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医学公共课教学研究部,广东 广州 510520;2.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很多理论知识以及科研创新成果都需要通过实验室实践工作获得。实验室在现代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的规模、水平、等级、使用效果也直接反应出学校的办学水平高低[1]。随着教学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多学科全方位发展,高校实验室在为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提供重要保障作用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教育发展的形式下,如何将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已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重要的任务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实验室的建立必须切合学校的发展方向、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科研重点等,根据需要合理地规划实验室,然而部分高校存在场地及资金紧张等诸多限制因素,这就要求实验室的建立应该更加科学合理。建立实验室前,必须组织专家对实验室建设进行可行性论证会,根据学科特点、学生人数、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等多个指标对实验室的可持续性使用做出长远规划,确保实验室能够被充分高效地投入使用。对专业性较强的大型仪器设备,学校应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充分论证,论证通过后方可开展招标采购程序。所购仪器设备应遵循技术较新、功能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其前瞻性[2],避免造成设备使用率低或闲置等资源浪费的情况。
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方法也应与时俱进,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高校应建立开放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实验室使用信息统一放到共享系统平台,让全校师生对实验室资源共知共享。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将实验教学管理、学生预约和使用实验室、试剂购买与存放等多方面联系起来[3],统一调配,如此将有利于学生快捷高效地获得实验室资源。
实验室的设备资源也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仪器设备采取“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分工管理、合理调配、管用结合”的原则[2],建立健全规范的实验室仪器管理规章制度。对普适性仪器如计算机实验室等,可根据不同院系的使用需求统一调配,针对专业性较强的仪器尤其是大型贵重仪器,指定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将仪器信息统一纳入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的共享平台,按照规定程序完成从使用培训、申请、使用到使用完毕登记等一系列规范操作,使仪器设备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积极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有助于促进新时代形势下的实验室发展,建设利用率高的实验室。
受传统的本位意识的影响,很多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在使用时都陷入了“专人专用”的封闭式局面,同时一些实验室由于功能、类型的差异,专业性强,普适性不足,使得实验室的使用效益发挥有限[1]。每年只使用几个月甚至几周,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率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4]。通过实验室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开放共享以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对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教学及科研服务方面的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综合性高校,各院系建立的实验室均有其不同的教学功能,除了基础的教学型实验室还有用于创新的科研型综合实验室。根据这些实验室的功能差异,学校可以将实验室资源进行统一整合与信息共享,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平台,打破专业学科壁垒,向全校师生开放。例如有些文科学生可能对理科的实验感兴趣,而理科学生对文科的实验感兴趣,他们可以借助开放实验室的平台,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体验、交流、实践和创造,这样在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实验室一般为课程化的,即每一门课程设置一个实验室,实验室只为该课程服务,功能单一,相对独立,这样的模式不利于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开发和使用,实验室也产生了很多的空闲时间,造成实验室资源的浪费。功能化实验室是根据仪器设备的功能进行分类的实验室,所有实验室和仪器不再隶属于哪一门课程,而是根据仪器设备的功能组成实验室。明确各个实验室所能完成的实验类型、实验项目[5],按照教学任务需求统一分配实验室资源,针对全校师生全年开放,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也避免了实验室空闲的问题。实验室的功能化为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
实验室建成之后在使用过程中,能否达到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时的要求,能否充分发挥出实验室使用效益,需要依靠实验室评估体系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不合格的实验室要限期做出整改,直至达到评估体系要求方可继续使用。
实验室使用评估体系的制定应结合各个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特点,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和统计学资料的分类要求,各项指标要针对实验室工作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统计的科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确保评估的有效性和可信度[6]。对于基础教学类实验室,评估方法主要以每个学期上课的人时数和开放率为主要评估指标。人时数即每个学期在此实验室上课的学生数乘以上课的课时数,开放率计算方法为开放的一个学期上课的课时数除以实验室满课时数。根据评估项目指标,对实验室使用不达标或者实验室使用过度饱和的情况均应要求做出相应整改措施,确保实验室高效有序地投入到教育工作工程中。
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仪器的使用评估主要根据仪器开机运行时间、对外开放次数等指标完成。新建高校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实验室仪器设备仅能达到《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基本要求[2],但是在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资金又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在满足生均设备量这项办学条件要求时显得捉襟见肘,以至于一些陈旧老化甚至无法使用的设备报废滞后,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在设备仪器评估过程中,对于老旧仪器的淘汰是否及时也是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只有通过科学的、完善的实验室使用评估体系定期对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才能保证实验室高效地投入到使用过程中,提高实验室使用率。
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的培养在实验室管理的改进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实验人员在高校中往往不被重视,待遇低下,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会严重制约实验室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各高校在对实验室管理队伍人员的聘用上应采取严格的要求,确保管理人员拥有足够的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够满足实验室设备管理和更新的技术需要。其次,高校必须定期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到国内优秀的高校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相关的实操技术,开阔视野,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时俱进,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养[1,7]。最后,要加强实验室人员的责任意识,时刻保持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热情,爱护仪器,这样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总而言之,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高校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效能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进已给予高度的关注,尤其对于提高利用率方面尤为重视,为了保证高校实验室的发展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是十分有必要的。文章针对高校实验室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相应措施,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使实验室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