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2019-02-16 19:43:02黄世荣张鹏博
蚕桑通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托布津永康市果桑

黄世荣,张鹏博

(永康市经济特产站,浙江 永康 321300)

永康市1992年从广东引种“大十”果桑,2000年开始规模种植,现有果桑面积112.1 hm2,芝英镇四知村(由原来的继绪塘村、前山杨上村、前山杨下村等4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已规模发展到34.8 hm2,成为果桑生产专业村;永康市丽星农庄连片种植2.8 hm2,其中连栋大棚栽培果桑0.77 hm2,统一管理、品牌经营,成为新品种引进试种、设施栽培、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目前果桑产业发展及相关产品开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危害,桑椹菌核病是影响果桑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对果桑生产的危害日益严重。我们以这两个基地作为主要的试验、示范点,并结合全市的果桑生产情况进行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1 永康市桑椹菌核病危害情况

2000年春芝英镇继绪塘村连片种植了6.87 hm2“大十”果桑,2001年提早投产,没有用药,也没有发现白果病,但是2002年该村果农没有听从农技人员要求用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进行防治的技术指导,造成全部6.87 hm2果桑基本绝收的严重后果。2013年,永康市丽星农庄虽然用药(甲基托布津)浓度和时间合适,但工人没有按照技术人员喷药要全面周到的要求,喷药马虎了事,导致桑椹菌核病发病率28.3%,严重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几年来,每年都有几户甚至更多小面积种植散户因防治不当,严重发生桑椹菌核病,甚至绝收。

2017年是永康自2000年果桑规模种植以来,小面积种植散户桑椹菌核病严重危害的一年,零星种植户发病较多,但几个面积较大的基地基本不发病,可是2018年永康市桑椹菌核病暴发,在10年以上树龄的老果桑园中喷施托布津、多菌灵防治桑椹菌核病已基本无效。

1.1 2018年永康果桑发病情况及特点

1.1.1 发病面积大、程度高、损失惨重

据调查,全市75.7 hm2投产果桑的96%种植面积发病,损失六成以上的占89%。芝英镇继绪塘村岭脚畈及马舟坑畈10.7 hm2果桑园颗粒无收;石柱镇下杨村的29户4.2 hm2果桑普遍发生桑椹菌核病,21户2.8 hm2果桑损失在八成以上,甚至绝收。

1.1.2 树龄越长的桑园发病越严重

从全市范围看,2000年开始种植果桑的芝英镇继绪塘村、2007年开始发展果桑的石柱镇下杨村发病明显严重,而近几年新发展的芝英镇后杜村、前仓镇塘头村等地桑椹菌核病危害相对较轻。从局部看,继绪塘村和下杨村老果桑园和新果桑园病情明显不同,芝英镇继绪塘村2000年~2002年种植的岭脚畈及马舟坑畈10.7 hm2果桑园颗粒无收,而近几年农户自发种植的横塘下畈果桑减产40%~70%;永康市丽星农庄2007年种植的田块桑椹菌核病平均发病率89.1%,2011年种植的田块桑椹菌核病平均发病率53.6%,表现出种植时间越早的果桑园发病越严重的趋势。

1.1.3 桑椹肥大性、小粒性菌核病都严重发生

桑椹菌核病属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病原菌有3种:桑实杯盘菌、肉阜状杯盘菌和桑椹核地杖菌,分别引起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和桑椹缩小性菌核病。以前主要是桑椹肥大性菌核病危害,但根据笔者在整个果桑发病阶段的调查发现,2018年永康市发病桑园内三种真菌病害症状都有出现,桑椹肥大性、小粒性菌核病都普遍发生而且危害严重。

1.1.4 大棚果桑病情轻、露地果桑病情重

永康市丽星农庄的大棚果桑基本控制了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大十”果桑桑椹菌核病发病率仅为2.1%;而露地果桑同样用1000倍甲基托布津防治三次,还是发生严重的桑椹菌核病。从全市范围来看,芝英镇后杜村、前仓镇塘头村等地采用避雨塑料大棚种植的果桑平均发病率也在5%以下,基本控制住了桑椹菌核病,而芝英镇继绪塘村、石柱镇下杨村、西城街道柘坑口村、象珠镇泉头村、唐先镇前镀金村等露地栽培的果桑发病普遍严重。

