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扣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9.35.040
[摘要] 目的 分析将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应用于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 此次研究中方便选择了80例急诊科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全部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均是2018年1—12月,为确保随机对照试验的有效性,平均划分8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开展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 结果 试验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准备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有效急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4、10.468、18.463 <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7.50%(χ2=8.463,P=0.005)。结论 将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应用于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关键词] 急诊;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效果
[中图分类号] R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12(b)-0040-03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Restrictive Fluid Resuscitation in Emergency Traumatic Shock Patients
LI Da-kou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Surger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uqian City, Suqian, Jiangsu Province, 223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strictive fluid resuscit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emergency traumatic shock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traumatic shock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 average of 80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s controls. The patients in the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fluid resuscit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restrictive fluid resuscitation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ess preparation time, shock correction time and effective first aid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1.264, 10.486, 18.463,P<0.05);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was 100.0%, and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8.0% (χ2=8.463, P=0.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estrictive fluid resuscit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emergency traumatic shock patients is significant and wor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Emergency department; Traumatic shock; Restrictive fluid resuscitation; Effect
创伤性休克在现实中主要是由于高空坠落、刀刺、车祸等外力因素所引起的失血过多,从而致使患者重要组织器官没有充足的血液支撑,阻碍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在医院的急诊科中,创伤性休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低血量休克。给予创伤性休克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加重与改善。目前,液体复苏属于急诊治疗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该研究方便选择了80例急诊科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全部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均是2018年1—12月,探讨了将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应用于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该次研究中方便选择了80例急诊科创伤性休克的患者,为确保随机对照试验的有效性,平均划分8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开展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治疗。纳入标准:有器官灌注不足现象存在;有重度感染现象存在,行积极液体复苏后,依旧有感染所致低血压现象存在;需采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排除标准:对羟乙基淀粉过敏;妊娠者;因严重颅脑外伤入院;存在心肝肾等病史;住院时间短于72 h;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3.59±6.35)岁,共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3.96±6.27)岁,共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该次研究选取对象的创伤原因:高空坠落30例,车祸20例,刀刺16例,其他14例,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符合相关研究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急诊流程,即给予患者吸氧,检测患者心电、血压、体温,注意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做好相应的急救配合工作。通常情况下创伤性休克患者都会出现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现象,因此医生应根据这一情况立即为患者搭建2~3条静脉通道,以此静脉输液输血的及时有效,促进机体有效循环的恢复,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利用多功能心电检测技术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仔细观察,对其出血血管进行有效的控制处理。
观察组40例则应用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治疗,升高患者血压,维持中心静脉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在6~7 cmH2O、80~90 mmHg间以及50~60 mmHg间,维持尿量超过25~30 mL/h。
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的液体复苏治疗, 升高患者血压,维持中心静脉压、收缩压以及平均动脉压在8~12 cmH2O间、100 mmHg之上以及70 mmHg之上,维持尿量超过30 mL/h。
1.3 观察指标
BNP浓度测定方式为当受试者处于静息状态时,对其5 mL静脉全血进行采集,放置在EDTA抗凝试管中,并将其马上送检,BNP浓度采用荧光免疫测定法测定,BNP浓度<100 pg/mL时,可判定为正常。
血流动力学指标:MAP(动脉压)、CVP(中心静脉压)采用带PiCCO模块的监护仪进行监测,并记录CI(心脏指数)、PVPI(肺血管通透性)、ITBV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EVLW(血管外肺水指数)。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为,定量资料与正态分布相符,经均值表示方差,经样本t对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不符合,经中位数,也就是四位分数进行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NP浓度对比
与复苏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复苏6 h、24 h、48 h后的BNP浓度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苏前相比,观察组患者48h后的BNP浓度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期BNP浓度对比[(x±s),pg/mL)
注:aP<0.05,与复苏前相比;bP<0.05,与对照组相比。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
与复苏前相比,两组患者复苏后ITBVI、CVP、MAP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苏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复苏6 h、24 h、48 h后的EVLW、PVPI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苏前相比,观察组患者48 h后的EVLW、PVPI明显升高,且EVLW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急救指标与抢救成功率
经过对比分析,试验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准备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有效急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64、18.463、10.468、8.463;P<0.05),见表3;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7.5%(χ2=8.463,P=0.005)。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急救指标(x±s)
3 讨论
由于创伤性休克是因为人体遭受严重的创伤刺激,致使人体重要器官出现损伤出血症状,从而导致其机体的有效血液循环血量不足出现休克现象,与临床单纯失血过多而导致的休克相比,创伤性休克具有更为复杂多变的病因病理,因此其对医护人员具有更高的急救治疗要求[1]。急诊治疗理念为“以人为本,患者至上”,在其治疗过程中,有效改善了常規抢救过程中嘈杂混乱的局面,具有全方位、细致、高效的治疗特点,相关文献报道[2]结果表明,急诊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降低液体复苏前准备、休克纠正以及有效抢救的时间,大大增加了抢救成功的概率,这也就表明了对于一些事发突然的意外事故,急诊治疗具有较为完整有效的急救措施,并且其治疗理念注重的是以人为本,因此其也重视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抢救的有关指标,促进抢救成功概率的提高,而且还能提高治疗满意度[3-4]。
过去,主要采取常规的液体复苏治疗,这种治疗方式是经为创伤性休克的患者提供快速、早期与充分补液,同时选择性提供血管活性的药物,确保患者收缩压超过90 mmHg,以便在短时间中对患者血液循环进行改善,维持关键性器官与组织的血氧供应,防止创伤性休克不断发展和恶化,改善患者预后[4-5]。然而,伴随不断深入的研究,创伤性休克特别是伴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如果采取常规的液体复苏治疗,虽然可以获得治疗效果,但是在大量快速输入液体以后,容易导致血管发生异常收缩的反应,不能对血压稳定性进行维持,严重者会影响到重要组织与器官血氧供应,加速失血,加大稀释性的凝血功能障碍情况[6]。为了有效规避常规的液体复苏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开始采取限制性的液体复苏疗法,这种方式应用于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中,作用机制不是输入大量的液体,反而是提供合适晶体的液量,为了各个重要器官提供供血的需求,维持器官运动[7]。该次研究得出,与复苏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复苏6 h、24 h、48 h后的BNP浓度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苏前相比,观察组患者48 h后的BNP浓度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苏前相比,两组患者复苏后ITBVI、CVP、MAP明显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苏前相比,对照组患者复苏6 h、24 h、48 h后的EVLW、PVPI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苏前相比,观察组患者48 h后的EVLW、PVPI明显升高,且EVLW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过对比分析,试验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准备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有效急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为88.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朝霞等人[8]选择50例急诊创伤患者进行治疗,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液体复苏,25例观察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得出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比对照组的80.00%高,研究结果与该次一致。
综上所述,将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应用于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各项指标,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急诊治疗有效性,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阳.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抢救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0):56-59.
[2] 张为,赵晓东.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液体复苏[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2):144-147.
[3] 贾炳学.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9,21(3):143-147.
[4] 李震宇,李鑫,龚德彰,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胸外伤为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临床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8,33(6):844-846.
[5] 谢德平.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3):64.
[6] 尤建权,于情,戴佳文,等.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0):1301-1303.
[7] 许硕贵.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损伤控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10):1076-1080.
[8] 罗军民.急诊手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创伤性休克效果评估[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132-133.
(收稿日期: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