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重视艺术教育,提出了“艺术之环境”“知情意统一”“艺术的兴趣”“艺术教育献身”等理论观点。在他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展幼儿园昆曲特色教育:创设昆曲特色环境;调动幼儿对昆曲活动的兴趣;开设昆曲园本课程;提升教师昆曲艺术素养。
关键词:艺术教育;幼儿园;昆曲特色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最终目的是“创造真善美之人格”,提出了“五大培养目标”,而其中“艺术的兴趣”,就是艺术教育,是教育环节中的重要内容。陶行知先生的艺术教育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他认为“生活是艺术,艺术源于生活”,离开生活的艺术教育是不会深入人心的。我园所处的千灯古镇是昆曲的发源地,我们通过昆曲的特色教育,帮助幼儿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激发他们的素质潜能,让每个孩子过“过艺术的生活”。
一、 “艺术之环境”——创设昆曲特色环境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创造艺术之环境”,他十分重视利用环境的熏陶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美的感受。在幼儿园大门处,我們放置了昆曲动漫《粉墨宝贝》中粉粉和墨墨的卡通形象。在走廊里创设了“昆曲小苑”的主题环境,走廊顶部是“牡丹亭”的造型,走廊两边的墙面上则划分了若干单元,展示了昆曲的各个元素,有昆曲代表作的剧照,如牡丹亭、西厢记、十五贯、长生殿等;有戏曲的角色图片,如生、旦、净、末、丑;有昆曲服饰和头饰手工艺作品;还陈列了戏曲表演兵器等内容,这些美轮美奂的昆曲元素,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色彩鲜明,古风古韵的视觉享受,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加深对昆曲的理解。
在班级游戏环境中,大班孩子们仿照古镇中的“古戏台”搭建了自己的小戏台,戏台两边点缀着华丽的宫灯和镂空的屏风,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如旧衣服、丝带、毛根、泡面碗、卡纸等等制作了昆曲的表演服饰和头饰,投放在小戏台游戏中,鼓励他们大胆模仿、表演。
二、 “知情意统一”——调动幼儿昆曲活动兴趣
陶行知强调:“生活注重现实。”“主张知情意融为一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和保证。”所以我们要从幼儿的兴趣着手,巧妙地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积极参加昆曲特色活动的欲望。
动画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呈现形式,因此在向幼儿第一次介绍昆曲的时候,我们通过播放动画《粉墨宝贝》,借助卡通形象“粉粉”和“墨墨”的视角带领幼儿进入昆曲的世界,激发他们对昆曲的好奇心和兴趣。在《美丽的昆曲头饰》欣赏活动中,重点是让幼儿欣赏头饰中不同正凤和偏凤的造型,获得审美体验,积累审美表象。如果单纯地只是欣赏,就会很单调无趣。这时,我们在欣赏后阶段里加入幼儿创作表现的环节,让幼儿去制作一个昆曲头饰,利用毛根凹出正凤和偏凤的不同造型,搭配亮片、羽毛装饰到头套上,最后孩子们带上头饰演一演,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沉浸在昆曲活动的快乐中。
三、 “艺术的兴趣”——开设昆曲园本课程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培养手脑双全、志愿自立的儿童”,而这样的儿童应具备“艺术的兴趣”。我们将昆曲特色融入幼儿园主题教育中,培养幼儿正确的、健康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认识到祖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围绕“昆曲”这一主题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多领域渗透,如社会活动《认识昆曲》,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昆曲的发源地及生、旦、净、末、丑角色;美术活动《昆曲脸谱》鼓励幼儿用水彩创意添画脸谱图案;音乐活动《牡丹亭》让幼儿欣赏牡丹亭的曲调特点,学习一个简单的表演动作;语言活动《念白变变变》则是将昆曲中简短易懂的念白改编成儿歌;等等,原来“昆曲”不仅可以唱,还可以演、可以画、可以说、可以做。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之一,幼儿园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等都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昆曲艺术教育与幼儿各类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可以使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昆曲艺术的经验,同时还能丰富各类游戏活动的内涵,使各类游戏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昆曲艺术教育的功能。如,在表演游戏中,我们师生一起扮演昆曲艺术中的角色。表演昆曲片段;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开展了“脸谱制作坊”“昆曲票友吧”等主题活动;在户外游戏中,我们组织幼儿走圆场步、矮子步,开展体育情景游戏。
四、 “艺术教育献身”——提升教师昆曲艺术素养
陶行知还对教师提出要求,合格的教师需有良好的艺术情趣,才能指导幼儿艺术活动。教师对昆曲的掌握和理解,直接影响到幼儿园昆曲特色活动开展的质量,以及幼儿对昆曲活动的兴趣、感受。通过定期培训、教学观摩、专题研讨、教案交流等活动,提高教师组织昆曲教学的能力,树立创造意识,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手段对幼儿进行昆曲教学,培养幼儿对昆曲的兴趣和喜爱之情。
(一) 走出去
我们组织教师参观昆曲创始人顾坚的纪念馆;去“古戏台”寻找表演老师教授昆曲表演的简单身段动作,学习昆曲的精气神等等,通过参观学习,身体力行,让老师们亲身体验到昆曲的魅力。
(二) 请进来
我们利用周边资源,与小学合作,邀请“小昆班”老师来园开展昆曲历史小讲座;邀请专业昆曲老师进行经典曲目赏析讲解等,这些专家讲座更好地帮助了老师们理解昆曲的精神内涵,挖掘昆曲的教育价值。
(三) 昆曲特色教学研讨
为了提高昆曲特色教学活动质量,我们定期进行昆曲教学活动研讨,如开展“一课三研”“昆曲实践展示课”等,老师们相互合作交流,挖掘昆曲的教育价值,从教案、过程、方法等方面精心设计,采用游戏化、趣味性强的手段开展昆曲特色教育。
昆曲作为“百戏之祖”,是一项博大精深的艺术,想让孩子们来理解它的精髓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并不指望全体幼儿都来接受昆曲,更不是为了培养昆曲人才,而是希望通过昆曲这个窗口能让他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基本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昆曲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陶行知.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陶行知全集:第四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460.
[2]陶行知.戏剧与教育,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283.
作者简介:叶琪,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千灯镇淞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