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桃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吕梁市离石区地处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中段西侧,吕梁山腹地,地势东部高而宽,西部低而窄,境内山多川少,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0%。下辖7 个街道、2 个镇、3 个乡,共12 个社区、193 个行政村,行政区域总面积1 324 km2,总人口32.49 万人。
东川河流经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属黄河水系,东西流向,于离石区西部与北川河等汇入三川河。河道全长67 km,流域总面积952.2 km2,河床平均纵坡为1.4%。河床糙率为0.025~0.029。在当地被人们称为离石人的母亲河。
东川河蓄水改造工程是吕梁市委市政府为恢复由于“供热覆盖工程”破坏了的原东川河蓄水工程,为使吕梁市城区段环境重现昔日山水相畔,河湖相映的湖光山色而提出的。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改造)蓄水坝、修复河床衬砌、重点段亮化(喷泉)。
习总书记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吕梁市响应总书记号召,对市区实行集中供热全覆盖、优质煤替换逐步推进,使市区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逐步提高,居民对生活的追求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从物质型转为精神型,生态休闲正在成为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东川河蓄水工程改建正好可以满足人们对户外休闲的需求。
吕梁市按照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对市区实行集中供热全覆盖,为了对市内交通不造成较大影响,将热力管线布置在东川河河道内,热力管线箱涵建成后,因地制宜形成了亲水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工程区的整体形象,给历史悠久的离石增添无穷活力;恢复东川河蓄水工程后,增加的喷泉、水帘景观,丰富了离石的自然景观,形成新的旅游资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可带动吕梁市经济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重现离石区山水相畔,河湖相映的湖光山色,进行“东川河蓄水改造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防洪、恢复蓄水景观、改善水生态环境。
首先,对河道的防洪安全进行复核,对不满足要求的河段进行相应设计;其次,在满足防洪安全及河道内已建亲水步道(供热管线箱涵)日常使用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蓄水坝位置、蓄水位和设计坝高;对供热管线施工过程中破损的河床衬砌进行修复,满足蓄水功能;再次,在吕梁宾馆段布置喷泉、在东川河桥上游侧、石州桥下游侧布设水帘,并进行相应的亮化设计。
一是对不满足防洪标准的堤防段加高改造;二是新建蓄水坝,沿河布置25 座蓄水坝,形成梯级蓄水景观;三是修复河床衬砌,对治理范围内部分破损的河床衬砌进行修复,修复面积17.2 万m2,满足蓄水功能;四是亮化工程,在吕梁宾馆段21#坝和22#坝间的河道北岸布置长300 m 的喷泉,并在东川河桥上游侧、石州桥下游侧各布设一道68 m 的水帘。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以及《吕梁市总体城市规划》,防洪标准为50 年一遇洪水。本次工程改造采用防洪标准与改造前相同,即防洪标准采用50 年一遇洪水设计。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相应堤防的工程级别为2 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的规定,按蓄水量划分,蓄水坝为Ⅴ等,按5 级建筑物设计。
根据现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枢纽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确定为7 度。
