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生海,赵奕岚
(1.张掖市水务局,甘肃 张掖 734000;2.甘肃省甘兰水利水电建筑设计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上中游,是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绿洲城市,境内祁连山森林、黑河湿地、北部荒漠三大生态系统交错更迭,生态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影响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构建起了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张掖市是水利部确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试点期间以优化水资源配置为目标,全面推行“灌区+协会+水票”的用水管理模式,探索形成了“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产业结构和水利工程三大体系,水资源供需矛盾得以有效缓解,全民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实现了经济结构调整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双向促动,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连续18年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黑河调水任务,实现了节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目标。张掖市被水利部授予“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称号,张掖节水型社会展厅被水利部、教育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授予全国首批节水教育基地。试点期后,积极开展高效节水及生态灌区建设,在企业、机关、学校、社区持续开展城市节水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河流、湿地水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取得了以点带面、示范辐射的良好效应。
张掖市地处陆上丝绸之路三条线路的交汇点,欧亚大陆最深处,年降雨量仅150mm左右,为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这里“有水便是绿洲,无水即为荒漠”,属典型资源型缺水地区。依托黑河干支流及其湿地,开展宜居宜游方向的水生态建设,按照建设“一山一水一古城,宜居宜游金张掖”的基本思路,立足地域水情特色,着眼于做好黑河这篇“水文章”,把水活起来,建设独具魅力的滨水城市;把水拦起来,营造城市湿地公园;把水系串起来,形成舞动城市的蓝色飘带,着力彰显“塞上江南”的独特魅力。近年来,切实加大沿河、沿湖水环境保护力度,实施河流、湿地临水景观建设、小流域治理、河湖库水系连通、岸线生态绿化、城市内自然水体治理和生活污水处理提标改造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态修复及配套工程,初步形成了水系连通、河库互补、引排顺畅、利用高效的水循环体系,有效改善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状况,为创造良好水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持续深入推进生态建设,以建设优美水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为目标,以增进全社会水福利、提升城市品质为主题,以转变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及涉水生产与消费方式为主线,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水资源开发活动,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形成包括自然文明、用水文明、管理文明和意识文明为支撑的生态体系,塑造现代人水和谐关系,将张掖建成水生态建设示范区。通过项目、制度和智慧水务信息平台建设,构建起健康优美的水生态体系、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安全集约的供用水体系和先进特色的水文化体系,不断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管理水平,达到“建设丝路明珠金张掖、实现幸福美好家园梦”的总体目标。
结合张掖水文情势及旅游文化特色,将城市防洪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精心打造河流生态岸线,全力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修复和黑河生态带、交通大林带、城市绿化带“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工程,对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中部黑河流域和通道走廊沿线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在社会经济宏观规划与布局层面,按照以水调结构、以水定产业、以水促发展的思路,主动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的优化调整,重点调整农业布局、规模和种植业结构,加大玉米种植、加工型马铃薯、高原夏菜、设施葡萄等特色节水农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布局和水资源禀赋的相互协调,有效缓解了区域水资源压力。
水安全、水环境问题是当前人民群众最关注、最迫切要求解决的水问题。全面解决农村饮水水质差、水量不足等问题,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在黑河干支流沿岸生态脆弱区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实施河湖生态岸线、亲水设施、人工湖、湿地公园及防洪工程建设,坚决治理城区老污染源,对存在黑臭自然水体通过引水入城、污水纳管等治理措施,做到了清污分流,保障了城乡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提高了城市品味和人居环境。
加强河流、湿地、湖泊空间及其水域岸线保护,积极推进退田还湖还湿和水系连通工程,促进河湖水系自然连通,尽可能扩大水生态环境空间,增强水源涵养能力。科学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分步推进水污染治理,严控河流两岸农业面源污染,压减农业化肥、农药使用量,建设废旧农膜回收站,治理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污染和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力度,城镇近郊河流沿线居民生活污水尽量接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或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营造人工湿地,将中水排入湿地,避免污水直接入河,实现了黑河干流、湿地、湖泊等地表水水质100%达标,逐步构建了多点呼应、城乡结合、空间均衡的现代城乡生态新格局。
中央环保大督察和央视曝光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问题以来,张掖市将保障河流生态流量的重要性上升到保护基本水源和严把“生态红线”的战略高度,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针对水电站地处偏远,分布范围广,日常监管难度大等实际,创新监管方式,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成集水电站生态基流下泄、水库管理、防汛抗旱预警、干支渠引水和河长制信息管理于一体的智慧水务水生态保护监控系统,开发“水生态保护监控”手机APP,实现了对重点河流、水电站、水库、渠道、入河排污口引(排)水流量视频监控及监测,切实提高了河湖管护效率,为涉水区域水生态保护奠定了基础条件。
明确水权,严格实行总量控制,确定用水上限,细化水量分配,重新发放水权证。推行水权转让,实行水资源有偿转让,培育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推进水权交易;适时适度调整农业水价。全面启动计划用水管理,提升用水管理手段,全市主要干支渠口和89%灌溉机电井安装了取水计量设施,严格计量渠口取水量和精确计量每眼机井取水量,落实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红线”指标。
全力推行河湖长制,建立党政负责同志任总河长的“双河长”工作机制,调动各职能部门力量,明确河湖治理主体、目标和工作职责,加大问题查找和线索收集,协调解决各类影响水生态、水环境的问题。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水生态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和生态脆弱的问题,将水资源、水环境控制指标作为刚性约束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符合实际的河流(湖泊)、湿地及涉水区域水生态、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相关制度办法,加大执行力度,为区域水生态管护保驾护航。
实践证明,水权、水市场理论对解决水危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行的制度框架,互联网+水资源管理运营机制、水生态监测预警机制对实时掌握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找准承载力的制约因素和薄弱环节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只有严控用水总量、强化定额管理,治理地下水超采,实施农业、工业、城镇生活节水和河湖水系连通等措施,切实提高水利用效率,才能避免过度水资源开发,确保区域水生态安全。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才能广泛吸引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水生态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各层面和广大群众参与水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才能集中优势资源推进河流亲水岸线、湿地保护、岸线绿化及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持续改善城乡水环境。
实践证明,从协调处理生产和生活及生态用水、以供定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出发,强化水资源和水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是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只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形成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和保护生态、呵护环境的氛围,才能在思想层面提升城乡水生态保护意识,进而守护好走廊生态,将更多的治理成果惠及群众,充分释放水生态红利,真正让老百姓自觉维护生态环境,享受自然生态之美。
张掖市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13倍,脆弱的生态系统很易遭到破坏,为有效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通过制定水生态建设长期规划和提高管理手段,逐年按计划在河流产流区、利用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初步实现了河流湿地水系连通、利用高效的水循环体系和水资源管理体系,有效改善了黑河流域水环境、水生态状况,为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