1.2 2019年永康果桑发病情况

吸取2018年的教训,2019年芝英镇四知村继绪塘自然村86%种植户用健达等新药剂防治,其桑椹菌核病发病率低于13%,而其余几户用甲基托布津防治的都绝收;邻近的前山杨上村(自然村)、前山杨下村(自然村)91%种植户用甲基托布津防治的也都绝收,少数种植户用健达等新药剂防治的情况明显不同,桑椹菌核病发病率低于16%;石柱镇下杨等老果桑基地和老的零星种植散户情况类似,用甲基托布津防治的都严重发病,用健达等新药剂防治的基本控制了桑椹菌核病的危害。

2 桑椹菌核病暴发原因分析

2.1 花期前后天气影响病菌的繁殖、传播、感染

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条件关系密切,若春季多雨、土壤潮湿有利于菌核萌发,产生的子囊孢子多,发生桑椹菌核病的风险加大。从永康市气象局提供资料表明,2017年3月份永康有21 d雨日,特别是从3月10日~3月29日的20 d之内有17 d降雨,平均温度11.6℃,2017年3月份的低温阴雨天气有利于桑椹菌核病发生。

2018年3月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平均气温15.2℃,比常年偏高3.5℃;4月气温较常年显著偏高,平均气温20.4℃,较常年显著偏高2.6℃,雨量略偏多,月降水量173.4 mm,比常年略偏多22.5 mm,雨日较为连续,降水主要集中在中下旬,这种反常的降水分布和气温变化为病原菌菌核的萌发和子囊孢子的萌发、传播、侵染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果桑花期前的连续降水,使得露地栽培桑园地面保持在较高湿度,同时该阶段白天最高气温多数在15℃~25℃之间,这也是桑椹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较快的适宜温度。

2019年3月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月平均气温13.6℃,较常年明显偏高1.9℃;雨量偏多,月降水量206.0 mm,较常年偏多三成以上,其中上旬60.4 mm,较常年明显偏多18.2 mm,中旬13 mm,不足常年三成,下旬132.6 mm,是常年(63.2 mm)的2.1倍;日照时数接近常年,月雨日17 d,较常年(18.2 d)略偏少。4月气温较常年偏高,月平均气温19.2℃,较常年明显偏高1.9℃,其中上旬气温17.7℃,偏高1.8℃,中旬气温18.3℃,偏高0.8℃,下旬气温21.6℃,偏高1.6℃;雨量略偏多且分布不均匀,月降水量170.1 mm,较常年略偏多一成,月雨日18 d,较常年(16.4 d)略偏多。

从永康市2017年~2019年三年的天气以及桑椹菌核病的发生、危害情况看,开花前后阴雨是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2017年3月份的低温阴雨天气有利于桑椹菌核病的发生,2018年和2019年的温暖多雨天气更有利于桑椹菌核病的暴发。

2.2 桑椹菌核病用药期遇多雨天气,严重影响防治效果

桑椹菌核病的防治主要是在花期,而且初花期的第1次用药最为关键,药物防治效果最好。2017年永康露地果桑3月21日初花,第1次用药防治。但3月18日~3月31日的14 d里,只有23日、26日、27日3d整天无雨,花期第一次施药后遭遇连续阴雨,显著降低药剂防效,是这年桑椹菌核病大面积暴发的原因之一。

2018年永康露地栽培的果桑大部分在3月17日~18日进入初花期,正好遇上3月18日~20日的连续小到中雨天气,初花期第一次用药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有经验的农户提前获知天气变化后,提前进行了施药,但3月14日~16日的阴雨天气同样使得药效大打折扣,而且3月12日~15日的日平均气温都在18℃以上,有利于子囊孢子的萌发、传播和侵染。

