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华,李进京
(佳木斯大学 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大学生是极富创新精神的群体,有憧憬有动力有激情,且不乏执行力,比起其他群体,大学生更具创业人的轮廓。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有关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支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新时代创新创业。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必须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通过采取持续对课程的多方位创新,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教育手段的转变等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毕业生需要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熟悉药物制备基本方法,具备药物生产技能和开发新药及工艺的潜力,将来从事医药产品的合成与工艺研究、医药产品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1]。药物合成是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持续不断地对该课程进行创新改革,必将有利于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很大部分会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领域从事医药产品的合成与工艺研究。这些行业所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配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余地,生产稳定期短,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2]。因此在药物合成实验中,引入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工艺优化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讲授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最利于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环节。例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入查尔酮的工艺优化实验内容(见以下方程式),学生自主设计合成路线,选择催化剂种类、配料比、溶剂种类及用量、反应温度等多个因素作为考察对象,设计正交实验,优化查尔酮的制备工艺。学生在透彻理解和充分掌握工艺优化的原理和过程后,可以以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或医药中间体为研究对象,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制备工艺路线,从而实现创新创业。
药物是一种特殊商品,用于治疗疾病和保障身体健康,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直接关系,确保药品质量尤为重要。药品质量、杂质种类及含量与所采用的制备工艺有密切关系,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掌握了药物合成路线的设计、工艺条件的优化、中试放大等方法和技能后,将成为化学制药领域的中流砥柱。为了保障药品的有效、安全和经济,防止药学从业人员受到利益的蛊惑,能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心中常存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很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力争做到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学全过程。
在药物合成实验教学中,存在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实验态度敷衍了事,疲于应付,实验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无目的性盲目机械操作等问题。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设想在实验教学中开设1次演示实验。讲解了基本实验原理后,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规范的实验操作,周密、细致地记录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解释实验过程中发生某些变化的深层次原因,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等,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总结实验经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学生自主实验,将演示实验中学习到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实践,规范自己的操作,提高实验水平。演示实验与学生自主实验可形成互为补充又密切联系的关系,对药物合成实验教学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是高校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3]。目前,实验课的授课方式依然为照本宣科式,老师把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全部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无需思考,按照流程做下来即可,甚至有的学生在做完实验后,还不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填鸭式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学生在此模式下,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4]。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站在了施教的主导位置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
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是国家、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对高校来讲,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任务。依托课程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推动创新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持续不断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