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林,唐吕俊驰
(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文化自信是指国家、民族和政党在清晰地认识自身文化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理念和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念和信心,以及对自身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探索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青年大学生对这三种文化形成深厚的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以及民族精神独立性。青年大学生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重大,青年大学生如果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充满力量,民族就充满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有了强大动力。青年大学生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文化自信的主力军,因此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高等院校是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阵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是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路径。[1]在针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时候要突出学校系统教育的特性,牢牢把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这一工作抓手,利用青年大学生学习环境进行精准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革命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文化自信主要指一个民族、政党能够站在世界文明视域下,对本民族文化价值产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就我国倡导的文化自信而言,特指三个方面:第一,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二,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第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有机统一,密不可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根本;近百年来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形成的革命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新的文化范式,引导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始终以追求卓越为发展目标。只有不断加强对人民文化自信的培育,使其认可并接纳本国文化,为本国文化骄傲,才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发展本国文化。
1.文化自信培育内涵
文化自信培育内涵主要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近代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程斯辉、王彬、韩玉胜等学者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流传自今的积极传统,具有合规律性和发展性。[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和演革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与日常生活,并在世界舞台日渐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其辉煌的历史成就和显著的现代意义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和自信。[4]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出发厘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5]对于近代革命文化,刘焕明、殷林逸、刘松等学者提出,五四运动以来,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孕育了不朽的革命文化,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自信的核心和底气。[6]革命文化是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为文化自信提供定力,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扫除阻力,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输送动力。[7]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徐国亮等学者提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精华,为文化自信提供了自信的理论基础、夯实了自信的物质根基、植入了自信的动力基因、生就了自信的开放包容心态。[8]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文化自信培育内涵的研究主要是从文化自信蕴含的三个方面入手,三个方面相互包容,相互协同,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2.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目标。青年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受过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对青年群体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学界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可通过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来实现。单勇杰、任佳伟、陈剑等学者认为,目前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危机主要表现在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淡化,西方文化模式强化等方面,因此需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的培育和提升作为校园文化打造的一项重要工程加以强化。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填补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的缺失,从而为文化自信培育夯实现实基础。[9]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深化校园的文化感染作用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10]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可通过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来实现。孙向伟、张旭光等学者认为,认知离不开课堂教学的灌输,离不开教育体系的完善。高校要将文化自信培育融入各科各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地纳入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容,增加通识课在课程结构中的比重,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文化知识传承中的主导作用。将优秀文化与授课实践相结合,坚持将优秀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授课过程中适时穿插引申出传统文化,并加以阐述;[11]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可通过搭建新媒体网络教育平台来实现。石筠、贺维维等学者认为,“互联网 + ”的全面推进与发展,催生出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即依赖网络技术实现人类资本的互联互通,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充分借鉴和运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改进教育方法,实现文化自信培育和互联网的紧密融合;[12]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也可通过辅导员加强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夏晓燕、于金文等学者认为,增强文化自信,很重要的一点是善于做人的工作。高校辅导员在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和实践养成的过程中,多一些娓娓道来的故事、少一些高高在上的说教,使文化自信真正入脑入心。[13]
综上所述,学界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路径探究主要是集中于营造校园文化,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搭建高校新媒体教育平台以及辅导员加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等方面,少有专门探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作用的文章。“青马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工程、铸魂工程,是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过程中,“青马工程”既是深化青年大学生文化认知的可行路径,也是提高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将立足“青马工程”探究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青年大学生具有高学历、高智商、高素质等特点,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思维方式逐渐成熟,文化体系正在头脑中搭建,是中华民族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柱。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头脑聪慧但思想易动摇,在形成文化自信的时候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所以青年大学生应该成为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重点。