2.3 桑椹菌核病病菌对常用杀菌剂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日益减弱

长期单一使用一种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性,导致防治效果日益减弱。永康市在2016年以前,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杀菌剂防治3次,就能有效控制桑椹菌核病,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但由于长期使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等常用杀菌剂,桑椹菌核病病菌的耐药性增强,田间防治效果逐渐变差,尤其是在种植树龄10年以上的老桑园中,效果更差。2018年永康市大面积暴发桑椹菌核病,并且种植时间越长发病越严重。芝英镇继绪塘村2000~2002年间种植的岭脚畈及马舟坑畈果桑共10.7 hm2,个别农户为了保险起见,提高了药剂浓度,用150倍浓度的甲基托布津防治三次还是全军覆没,2019年的生产实际情况更说明了这一点。

2.4 没有掌握好用药时期,影响防治效果

掌握好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最佳用药时间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的关键。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的时期,一般在桑树初花期至盛花期分3~5次进行,主要应根据上年度桑园内该病害的发生程度和药剂有效期以及开花期的气候条件而定。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生产上对桑椹菌核病实施化学防治的适宜时期在桑树初花期、盛花期、盛花终期。2017年部分小面积种植散户用药防治时间偏迟1 d~2 d,有些小面积种植散户打药没有全面周到(要求每朵花都喷到),就高发桑椹菌核病,后果比正常年份严重得多。

2.5 农业措施的防治效果有限

2017年桑园深耕、农用薄膜覆盖地面等农业措施的防治效果,比正常年份明显差。桑树发芽初期桑园深耕、桑树开花期间浅耕断菌丝,不采取其它防治措施,“大十”果桑桑椹菌核病发病率62.2%,比2013年的47.3%高14.9个百分点;在桑树开花前用农用薄膜覆盖地面,不采取其它防治措施,“大十”果桑桑椹菌核病发病率46.3%,比2013年的40.2%高6.1个百分点,发病率还是很高,严重影响桑果产量和经济效益。

3 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的试验、探索与实践

3种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侵染循环与发病规律基本上相似,感病桑椹内的病菌菌丝发育形成黑色菌核。菌核掉落地面后大多数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菌核上产生1至数个子囊盘,许多菌核的子囊盘伸出地面,很快发育成熟,以子实体发芽方式产生子囊。每个子囊内藏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顶端的孔口喷发出来。由于每一个子囊盘释放出来的子囊孢子数量非常多,喷发出来的子囊孢子常形成孢子云随风飘散,从而大面积地传播。此时期,桑花正好开放,子囊孢子在桑花的柱头发芽,侵入花器。花器被感染的花被继而肥大,果实肿大。

3.1 农艺防控措施试验

菌核的子囊盘萌发率随着所处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所以可在桑树开花前对桑园土壤翻耕一次,压制子囊盘出土。在2月中下旬子囊盘出土前,用农用塑料地膜大面积覆盖桑园地表,可避免土壤中病原菌飘散到桑花。笔者于2013年进行了如下“大十”果桑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治试验:

处理1:在3月上中旬桑树发芽初期进行桑园深耕,将病原菌深埋土中,同时在桑树初花期间浅耕除草以铲断菌丝。处理2:在桑树开花前用农用薄膜覆盖地面,不采取其它防治措施。处理3:在桑树发芽初期进行桑园深耕、桑树初花期间浅耕断菌丝的基础上,再在桑树开花期间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1000倍液喷花1次。处理4:在桑树发芽初期进行桑园深耕、桑树初花期间浅耕断菌丝的基础上,再在桑树开花期间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1000倍液喷花2次。处理5: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1000倍液防治3次。

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47.3%,处理2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40.2%,处理3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12.3%,处理4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0.6%,处理5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1.1%。

2017年笔者再次进行了同样处理的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治试验,结果处理1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62.2%,处理2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46.3%,处理3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21.8%,处理4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6.7%,处理5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3.1%。以上试验结果显示,2017年的综合防治效果明显比2013年的差。

3.2 新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效果

由于长期使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等常用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桑椹菌核病病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防治效果一年比一年差,迫切需要筛选出能替代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杀菌剂,提高桑椹菌核病的药剂防治效果。为此,笔者在2012年、2014年选择在蔬菜上防治菌核病效果较好的6种药剂在果桑上试验,效果都不理想,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都高于50%,远远不及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2017年桑椹菌核病的危害使得筛选出能替代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杀菌剂更加迫切,2018年春期选择4种市场上销售的防治真菌病的药剂进行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效果试验,从田间初步试验效果来看,50%啶酰菌胺1250倍液防治三次,桑椹菌核病发病率仅为1.29%,且不产生药害,能有效防治桑椹菌核病,继续试用效果稳定后可以逐步推广。

