为EtherCAT P模块供电,或者可以连接系统扩展所需的其他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中集成的24 V安全供电单元确保逻辑电源不会超过允许的电平。而电源模块中集成的直流母线电容器可以存储整个系统的可再生能量,然后再次用于加速过程。这样可以确保最有效地利用所提供的能量。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测控气动
中寰气动执行机构
航空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
基于NACA0030的波纹状翼型气动特性探索
昆山祺迈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摄影
航空工业向阳:战略引领 砥砺前行
“天箭座”验证机构型的气动特性
基于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虚拟仪器技术在农业装备测控中的应用
向着新航程进发——远望7号测控船首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