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杉 凌志华 张友梅 胡思民
摘 要: 本文在彭仁忠教授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接触概念模型与维度量表》基础上,结合高职医护生跨文化能力现状,通过对高职医护生跨文化接触路径的调查分析,找出六个接触路径中每个路径在其跨文化能力提高中使用频率,查明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职医护生 跨文化接触路径 跨文化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国间跨文化接触路径和方式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民族间的文化接触、交流、传播和碰撞等都打破原有限制,因此,文化的多元化使跨文化能力成为二十一世纪对高素质人才发展的新诉求。随着世界各国间交流进一步加强,我国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国际市场就业,不仅要求他們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还需要拥有良好的跨文化能力。
然而近二十年来,国内文献资料中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比比皆是,跨文化接触的研究却远不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多,跨文化接触路径对跨文化能力影响的文献有限,探索跨文化接触对高职医护生跨文化能力影响的研究更加寥寥可数。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极佳条件下的跨文化接触,如类似实验室的虚拟环境。这种研究过于强调最佳的接触条件,导致不能如实反映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跨文化接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跨文化接触的具体情况。本研究对高职医护生的跨文化接触路径进行调查分析以探讨其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影响,为有关跨文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各高职院校医护生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1.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1],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一个具体的交际语境里,交际者双方认知彼此多种的文化身份,有效地协商文化含义并得体地施展有效的交际行为的能力”[2]。实际生活中有哪些有效的跨文化接触路径能促进高职医护生跨文化能力提高呢?
学者们对此各持己见:我国学者胡文仲认为提高跨文化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是与英语本族语者进行直接的口语接触和交流,或者通过直接接触方式学习他们的文化[3];国外学者Kormos和Csizér提出“跨文化接触不仅包含与讲目标语的本族语者或非本族语者的直接接触(direct contact)和间接接触(indirect contact),还包括与目标语文化产品的接触”[4]。可以看出跨文化接触无非两种: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所谓直接接触,指与以目标语为母语者或者非母语者进行口头和书面语言互动,即直接口语接触和直接书面语接触;间接接触指间接人际接触和间接文化产品接触,涉及与目标语各种文化产品和媒介的接触[5]。学者们认为这些跨文化接触不仅能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还能增强他们的语言学习动机,达到顺畅沟通的目的。
为了探索跨文化接触路径及其重要性,在国外学者Kormos和Csizér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彭仁忠和吴卫平构建了中国大学生跨文化接触概念模型与维度量表。彭仁忠教授研究后提出了六种有助于提高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跨文化接触路径,这六种接触路径分为直接接触路径四种和间接接触路径两种[4]。
2.研究设计
2.1本研究探讨的问题。
2.1.1高职医护生跨文化接触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2.1.2各途径对跨文化能力影响的重要程度如何?
2.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合肥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的320名高职医护生,分别来自护理、康复、医检、助产等专业,其中文科录取生138名,理科录取生142名,中职对口升学生40名。
2.3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以Kormos和Csizér的跨文化接触理论为依据,采用彭仁忠和吴卫平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接触量表,结合高职医护生跨文化接触实际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个人的信息,如性别、专业等;第二部分采用彭仁忠、吴卫平的跨文化接触量表,共计31个描述项。选项从“1—5”分别代表“非常少”“较少”“一般”“较多”和“非常多”。
2.4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共计发出320份,现场测试后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将有效问卷数据录入电脑后使用SPSS17.0进行分析统计。
3.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共提出31项高职医护生跨文化接触实践路径,共归结为六大类:
第一类为国内社交媒体(描述项八个),依次为学生在国内使用QQ、MSN、微信、微博用英语打字或利用语音和视频交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第二类是国外社交媒体(三个描述项),指的是在国内使用Facebook,Twitter,Skype国外社交媒体用英语进行打字、语音或视频交流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第三类是国内跨文化交流活动(描述项六个),分别为在国内参加庆祝外国节日活动、外国文化交流日活动、文化类讲座(外国人主讲)、国际留学会展和外教等活动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第四类是国外跨文化交流活动(描述项六个),包括在国外参加实习、大学交换生项目、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夏令营和国际冬令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第五类是文化产品(描述项五个),即在国内通过学习在线网络课程,阅读纸质书籍、电子书籍、纸质报纸杂志、电子报纸杂志五种措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第六类是多媒体和课程(描述项三个),即通过在国内观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歌曲和学习大学英语课程三项措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
从表2高职医护生跨文化直接接触路径问卷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直接接触路径中,高职医护生在实际跨文化能力提高中使用的接触路径频率最高的是DICA(国内跨文化交流活动),其六个描述项使用平均值为1.63,其次为DSM(国内社交媒体),八个描述项使用平均值为1.45,再次为FICA(国外跨文化交流活动),平均值为1.42,最后是FSM(国外社交媒体),三个描述项的使用平均值为1.34。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医护生在跨文化直接接触路径中最常见的是使用国内跨文化交流活动(DSM)提高自身的跨文化能力,其次是国内社交媒体(DSM),最少使用的是国外社交媒体(FSM)。
表3显示的结果是高职医护生在跨文化接触路径中选择使用间接路径CP(文化产品)的平均值为1.798,MMC(多媒体与课程)的使用平均值高达2.477,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医护生在跨文化间接接触路径中更多地选择多媒体和课程,其次才是CP(文化产品)。
通过表2和表3的对比,可以看出高职医护生选择间接接触路径提高自身的跨文化能力远比直接接触路径使用频率高,实际交际中学生们更多地使用多媒体和课程、文化产品及国内跨文化交流活动实现自身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可能与手机和电子产品在学生学习中应用程度广、各专业课程设置对学生跨文化能力提高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视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4.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4.1改善高职医护生课堂教学模式,与各国多元文化相融的发展相适应。
传统护理教育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平时跨文化交际学习中,大部分医护生将专业英语和涉外护理知识当作学习重点,忽略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导致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缺乏相应的跨文化交际知识,造成职场沟通不便。由调查得知,学生即使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但很少花时间深入了解和学习,因此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还停留于专业知识方面。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多媒体的广泛应用,高职学生使用网络平台的频率远高于高中阶段,因此在平时跨文化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脑、手机等多媒体让学生接触各国多元文化,感受不同文化、不同种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交际的差异,充分融入多元文化中。
4.2提高高职医护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激发其了解国外多元文化的兴趣。
有效的语言沟通是文化的载体,有些医护生由于英语水平较低,在各种跨文化活动中存在语言交流障碍,导致在跨文化能力培养进程中部分学生由于胆怯而不敢参与到活动中,不仅阻碍其英语水平的提高,还妨碍其跨文化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课、微博等平台为学生创造英语语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提高英语的熟练程度。另外,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介绍中外文化差异的网站,让学生在浏览信息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跨文化能力。
4.3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的行业英语除了帮助医护生积累相关的医学用语和医学知识外,还要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日常沟通能力和技巧,促进学生对跨文化护理的认知。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医护生系统地了解护理中的多元文化,尊重不同种族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其他的观念和信仰。各高职院校除了在专业课中融入跨文化教育外,还应鼓励医护生通过选修、讲座等形式完善跨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另外,各高职院校还可以聘请有涉外护理背景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安排学生到综合性涉外医院定期见习,为医护生的跨文化能力提高提供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庚楠.信息时代下大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7(5):31.
[2]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1-12.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2-8.
[4]彭仁忠,吴卫平.跨文化能力视域下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接触路径研究[J].外语界,2016(01):70-78.
[5]Kormos J & Csizér K.. An Interview Study of Inter-Cultural Contact and Its Role in Language Learn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Environment[J]. System,2007,35(2):24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