3.3 不同果桑品种抗菌核病能力的比较试验

2006年以来,引进“红果1号”、“红果2号”、“白玉王”、“桂花蜜”、“8632”、台湾果桑“72C002”、“红玛瑙”、“日本果桑”、“安杂 8 号”、“蜀果桑”、“陕9302”等20多个果桑新品种,进行适应性栽培试验,通过几年的试验、观察,不同的果桑新品种抗菌核病能力存在差异,台湾果桑“72C002”较好,“大十”果桑较差。2011年对同一开花期的7个品种调查对比,台湾果桑“46C019”的单株感病果率最低为23.2%,“大十”果桑的单株感病果率最高达92.7%。

3.4 果桑设施栽培

永康市丽星农庄2007年建设连栋钢架大棚种植果桑,果桑大棚栽培避免了雨水直接淋到桑树,而且有利于在防治适期使用杀菌剂,不受雨天不能用杀菌剂防治的影响,同时减少了大棚外病虫害对棚内果桑的侵害,提高防治效果。

2011年永康市丽星农庄露地栽培0.13 hm2桂花蜜,2013年和2014年生长发育和结果情况基本正常;但2015年开始表现病态,产量、品质不理想,特别是2016年叶片和桑果严重发黑,没有收成;2017年新搭建了钢架避雨棚加盖防鸟网,亩产量达622 kg,但作为对比的没有安装避雨棚、露地栽培的桂花蜜大部分叶片和全部桑果发黑,还是没有收成。以上情况表明,桂花蜜需要避雨栽培,否则没有效益。

2018年永康市丽星农庄的大棚果桑基本控制了果桑菌核病的发生,“大十”果桑桑椹菌核病发病率仅为2.1%;而露地果桑同样用1000倍甲基托布津防治三次,还是发生严重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为53.6%。这表明其他品种果桑也需要避雨栽培。

4 桑椹菌核病的防控对策

4.1 加快果桑品种的选育与更新

长期以来,“大十”是我国果桑种植的主栽品种,该品种萌发能力强,生长旺盛,高产稳产,果味浓厚,酸甜可口,汁多无籽,适合鲜食,但易感染桑椹菌核病,易受冻害,枝条柔软,挂果后易倒伏。“大十”果桑从1982年育成后,栽培历史已达37年,在我国现在生产推广的果桑品种中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笔者进行的果桑新品种栽培试验结果,综合评价最好的还是“大十”。桂花蜜虽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又有桂花香味,果白色,很有特色,但丰产性不如“大十”,可作为观光园的辅助品种发展;台湾果桑72C002对桑椹菌核病的抗性较强,栽植第3年亩产桑果可达2023 kg,比“大十”果桑的高出30.5%,同时果实耐贮藏性好,成熟后采摘的果实一般可存放3 d~4 d,比“大十”果桑的多2 d~3d ,但台湾果桑“72C00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9.6%,大大低于“大十”果桑,酸度偏高,鲜食性差,不宜大面积发展。目前生产上,“桂花蜜”、“白玉王”、“红果2号”、“台湾长果桑”等品种只是生产经营者为了吸引游客进行的特色化种植,推广面积非常有限。果桑的发展和产业化开发迫切需要尽早选育出产量、品质和“大十”相当,而抗(桑椹菌核)病性比”大十”强、果实较耐贮藏的果桑新品种。

4.2 调整种植密度,降低果桑园湿度

桑园密度过大,保留枝条太多,容易造成桑园湿气过重,有利病菌繁殖。果桑种植密度与栽培模式有关,一般建议露地栽培每667 m2种植300株~400株;大棚栽培每667 m2种植256株~333株,可保证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对于已经成型的果桑园,如果密度过大,可以通过适当减少留枝数,控制每667 m2总枝条数在3000根左右。对于新发展的果桑园,如以果农自行采摘收获为主的,密度为每667 m2种植300株~400株,可以获得高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如果是以观光采摘游为主的,密度可降低到每667 m2种植150株~200株,以方便游客采摘,又有利于桑椹菌核病的防控。

