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望兴 谢小群 杨普香 李延升 王礼献 徐川峰
(1.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2.江西省茶叶质量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 330202)
茶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传统的茶树虫害化学农药防治方法不仅易在茶叶上形成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造成茶叶品质下降,减少茶农的收入,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而且化学农药防治专一性不强,会将茶树害虫天敌一同杀死,破坏茶园的生态平衡。茶树虫害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比具有安全、无残留、无污染、可降解、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等优点。本文从天敌防治、植物源新型农药防治、昆虫性信息素防治以及病原微生物制剂防治等方面对我国茶园虫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建议,以期为茶树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我国现已发现的茶园天敌有1 100种左右,天敌在控制茶树病虫害种群数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茶园主要的天敌种类包括捕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有蜘蛛、瓢虫、捕食螨、食虫蝽、草蛉和食蚜蝇等[2],其中蜘蛛为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群,占到捕食性天敌数量的65%~97.8%,对假眼小绿叶蝉和黑剌粉虱具有较强的防控作用[3]。苏国崇等[4]在茶园释放两种捕食性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释放捕食性螨试验区第10天和第30天茶橙瘿螨虫口密度比对照分别低62.81%~93.19%和48.49%~64.52%。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两类,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和蛹具有很高的杀死率。毛迎新等[5]发现三棒缨小蜂和微小裂骨缨小蜂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卵具有寄生作用,其中以三棒缨小蜂种群为主,最高寄生率达65%。胡萃等[6]对茶园茶尺蠖幼虫混合寄生天敌昆虫调查发现,茶尺蠖寄生蜂主要有茶尺蠖绒茧蜂、茶尺蠖单白绒茧蜂和尺蠖悬茧姬蜂,其中以前两种寄生蜂数量居多,寄生率最高达到88%。此外,茶园益鸟以及在茶园放养土鸡等方式对防控茶园害虫也具有较好的作用。
植物为了保护自身正常生长发育,通过体内次生代谢途径产生一些具有杀虫、杀菌、抗病毒的天然活性物质,如生物碱类、黄酮类、萜烯类、酚类等来抵抗虫害为害。目前茶园中应用较多的植物源农药有除虫菊素、印楝素、鱼藤酮和苦参碱等,这类植物源农药对茶尺蠖、小绿叶蝉、茶刺蛾、螨、棉铃虫、斜纹夜蛾以及小卷蛾[7~10]等害虫有产卵忌避和拒食[11]效果,使害虫失去繁殖生育能力[12]从而减少茶园害虫基数,降低茶园害虫危害程度。汤宇等[13]在茶园田间试验表明,0.36%苦参碱 1 500倍液施用后2d,茶跗线螨减退率达100%;1 000倍液施用后1d,茶黄蓟马减退率达93%~95%,假眼小绿叶蝉减退率达64%~78%,表明在茶园喷施苦参碱能有效防治虫害发生。曹丽等[14]用5%除虫菊素乳油防治茶叶假眼小绿叶蝉试验表明,使用500~1 000倍液的除虫菊素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最好的防效,平均防效为55%。周顺玉等[15]报道了5%鱼藤酮乳油800倍液对茶尺蠖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一些新型植物源制剂逐渐被报道用于防治茶树病虫害,如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0.2%苦皮藤乳油、薇甘菊乙醇提取物等[16]。
昆虫性信息素防治虫害主要是根据同种昆虫的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被雄虫的感受器所接受,进而实现对雄虫的诱杀造成雌雄比例失调,或者通过对雌虫虫体进行提取性信息素,然后释放于茶园上层大气中以干扰雌雄害虫交配信息联系[17],从而减少交配机率,使下一代虫口密度大幅度下降,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目前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控的害虫主要有尺蠖类、毒蛾类及卷叶蛾类[18]。戈峰等[19]以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茶毛虫发现诱芯内信息素剂量越高,诱蛾效果越好,在茶园田间大面积诱杀防治时,以1.0mg/枚性诱剂量,90cm诱集器高度最佳。罗宗秀等[20]对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应用试验发现,以异戊二烯橡胶塞为缓释载体的船型诱捕器,诱捕器置于茶树上部 25cm 时,诱捕器保持15m的间距时,诱捕效率最高。陈德凡等[21]研究发现,昆虫性信息素在防治害虫的同时还可以作为虫情测报工具,当田间害虫密度较低时,其效果要优于黑光灯,对茶尺蠖和茶毛虫的防效分别达到73.36%、90.28%。
目前开发成产品并广泛应用于茶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类的苏云金芽孢杆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等;真菌类的白僵菌、绿僵菌、木霉菌、拟青霉菌等;病毒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据报道这类病原微生物制剂对茶园鳞翅目、同翅目类害虫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但对茶园天敌不影响。蔡国贵[22]等从假眼小绿叶蝉僵虫中筛选出一株Be2菌株,该菌株菌丝生长快、产孢量高、产孢时间早、孢子萌发率高、对假眼小绿叶蝉致病力强,3年来在12个县设立样地调查平均防效达到94.9%。白僵菌在防治茶树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毒蛾、茶卷叶蛾上具有比较好的效果,且对瓢虫、食蚜蝇等茶园天敌无伤害[23~24]。唐美君等[25]在茶园应用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rfaNPV)防治茶刺蛾试验发现,IrfaNPV对茶刺蛾幼虫致病性强、防效高,防治效果在87%以上。同时笔者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内的生态茶园喷施0.1×109~0.2×109白僵菌以及50 000IU/mg苏云金芽孢杆菌,发现对茶尺蠖、小绿叶蝉、刺蛾以及卷夜蛾类均具有比较好的防效。
在当前大力推崇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环境下,“可持续植保”已成为植保领域的未来发展共识。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是近年来落实“可持续植保”战略的一大重要病虫害防控措施,但我们要认识到虽然生物防治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1)影响天敌昆虫种类与数量的因子较多,诸如环境、茶园管理措施以及茶园类型等都对天敌昆虫种类与数量影响较大。(2)部分生物农药受环境因素影响大,造成药效稳定性下降,如夏季生物农药最好在一天的早晨和傍晚喷施,环境温度高易造成生物农药脱毒失活。(3)单一的生物防治见效慢,需要结合其他无公害防控害虫措施进行防治,如笔者在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内的生态茶园用茶尺蠖性诱剂分别结合黄板以及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来防治茶尺蠖成虫,发现与单一防控措施相比,生物防治结合物理防治手段具有明显更好的防效。(4)生物防治技术示范规模小,宣传力度小,辐射能力弱,主要是由于茶企、茶农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生物防治技术推广难度较大。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是一项持久的植保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措施推广和宣传生物防治等在内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及培养基层技术服务人员,农业科研机构要做好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体系集成创新,加强茶树生物农药的研究及其产品的开发推广应用,努力开创江西茶树植保工作新局面,提升茶树植保工作水平,让江西省茶产业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向茶叶强省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