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与醴陵陶瓷文化翻译

2019-02-16 14:44周杰职验骁
文教资料 2019年34期
关键词:传播学

周杰 职验骁

摘    要: 本研究从传播学相关理论切入, 在分析、整合国内外现有信息传播基本模式的基础上, 分析醴陵陶瓷文化翻译的主要要素,并尝试构建一个系统、动态、开放的醴陵陶瓷文化国际传播体系,以更好地促进醴陵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

关键词: 醴陵陶瓷    传播学    文化翻译

1.引言

中国是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作为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荆楚古邑——湖南株洲醴陵,有兩千余年的制瓷历史,以生产“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醴陵陶瓷闻名海内外,是世界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的所在地。醴陵瓷业的发展揭开了中国陶瓷文化崭新的一页,也显示了醴陵陶瓷文化翻译的重要性与急迫性。

在中国文化语境内,陶瓷文化翻译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学者们结合不同理论探讨了陶瓷文化翻译。如翻译目的论[1](53-55)、文化建构理论[2](152-154)、接受美学理论[3](91-94)、符号学视角[4](82-84)、生态翻译学视角[5](92-93);还有研究者讨论陶瓷文化翻译中翻译策略的应用,如异化翻译[6](39-40)。但这些文献中大都是关于景德镇陶瓷的,有关醴陵陶瓷文化翻译的研究乏陈可善。此外,这些研究并未从宏观方面考察醴陵陶瓷作为文化传播的动态特征。因此,本文拟从传播学的七要素视角构建醴陵陶瓷文化翻译传播模式,全面而动态地审视这一特殊领域的翻译。

2.陶瓷文化翻译的传播学理论基础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7](65)。美国政治家、传播学先驱拉斯韦尔(1963)指出传播有三种社会功能:守望环境、协调社会以适应环境及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他提出了著名的信息传播5W模式,即谁(Who)通过何种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说了什么(Say What) 并产生何种效果(With What Effect), 这五方面构成了传播的五要素,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对象、传播效果[8]。鉴于信息传播的实际情况,研究者们添加了传播环境和传播目的,构成了全面而动态的传播模式。

3.传播学视角下的醴陵陶瓷文化翻译模式分析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陶瓷文化传播中的翻译更强调实际效果,更注重信息的双向流动。因此,我们尝试从传播学视角分析醴陵陶瓷文化传播模式。首先,传播主体对需要传播的醴陵陶瓷文化进行编码,产生传播客体,即醴陵陶瓷文化原文。其次,传播主体选择合适的信息传播渠道把醴陵陶瓷文化原文传播给传播受体。再次,陶瓷文化译文通过一定渠道传播到目的语国际传播受体,完成陶瓷文化国际传播。此外,通过原文读者/译者反馈和译文读者反馈审视陶瓷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效果,使整个传播过程成为循环、动态的整体。

(1)翻译环境

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八大陶瓷产区之一的醴陵陶瓷自东汉时期就已生产制作。1915年,其代表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瓶荣获万国博览会金奖,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清末民初,釉下五彩瓷将醴陵瓷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为世界瓷业开辟了一个新的起点。尽管如此,但一些西方国家仍大言不惭地宣称瓷器是自己创造的,从而为自己一贯的优越性和现代性提供合法性[9](15)。此外,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中描绘的西方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仍然存在。因此,认真分析醴陵陶瓷文化翻译的环境十分必要。

(2)翻译目的

醴陵陶瓷与盛极一时的唐代长沙铜官窑一脉相承,于清光绪年间开始历史性的跨越和突破性提升。釉下五彩瓷的问世是世界的创举。1909到1911年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加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和美国旧金山世博会,均获金牌奖。从那以后,醴陵瓷器载誉四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醴陵瓷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生活用瓷、国家宴会瓷、国家陈设瓷、国家礼品瓷,被称之为“当代国瓷”。现今,醴陵瓷器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醴陵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自2015年起举办的醴陵瓷博会吸引了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参展商前来,盛况空前。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在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我们以翻译为媒介,讲好株洲醴陵故事,讲好中国陶瓷故事,让醴陵陶瓷漂洋过海,让世界了解和接受中华陶瓷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3)翻译主体

醴陵作为一座千年陶瓷古都,有着不可复制的陶瓷文化。醴陵陶瓷文化广义的翻译主体既包括政府机关、新闻媒体、旅游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各种民间团体等。从狭义上看,醴陵陶瓷文化翻译的主体是译者。译者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熟悉翻译理论,善于灵活运用翻译技巧。译者还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因此,译者要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是文化中介者,认识陶瓷文化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更是一种不同文化间的转换。

(4)翻译内容

醴陵陶瓷历史悠久,其文化翻译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一方面,可选取传统陶瓷文化如醴陵制瓷历史、醴陵瓷业古窑古迹(如群力等当代瓷业旧址,湖南瓷业学堂等近代瓷业旧址,沩山等宋元窑址,楠竹山等东汉陶瓷窑址,王仙、七里山瓷泥矿旧址,江湾瓷业码头和货栈遗址,小横江碗柴之路遗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樊公祖师祭祀仪式,传统制瓷工艺、陶瓷装饰、陶瓷民俗、陶瓷传说、陶瓷历史名人、馆藏陶瓷器物、陶瓷典籍等。另一方面,可以选取当代醴陵陶瓷文化,如醴陵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馆、醴陵瓷谷、醴陵陶瓷学院、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等。只有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更好地展现醴陵陶瓷文化的精髓。