青年大学生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的发展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如果缺乏对青年大学生的重视和培育,将导致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造成人才断层,阻碍国家的整体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本质、青年地位、青年教育、青年成才等青年工作与青年发展的诸多重要论述,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青年篇”。新时代中国在朝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过程中,青年大学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实现“四个伟大”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4]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青年大学生承担着中国发展的重任,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我们更应该把文化自信培育的重心落在青年大学生身上,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深刻而广泛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正确的意识形态在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正确的意识形态的支撑和指引,要把好意识形态的‘总开关’。”[15]当代青年大学生面对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在井喷式的信息大潮中,广大青年大学生是迷茫的。很大一部分青年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极力推崇的原因并不是中华文化已经过时,也不是西方文化对青年大学生更有吸引力,而是相比于中华文化,西方文化通过影视、书籍、自媒体等途径对青年大学生的输出频率更高。正如学者余英时对他们的评价,“浮慕西化而不深知西方文化的底蕴,憎恶传统而不了解中国传统为何物”。所以,只要我们加强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力度,用正确的意识形态引导他们,提高他们对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和选择的能力,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就能够使他们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各种文化,在成长过程中辨别良莠,健康成长。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未来社会价值取向的形成作用巨大。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6]青年大学生处于人一生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关键而又敏感。相对于少年,随着生理机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青年大学生认知能力逐渐成熟,对于一种文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选择,但相对于认知稳定的中年,青年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难以识破隐藏在消极文化背后的目的,所以一些腐朽的文化被西方国家通过电影等途径源源不断地输入他们的脑中。如果不注重树立青年大学生牢固的文化自信和培养青年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放任这样的思想在青年中肆意传播,后果不堪想象。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年大学生所处的人生成长关键期比作小麦的灌浆期,强调青年群体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17]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标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使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稳定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高校是孕育思想、传播理论的地方。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成为我们高校的鲜亮底色。”[18]针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局面,各种社会思潮暗流涌动的时代背景,共青团中央提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致力于“培养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青马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工程、铸魂工程,是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校“青马工程”经过上下求索,躬行实践,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形成了“人人知道青马,人人关心青马,人人争取加入青马”的良好局面。[19]“青马工程”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路径,在培育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思维,重视群体实际,丰富培养内涵,推动青年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
“青马工程”在针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过程中,要以系统的思维制订培育计划,最重要的是转化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整个青年大学生群体提供精神指引。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内涵要做到以下三点:
转化传统文化以彰显中国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通过学习树立对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树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独特的基因,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当今中国早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综合国力相较之前有巨大提升,所以很多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这样的现象就造成了很多青年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不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这样的想法直接阻碍了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形成。所以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把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继承革命文化以构筑中国精神。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段文化,它和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环环相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基础。革命文化承载了老一辈革命者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精神追求,整合红色文化,增进青年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了解,是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在继承革命文化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梳理革命文化家谱,使青年大学生形成对革命文化的认知体系,增进当代青年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了解。[20]其次,我们还应该整合革命文化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充实的精神家园,他们坚信革命终有一天会胜利,更坚信共产主义最终会实现。时至今日,这样的精神对青年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仍然有非常正向的引导力,我们应该整合革命文化资源,增进青年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最后,在继承革命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大学生身临其境体会革命文化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和感动,从而加深青年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内化,使青年大学生把革命文化形成品德,自觉把不怕牺牲、勇于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践行到学习生活中,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凝聚中国力量。只有立足于当下的文化自信,才是核心性的文化自信。青年大学生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形成的,是我国经济和政治的综合,是一股能促使我国向前发展的文化实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宝贵品质,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无产阶级专政革命时期到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根据所处时代不同、所需解决问题的不同提出了宏伟的发展蓝图,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某高校在开展“青马培训”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引入“青年大学习、践行新思想”主题学习活动、“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调研活动、“身边好青年”青春故事分享会、“弘扬主旋律、传播好声音”网络主题教育活动、“青春建功新时代”创新创业沙龙、“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主题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火墙,做到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念,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21]
