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村庄规划就是以乡村为规划对象,通过对村民以及周边经济发展的分析和研究,充分利用乡村地域的特点,实现村庄个体规范化发展,提升综合规划水平,提升发展水平,做好发展方向的部署和安排,以此实现村庄综合经济效益的提升,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做好未来的发展和建设。通过村庄规划,可以提升村庄综合发展水平,做好全面发展管理和控制,实现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对于我国综合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进行思维的时候,为了充分的利用大数据,需要对大数据进行全面的思维控制,从多样性的角度入手,实现全面体量的分析,实现快速价值的分析和控制。大数据本身具有数据容量大的特点,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生活趋势,经济发展方向的全面预测,需要合理规划多领域技术支持,通过专业的方法,实现数据的整合,提升数据的质量,做好发展规律的分析和获取。
在以往的村庄规划中,往往对基础调研阶段比较忽视,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村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根本生活差异,导致对农民生活方式和需求的认知存在片面性,在进行村民意愿调查的时候,由于多方的障碍,并没有完全理解村民所想,导致村庄的规划整体框架没有针对性。二是调研过于局限于村庄本身,没有从全域的角度分析村庄,导致村庄发展前瞻性预测不准,为了实现村庄规划科学性,必须要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化发展,充分考虑到农村人民的意愿,切实分析规划发展方向,实现乡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相互协调。
在村庄规划的内容上,缺乏后期实施指导与运营管理指导,多注重农村住房建设的引导,农村内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另外对相应的经济统筹发展研究不充分,缺乏村庄经济发展方向的控制,对本地乡土民风、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对生态自然本底研究不足。使得村庄规划没有进行全面的统筹兼顾,规划所涉及到的方面有限,很多时候没有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影响。
对于村庄规划来说,规划实施的主体主要是村民。但是从实际的村庄规划情况来看,由于多方因素,无法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使得村民的参与规划的程度有限,导致村庄规划找不到村民最关心切入点以及阻碍村庄发展的根本问题。在进行村庄规划中,在深入了解村庄的文化传承,提升资源和环境的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应将村民作为规划的主体,寻找影响村庄发展之根本,实现共同缔造。
将大数据思维应用在村庄规划中,最为突出的应用就是实现规划分析精度的提升。大数据信息的来源其中之一就是手机数据,例如,通过手机的定位功能,实现多种数据以及人员地理位置的获取,了解村民地理活动的空间和活动情况,进而实现村民空间活动特征的获取。在进行村庄规划的时候,通过充分使用大数据思维,可以更有效的获得村民的行为特征,了解村民的真实要求,提升对数据的分析精准度。另外,通过大数据信息中地理信息属性的分析,结合GIS 基础平台,可以实现平台的数据管理,提升空间分析水平,最终实现空间分析的可视化,同时配合无人机倾斜影像三维模型,使得村庄规划与村庄实际情况更切合。
为了确保村庄的合理规划和良好发展,需要充分使用大数据的规划评估功能。在规划的编制初期,可以获得大量村民个体属性,村庄地理、生态属性和经济产业属性,通过大数据思维把属性进行量化,研究数据间的关联,在区域内甚至区域间进行量化数据对比分析,准确的预测未来村庄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对于村庄的规划目标,要进行合适的数据筛选分类,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数据化分析,实现最高因子的获得,进而确定村庄的未来发展优势。
为了全面体现以人为本根本发展思想,在进行村庄规划的时候,需要提升公众参与的力度,实现与传统规划编制的相互融合,更好的满足村民的发展需要,提升村民和村庄规划的沟通。以往公众参与的方式主要是利用问卷调查或者是走访的方式,覆盖面较小,无法实现全面覆盖。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合理搭建合作网络平台,实现村民的积极参与,提升村民参与的便捷性。村庄规划的后期管理运营中,规划管理人员可以从平台中获得村民的具体想法和意见,提升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水平。
我国的村庄众多,不同地方的村庄存在不同的风俗和特点,也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因此在进行村庄规划的时候,所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很多,影响因素也多种多样。传统的村庄规划方式,无法实现我国村庄的全面发展和建设,通过采用大数据思维,针对性的应用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可以逐步提升村庄规划水平。按照不同地方村庄的真实特点和要求,统筹分析村庄的合理定位,凸显出村民的发展意愿,结合实际发展空间,逐步提升设计水平。通过大数据思维对村庄自身发展数据的分析,可以针对性的得出未来的真实发展方向,满足村庄发展要求,实现村庄的真正发展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