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一)高职旅游专业课背景
当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和全国其他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基本雷同,没有一门结合贵州省省情的特色专业课。随着全国导游资格证的改革,之前的《贵州导游基础知识》也被取消,使得学生对贵州省旅游资源及贵州旅游概况比较陌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贵州省山地资源为依托,开发具有贵州特色的《山地旅游》课程很有必要。
(二)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背景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主要以导游和计调为主,主要就业地方在贵州,所以让学生了解贵州旅游基本情况很有必要。随着高职院校招生渠道的增多,学生的基础水平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通过高考和“3+2”升学上来的学生,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特别是“3+2”升学考试上来的学生,中职阶段基本上学的都是轨道专业,在没办法继续就读轨道专业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这部分学生不仅没有任何旅游知识基础,而且对该专业有抵触情绪,所以使得专业知识的开展更是難上加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贵州相关高校应开设一门结合贵州实际的课程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更切实际的专业知识让学生认识这个专业、认识贵州,使其形成最基本的旅游专业思维,这对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具有很好的衔接作用。
(三)贵州省山地旅游资源背景
贵州拥有复杂多样的山地旅游资源,山地和丘陵占了整个省总面积的92.5%。乌江、南盘江、北盘江等河流分布在境内,当这些河流遇上崎岖不平的山地时就构成了壮观的峡谷、瀑布、高原湖泊等壮丽的真山真水景观。依托贵州优质的山地旅游资源,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2016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均在贵州召开。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目前唯一的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国际旅游合作交流的重要举措。这样将贵州山地旅游和国际接轨,提高了贵州山地旅游的知名度。
此外,贵州还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全省有17个世居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多以姓氏聚居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村寨。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山地旅游资源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山地旅游文化。近2年全国各地夏季高温之时,贵州省省会贵阳夏季平均温度23.2 ℃;来贵州避暑度假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贵州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对高质量旅游人才的需求也随着增多。
(四)政治政策背景
贵州地处我国西部,是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的省份。随着国家脱贫攻坚大力度的开展,一系列脱贫政策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和旅游最密切的就是交通的改善和旅游扶贫。发展山地旅游不仅有利于合理开发贵州旅游资源,而且还是贵州脱贫攻坚路径之一。发展山地旅游,被写入省、州“十三五”规划纲要,成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战略路径。
(五)市场背景
现在的旅游市场处于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过渡阶段,新兴旅游方式层出不穷,如海洋旅游、自驾车旅游、房车旅游等新业态正在成为引领旅游消费增长的重要领域。此外,为了轻松自如享受假期,带着帐篷去旅游正在成为中国人旅游休闲的新时尚,“帐篷游”市场在逐渐壮大,一批户外俱乐部、高校户外社团、登山社也应运而生。在这个消费结构的变化下,拥有优质山地旅游资源的贵州成为了最佳旅游目的地。
我校旅游专业2010年才开设,旅游职业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专业教师有40%是从其他学科转型过来的,10%学的是人文地理专业,剩下的50%虽然是学的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大多数都是本科或研究生刚毕业就来就职,没有在相关旅游行业的从业经验,所以总体来说对于旅游行业和旅游市场发展情况是模糊的,这样的模糊导致其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和社会脱节的。学生的实践知识学习全靠大三上半年,一是半年的时间较短,学生没办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消化,二是学生实习完以后就直接毕业了,没有办法把实践的东西再上升到理论,升华为自己独有的专业技能。针对当前我校出现的课程结构设置失衡等问题,我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首先要摆脱“模式化”,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程设置结构应“接地气”本土化,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适应当下旅游市场需求,而不是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课程体系。总的来说,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方向性原则。新时代新形式情况下,旅游职业的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离不开新形势下国家的政治政策导向,也离不开各院校各自的人才培养方向,我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是为贵州将来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从业者,实现贵州旅游人才红利。
第二,合理性原则。课程体系作为学校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既要符合专业自身的规律,也要符合教学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我校建立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能忽略我校学生整体基础知识差、专业知识薄弱,甚至没有任何专业知识背景的情况。
第三,可操作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条件,而且旅游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旅游专业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所以是否具有完备的实践教学条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贵州到处都是山地旅游资源,这使我校实践教学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而且还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深入了解山地旅游。
在论证课程山地旅游开发背景及开发体系的条件下,本课题开发的山地旅游校本课程教材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一)搜集资料
校本课程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美发达国家,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从教师的特长出发,依学校的办学特色开发校本课程,适应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贵州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山地旅游资源优势,这为学校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大量的宝贵资源,地方课程要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职业教育的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写贵州山地旅游资源的书籍,但是相关的论文却有不少已经发表出来了,所以人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可以搜集相关论文资料对贵州山地旅游资源进行整理,另外,还可以查阅大量的国内外山地旅游资源和书籍,特别是云南、四川重庆这3个地方同属云贵高原,地形地貌也和贵州比较相似,所以可以借助这些省对山地旅游的研究来找准贵州的定位。总之,学校应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同时,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山地旅游课程。
(二)编写教材
学校应设置编写组员,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模块进行开发。步骤可分为一下几步。
1.分类编写。教师在编写山地旅游校本教材时,要将材料整理成知识点,挖掘基本技术元素,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例如,将山地旅游基本理论、内涵、特征类型等知识与贵州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编入地方山地旅游教材,立足于旅游专业课程标准,落脚于课堂教学实践。也可以课时为单位编排,按照课堂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材编排要以学生学习需要为中心,关注学生兴趣及心理发育规律。
2.引导学生参与。教师应激发学生调查研究身边山地旅游资源兴趣,并根据各个地方山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来开展设计不同的山地旅游活动项目,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喜爱,满足其探究愿望,开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教学。
3.教材形式丰富多彩。教师应在校本教材中多用一些图文并茂、贴切生活实际的案例,并合理利用现代网络和影像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亲身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贵州旅游资源的无穷魅力。教师还根据学生的需要,利用搜集的文本和图像资料,把山地旅游资源分为几个单元,示例如下。
第一章 山地旅游资源
第一节 山地旅游资源的类型
第二节 旅游山地的分类
第三节 山地旅游资源开发
第二章 山地旅游市场研究
第一節 山地旅游者类型
第二节 国外著名山地旅游市场结构与旅游者消费特征
第三节 中国山地旅游市场结构
第四节 中国山地旅游者消费特征
第三章 山地旅游产品开发
第一节 山地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
第二节 贵州山旅游产品开发案例
第三节 山地旅游产品类型
第四章 国内外山地旅游发展
第一节 北美山地旅游
第二节 四川地旅游
第三节 云南山地旅游
第五章 山地旅游地生态健康
第六章 贵州山地旅游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第七章 山地旅游地水土保持
山地旅游课程开发作为我校旅游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在适应当下旅游市场背景、学生专业背景、贵州旅游资源背景下开发本课程能有效联系学生实际情况,激起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专业认知。但是囿于该课在实践过程中对有些山地旅游开发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所以,完善整个课程体系建设,设置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块,加强各个山地旅游课程和其他课程环节的联动研究还有待继续探讨。
(作者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