4.3 避免在桑园周边栽种易感病作物

桑椹菌核病的病原核盘菌的自然寄主有32科160多种植物,除常见的十字花科植物外,还有向日葵、莴苣、柑橘、白菜、甜菜、豆科作物等。如桑椹肥大性菌核病病菌与油菜菌核病病菌的子囊孢子能交又感染寄主植物。因此,种植果桑的桑园不能间作油菜,并避免在桑园周边种植草莓、大豆、向日葵及十字花科作物,以减少菌核病的交叉感染。

4.4 大力推广果桑设施栽培

大棚栽培、避雨栽培是现代高效果业发展的热点方向。大棚果桑栽培能提前上市,抢占先机,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由于前期建造大棚成本费用高、管理技术难度大,面积一直难于扩大。而避雨栽培由于成本低、管理方便,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设施栽培技术。永康市前仓镇塘头村、芝英镇后杜村等产区的果农已经开始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果农在雨季将避雨棚顶膜拉起,加强通风,能有效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果桑开花期桑椹菌核病药剂防治效果,又能够减少雨水冲刷,减轻落果损失,保证桑椹品质。对于个体户、家庭农场等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的生产主体,避雨棚内加盖一层塑料薄膜可以实现增温保温作用,起到等同于温室大棚设施栽培提早上市的效果。

4.5 加强桑椹菌核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仅通过桑园深翻、花期浅耕断菌丝、地膜覆盖等农业措施虽然能起到一定预防效果,但发病率仍然很高,化学药剂防治仍然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由于长期使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等常用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桑椹菌核病病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防治效果日益减弱,尤其是在种植年限长的老桑园防效更差。因此,迫切需要筛选出能替代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杀菌剂,提高桑椹菌核病的化学防治效果。50%腐霉利、40%菌核净虽然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发病率还是很高,不宜推广。据金华市技术部门试验,健达、露娜森等新型杀菌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有良好的效果,可以进一步进行示范。农技部门、科研院所应该加强桑椹菌核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更多能替代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并且具有生产实用价值的新药剂,实行交替使用,延长药剂的有效使用期。

4.6 指导果农科学施药安全防控

桑椹菌核病是病原菌侵染雌花柱头而引发的,化学防治的适宜时期在桑树初花期、盛花期、盛花终期,初花期开始施药,隔5 d~7 d喷药1次,连续防治3次,是目前采用杀菌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最常用的方法,用药3次以上而且在谢花期及以后用药,防效没有明显提升。

在生产实践中,准确判断果桑发育时期进行第1次施药是关键,一般在雌花柱头有10%变白时即可开始喷药。第一次施药后,应及时关注当地降水、气温等变化和果桑生长发育情况,灵活掌握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喷药时间。同时,要科学配比药剂浓度,严格把握施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确保桑椹的质量安全性。为尽量降低病菌耐药性,建议隔年轮换交替使用杀菌剂。

4.7 科学使用除草剂杀灭桑椹菌核病病原菌

除草剂对桑椹菌核病病原菌子实体具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以95%草甘膦375倍、500倍、625倍稀释药液喷酒桑园土表,可以有效地控制桑椹菌核病病原菌子实体在早春时期的萌发生长,并能杀灭子囊盘内的子囊孢子,对桑椹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春天也是杂草旺盛生长期,选择好时机用草甘膦稀释药液喷酒桑园土表,可以起到除草和杀菌的双重作用。

猜你喜欢
托布津永康市果桑
文学入画六人行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4:16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3:24
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胡志刚 典藏
宝藏(2020年5期)2020-10-17 08:02:54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四川蚕业(2020年2期)2020-07-10 03:14:50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果桑新品种引种试验及性状分析
蚕桑通报(2015年2期)2015-12-15 00:41:56
不同药剂及其组合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试验
60Coγ射线辐照降解多菌灵、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