工程治理范围东起沙会则大桥上游200 m,西至龙凤桥下游100 m,途径高崖湾桥、永宁桥、东吊桥、石州桥、东川河桥、西吊桥,全长约5.7 km。治理段河道内布置了25 道蓄水坝,形成连续水面,回水长度5.2 km,蓄水面积38.2 万m2,蓄水量共50.9 万m3;在吕梁宾馆段(东川河桥和石州桥之间)北岸布置300 m 喷泉。在东川河桥东侧和石州桥西侧布置2 道水帘,水帘长2×68 m。工程拟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范围是龙凤大桥下游100 m 至永宁桥下游90 m,长度2.9 km;二期工程范围是永宁桥下游90 m 至沙会则桥上游100 m,长度2.8 km。
根据地质勘察成果和水工布置,设计河底位于砂卵石地基上,存在渗漏问题,工程蓄水后,将抬高河道水位,加大蓄水池的渗漏。由于前期工程采用水平防渗,本次效果延续以前的防渗型式,采用水平防渗方案。
4.4.1 纵断设计
治理段河道设计纵坡尽量维持原河道纵坡为原则,兼顾河道蓄水和蓄水坝的布置,以及与治理段上下游河道的衔接,维持原河道设计纵坡5.6‰~9.3‰。
4.4.2 河道底板衬砌修复
治理段原河道底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防渗,总面积约41 万m2。因集中供热管道的建设,对现状蓄水河道底板衬砌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对于水源紧缺的东川河,应采取防渗工程措施,对损坏的河床进行修复,修复面积为17.2 万m2。修复措施与原河道相同,结构型式自下而上为:100 mm 厚粗砂垫层,复合土工膜(两布一膜),100 厚粗砂保护层,200 mm 厚C25 钢筋混凝土护面。新铺设的土工膜与原土工膜通过焊接连接。
4.5.1 液压钢坝布置
本工程共布置有25 座液压钢坝,坝长为66~82 m,坝高依据河道纵坡、堤防高度及满足蓄水要求确定,坝高设计河底以上1.6~2.75 m,坝体面板数量分别为7~8 扇,总共蓄水长度5.2 km。
4.5.2 建筑物设计
本工程为全河段防渗,液压钢坝由坝体段、消力池段组成,总长16~17 m。
液压钢坝段。液压钢坝采用C30 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基础顶面与河床齐平,根据基础内装置埋设要求,厚度为1.9 m。根据坝体坍落宽度和上、下游施工检修要求,在顺水流方向,确定底板长度为7 m。坝体均为钢结构,边墙在现堤防表面加贴1.0 m 厚的C30钢筋混凝土并与底板浇成一个整体。
消力池段。由于本工程全段全断面防渗,不设专门的消力池,在紧邻液压钢坝段下游布置10 m 长的护坦段代替消能设施,底板厚500 mm,采用C25 钢筋混凝土结构。
为打造吕梁标志性城市河道景观,与南岸文化景观设计相呼应,在吕梁宾馆段(东川河桥和石州桥之间)北岸布置喷泉及水帘。景观喷泉布置在东川河北岸的东川河桥和石州桥之间的右岸河堤上,水帘布置于东川河桥东侧和石州桥西侧。
4.6.1 喷泉设计
喷泉水池设计。景观喷泉布置在东川河北岸的东川河桥和石州桥之间的河堤上,长300 m,设计有彩虹喷泉和一维数码喷泉两种水形。喷泉用水源自河道,水池建于河堤右岸东川河桥和石州桥之间,为C30 钢筋混凝土矩形水池,结构尺寸为300 m×2.0 m×1.5 m(长×宽×高)。喷泉控制房布置在新建的22#液压坝上游,利用原5#泵房改造而成,建筑面积72 m2。结构平面尺寸为12 m×6.0 m(长×宽)。
喷泉补水设施。在喷泉水池上、下游分别建一座取水泵房,自河道取水向喷泉水池补水。取水泵房为地下式,布置于河道右岸凹向岸边,为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取水层、安装层共上、下两层布置,泵房在临河侧布置开敞式进水流道与河道连通,连通入口处设拦污栅,安装层布置水泵。泵站出水池紧临喷泉水池的上下游与水池成一体布置,通过隔水墙(导流墙)与水池分隔,补水经出水池消能后经导流墙溢流进入喷泉水池。位于喷泉下游的现有循环泵站通过水循环把下游水循环起来,既能使河道的水活起来,还可以将下游的水提到上游,作为喷泉的备用水源。
4.6.2 跨河桥水帘设计
布置2 道水帘,每道长68 m,分别位于东川河桥东侧和石州桥西侧。对数码水帘与跑动水帘两种型式进行了比较。其中数码水帘色彩艳丽,场景多变,但适用于近距离观赏,且受风速影响大,投资也较大;跑动水帘可随音乐灯光变化,相对朴素,受气候因素影响小。推荐采用跑动水帘。
25 座液压坝的控制设备集中布置在一座中央控制室内,中央控制室布置在新建15#液压坝坝址右岸,利用原9#泵房改造而成,为单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92 m2。结构平面尺寸为12 m×7.5 m(长×宽)。
本项目属于河道蓄水改造工程项目,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工程实施后,河道形成了梯级蓄水景观,河道的行洪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彻底消除了对周边居民的威胁,同时恢复东川河蓄水工程后,增加的喷泉、水帘景观,丰富了离石的自然景观,形成的新旅游资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可带动吕梁市经济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