(5)翻译对象

我们在从事醴陵陶瓷文化翻译时,要特别注重翻译对象的差异。醴陵陶瓷旅游文化翻译的对象是外国人,翻译陶瓷文化旅游文本时,译者应以醴陵陶瓷文化为取向,参考国外旅游文本的行文风格,语言尽量客观平实。如果是举办醴陵瓷博会、醴陵陶艺展或是陶瓷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的翻译,其翻译文本就应当遵从国际惯例,符合学术规范,达到与国外陶瓷专家或陶瓷艺术家进行良好文化交流的目的。

(6)翻译途径

醴陵陶瓷文化翻译途径主要指翻译的具体策略。在语言层面可以采用归化策略,即遵循目的語读者的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参考国外平行文本必要时进行增、减、编、述、并、改等策略;在文化层面,综合运用直译、音译、译释结合等异化的翻译策略,读者忠实传达原文内容,尽量多地宣传中国陶瓷文化。

在具体的醴陵陶瓷文化翻译过程中,一些独特语言结构形式在译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如在进行“樊公祖师祭祀仪式”的翻译时,涉及火神祝融。制瓷艺人们修建祝融宫专门祭祀火神祝融,感谢他创造神奇的火焰以使他们可以借此制造瓷器。如果将其对应为西方的“Hephaestus”(赫准斯托斯,火神和冶锻之神),则会出现信息扭曲的现象。赫准斯托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主神之一,相貌丑陋,身有残疾,擅长制作武器和工艺品。祝融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火神,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以火施化,为民造福,也有人称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由此可见,“祝融”和“Hephaestus”并不等同,不能作为等同语轻易替换。译者在翻译时可以将“祝融”音译为“Zhu Rong”,然后以脚注的形式对祝融作介绍,即:“Zhu Rong was one of the emperors in ancient China. He taught people how to use fire, therefore, he was honored as the god of fire by later generations.”这样不仅忠实于原文,还有助于提高外国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进行陶瓷相关翻译时,有些专业术语具有显著中国特色,在翻译时应恰当运用音译和增译的翻译方法。例如,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精华制作工艺之一——汾水,即匠人们用毛笔把不同的颜色填在泥胚模型上面,让泥胚把颜色吸入其中,这样烧制好的瓷器,其图案仿佛天然生长在瓷器之中,与瓷器融为一体。英文中并没有“汾水”的对等语,若简单将其直译为“Fen water”或者“Fen river”则显然背离了本意,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如果对于陶瓷民俗词汇采取“译+释”变译策略,即翻译为:“Fenshui, a kind of painting technique applied in Liling Five Colorful Under Glaze making, means that craftsmen use a brush to fill different colors on the clay model they have drawn at the beginning and let the clay model absorb the colors.”那么既向读者传达了文本原意,又做到了源语文本内在文化的保留和传播。

(7)翻译效果

醴陵文化翻译作为一种对外传播,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传播效果的优劣。翻译效果的增强对促进中西方陶瓷文化的交流,促进我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应当建立陶瓷文化翻译效果评价机制,既要注重翻译策略的正确使用,又要在译文完成后注意翻译错误的修订及开展译文传播效果的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并及时弥补不足,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4.结语

传播学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借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模式,把系统、信息和反馈的概念引入对传播活动的研究,试图建立起关于人类传播规律的理论体系[10](70)。从传播学视角构建醴陵陶瓷文化翻译,体现了各传播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及传播过程的有机整体性。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都不是简单地相加或者排列组合,而是能动有机的结合,他们彼此影响、相互协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都会引起其他要素、其他环节相应变化,整个系统始终处于一种开放、能动状态[11](96-100)。从传播学相关理论出发构建醴陵陶瓷文化翻译传播体系,可以为陶瓷文化国际传播相关研究提供系统、全面的理论支持和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欧飞兵.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陶瓷文化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1(5).

[2]邹爱丽.从文化构建理论角度浅析陶瓷文化的英译[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

[3]金文丽.接受美学视域下的陶瓷英译研究[J].上海翻译,2015(4).

[4]孙静艺,杜雪媛,王伦.符号学视角下陶瓷文化景观汉英翻译研究[J].语言艺术与体育研究,2012(3).

[5]汪大乐,杨丰.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陶瓷文化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2018(21).

[6]孙静艺,王伦.异化翻译在陶瓷文化传播中的应用[J].理论导报,2010(12).

[7]Gerhard  Maletzke.  Psychologie  der Massen Kommunikation[M]. Hamburg: Verl. Hans-Bredow-Inst,1963.

[8]Lydia H,Liu. Robinson Crusoes Earthenware Pot [J]. Critical Inquiry, 1999(25).

[9]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11]韩晓.传播学视角下民俗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建构及译者主体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9).

本文是2018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基于翻译能力培养的醴陵陶瓷文化外宣翻译研究”(湘教通〔2018〕255号:655),2019年株洲市社科联课题(ZZSK19157),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课题(XJK016BGD023),2017年湖南工业大学校级教改重点项目(2017A02),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8〕436号:460),2018年度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语科研联合项目(18WLH11),2019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19YBZ12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传播学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与艺术学视域里的新媒体关系探讨
传播学语境下网络大V的形成与去神秘化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传播学视域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播与保护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新时期我国高校传播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