增强文化自信培育主体的多样性。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以来,党和国家对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工作就从来没有间断。文化自信的培育主体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学校教育是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阵地,家庭教育是文化自信培育的必要补充。在进行文化自信培育工作时要增强培育主体的多样性,做好家校互通,把家庭教育作为高校“青马工程”的延伸,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就学校教育而言,各大高校在利用“青马工程”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时候,应以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文化认同为主要目标,以培育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为抓手。诸如组织传统节日游园活动,邀请英雄模范、道德模范人物进校园做讲座,开展中华文化主题班会等活动并把文化自信深入融合到各个科目的教学实践中去,让青年大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分钟都能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家庭教育而言,家庭教育作为文化自信培育的补充手段,其作用不容忽视。文化自信的培养不仅仅要依靠学校的教育,“青马工程”既要培育学生,也需要从侧面影响家长,让父母以身作则向孩子传播正能量,加深青年大学生对我国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心,培养深刻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有诗书传家、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忠孝传家的传统,要重视和关注青年的家庭生活体验,通过家庭的熏陶、教育和养成,传承和弘扬敬老爱幼、勤俭奋斗、感恩回报的优良传统,为孩子的终身成长奠基。[22]
注重文化自信培育内容层次的关联性。从中国人民伟大实践中诞生出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层层递进,不可割裂。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础。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创造出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载体。向青年大学生传输传统文化,让青年大学生在厚重的历史文化里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文化自信的培育打下坚定的历史基础。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揭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序幕,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血与火的洗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向青年传输革命文化,让青年大学生在跌宕的革命斗争中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和国家精神,为文化自信的培育树立牢固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在物质、精神、文化、科学、教育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形成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青年大学生传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青年大学生在丰硕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中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带来的发展红利,为文化自信的培育提供科学的现实依据。在文化自信的培育过程中,一定要多管齐下,统筹兼顾,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看作一个整体,对青年进行系统的文化自信培育。
养成文化自信培育过程的持久性。许多高校“青马工程”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把文化自信的培育片面地看成一次活动或者是一个讲座,活动和讲座的结束就标志这一阶段的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完成,学期的剩余部分甚至整个学年都不会对培育效果进行重复和补充,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在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出现“身体出了教室,思想留在教室”的现象。我们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养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文化自信培育过程的持久性。古语有云“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给我们高校开展“青马工程”进行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某高校在开展“青马工程”的过程中摸索出一条“院—校—系”三位一体的培养方式,对“青马工程”培育成果采取“回头看”的检验策略,采用学分积分制把考核成绩纳入学生档案。在推免研究生的时候将其纳入考评范围,不断使“青马工程”的文化自信培育成果在青年大学生头脑中反复,不断加深印象,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文化自信培育过程就是青年大学生成长的过程,学校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温故”,不仅要经常重复培育内容,并且要立足青年大学生认知的最新发展状况适当地拓宽培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使青年大学生形成对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知,这是培育文化自信的基础。在青年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要不间断地输出中华文化,充分挖掘中华文化的优秀因子,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文化认同,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当代国际环境日益复杂,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趋于多元化,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前途。习近平主席曾生动形象地做出比喻: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否拥有高尚的理想信念,是衡量其是否具有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尺。[23]在心理学上,文化的自信建立在文化的认同上。从接触一种文化到最后形成对这种文化的自信,其间会经历文化遵从、文化认同、文化内化、文化自信四个阶段。所以在利用“青马工程”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各个认知阶段的特殊性,做到循序渐进。
加强理论学习,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文化遵从。青年大学生形成文化遵从是培养其文化自信的基础。历史已经证明,国家要想兴旺发展,青年的成长成才绝对不能忽视。使广大青年大学生构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形成高尚的信仰是未来国家繁荣发展的保障。“‘青马工程’强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号召青年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去审视纷繁复杂的文化,告诉青年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腐朽的、什么是鼓励的,什么是禁止的,勾勒出文化吸收的底线,用马克思主义引导青年形成文化遵从。”[24]
开展科研立项,加深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认同。青年大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是培养其文化自信的关键。青年大学生在通过“青马工程”进行文化自信理论学习并产生一定的正向效果之后,青年大学生开始到达文化遵从的状态,这一状态持续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很长的瓶颈期,因为学生在进行文化选择时,完全是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要求而不是发自肺腑的去接受,这个时候就需要开展科研立项,加深其学习效果,物化理论学习的成果,将理论与自身思考相结合,让青年大学生在自我思考、自我整合中感知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文化,由文化遵从上升到文化认同,最终实现文化自信。[25]
重视实践锻炼,促进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内化上升为文化自信。青年大学生形成文化内化是培养其文化自信的落脚点。“青马工程”要想使青年大学生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具备深厚的文化自信,就一定要使青年大学生把文化自信内化于心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指导实践,形成文化自觉。[26]对青年大学生来说,单单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开展科研立项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达到文化内化,就必须在实践中认知文化、理解文化、厘清文化,依靠“青马培训”形成的价值观吸收文化。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利用“青马工程”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过程中,高校不仅要注重课堂上的理论学习,更要重视青年大学生的实践锻炼,在实践中达到文化的内化,形成文化自信。
青年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同时也是促成青年群体形成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是文化自信培育的重点对象。在高校依托“青马工程”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时,既要坚持系统思维,对青年大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深化的培育,也要重视群体实际,增强文化自信培育主体的多样性,注重文化自信培育内容层次的关联性,养成文化自信培育过程的持久性,还要运用认知理论,建构青年大学生从文化遵从、文化认同、文化内化到文化自信的培育进程,牢固树立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