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竞争力的太原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2019-02-15 20:25
山西建筑 2019年9期
关键词:省会太原市太原

张 龙 龙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1 概述

太原,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亦称龙城,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古都。太原曾经九次为都,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兴盛,分别是战国初期、唐代、明清、洋务运动时期。进入历史新时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太原的未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各级政府对太原的发展也提出了扶持政策,太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代。

转型发展是太原市城市发展的唯一出路,为此太原市委市政府与同济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编制《太原市城市发展战略暨总体规划前期研究》,希望通过战略规划及相关课题的研究找准太原市城市发展的瓶颈,并结合太原实际和其他城市发展实践经验提出城市发展策略,为太原市的转型发展指明方向。

2 太原市城市发展的困境

2.1 城市地位下降,产业结构失衡

从1960年起,太原在全国省会城市GDP排名中持续下降,由1960年的第8位下降到2018年的第21位。对比中部省会城市长沙、郑州、合肥、西安正在逐渐发力成为新一线城市,而太原则从过去经济基础良好的一线工业城市,变成经济发展羸弱的二线城市。

从太原的工业结构来看,高区位商产业主要集中在煤炭、冶炼、能源等资源加工型工业领域,深加工行业和高端制造业发展相对弱势。太原的城市经济受到煤炭市场价格和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影响。

2.2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不足

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四要素包括:经济影响力、创新影响力、文化影响力和枢纽地位。从经济首位度和集聚度来分析,太原2016年GDP占全省GDP为22.6%,与西安、长沙、合肥相比较低,太原对全省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省会对全省的贡献偏低。由于缺少创新空间(平台)与创新氛围(人才知识圈),导致新经济要素集聚偏弱,新经济形态发育较慢,政府对R&D投入也远落后于周边省会城市。太原面临传统景区业态陈旧,缺少城市亮点地区和缺少文化名片和抓手地区,致使好的历史文化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产业带动力。太原未纳入国家开发的核心格局中,尚处在相对边缘的位置,同时太原市城市枢纽能级较低,即机场客货量、国内外通航城市、中欧班列数等均低于西安、郑州等周边区域中心城市。

2.3 空间资源发展受限

太原市天然形成“三面环山,一水中分”的城市格局,受自然地形地貌影响,太原市的适宜建设和有条件建设空间约占市域总面积的34%,且城市的发展空间只能向南部的太原盆地发展。太原与晋中在空间上已经连绵,文教、物流、交通、先进制造等功能已经形成密切的联动关系,但两市之间由于行政壁垒,在公交互联、道路互通等基础性设施和服务方面仍存在大量不同步、不协调的问题,两市的协同发展面临巨大的体制性障碍。城市内部还存在交通围城、大厂围城的不利局面,造成区域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空间都无法在太原市落地。

3 太原市区域发展策略与行动

3.1 双向开放,融入国家开发格局

太原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国家开发格局,需要预留充分的大通道,强化国际、国内双向开放链接。国际层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谋划中欧班列;强化与二连浩特、郑州方向的通道链接,构筑纵向二湛国际贸易大通道;强化与青岛、银川方向的链接,作为丝绸之路二通道。国内层面,积极融入京雄1 h经济圈,强化与北京、雄安方向的链接通道建设,承接京津冀功能辐射与疏解,成为大京津冀向中西部辐射开放的门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新增长极;积极链接国家中心城市,尤其加强与西安、郑州方向的联系,构筑太郑西区域发展共同体,加强“太郑西”成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充分流动和产业充分互动,同时积极拓展向长三角、中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的纵深腹地。

3.2 区域协同,发挥省会引领作用

在城市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要强化太原市省会担当作用,太原既需要提升省会综合服务作用,承担全省增长核心;更需要加强省会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省域脱贫攻坚。

南北方向要加强太原和忻州、平遥等地区的联动发展,重点完善区域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功能,彰显国际影响力与文化魅力。其中太原重点加强综合服务和文化旅游集散功能;五台山、平遥、太原西山等地区重点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太原、忻州、晋中重点加强创新产业的协同。

东西方向要加强太原市和吕梁、阳泉等地区的联动发展,一方面加强非省会功能的疏解与承接,引导能源产业、区域物流、现代农业等产业功能向吕梁、阳泉疏解;另一方面加强太原的产业创新、生产服务和对外贸易功能,集聚产业高端环节,增强省会功能的区域控制力和竞争力。

3.3 空间组合,推进太原盆地协同发展

太原城市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向北发展受到火工区防护、蓄滞洪区、泉域保护区等因素的限制,南部受到山西综改区、基本农田、晋中行政区划等体制机制的约束,虽然规划中有新增用地,但缺少真正可落地、可开发的空间,加之太晋两地建设空间已经连绵但功能割裂问题严重等的现实局限。省会城市功能的发挥和战略功能的布局,均无法在市域范围内独立承担。综合考虑历史沿革、企业联系、人流客运联系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也迫切需要加强太原和晋中的协调发展。首先,依托新机场、京太延高铁线及第三客站、无水港等重大枢纽设施选址,需要在太原和晋中区域内统筹布局。其次,分析太原的城市发展方向,南部空间大、限制少,是城市的主要拓展方向。结合清徐和阳曲撤县设区,依托重大功能区建设,需要在太原和晋中区域内统筹布局,统筹规划,建设太原组合城市,增强省会功能,辐射带动省域发展。

4 太原市分区发展战略及策略

综合考虑太原市城区的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公共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及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等因素,将太原市城区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城市发展分区,北部为太原—阳曲协调发展区,是太原市对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核心区域;中部为太原—榆次协调发展区,是太晋同城化、青银发展大通道的核心区域;南部为太原—综改区、空港区协调发展区,是太原向南发展、建设空港城、布局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核心承载区。

4.1 北部太原—阳曲协调发展区发展策略

北部是太原市对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的核心区域,在上兰、二电厂和不锈钢产业园区域建设以现状军工企业转型升级、搬迁火工区等危险源,发展制造业、新材料为特色的军民产业园,申请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谋划太钢转型瘦身战略,将低效产能和环节搬迁至都市圈范围,增加高效产能,延伸高端产品、科技研发、产业服务、循环经济等高端应用,统筹协调太钢的长远发展与城市的合理布局。结合尖草坪区“五村联动改造”推进三给片区城市有机更新,集聚高端产业服务功能,打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城乡统筹的北部活力新城。

4.2 中部太原—榆次协调发展区发展策略

中部是太原市的老城区,是太晋同城化、青太银发展大通道的核心区域,是落实省委提出太原市走“以质取胜”的重点提升改造区域。在府城范围内疏解老城人口,注入新的活力,要推动搬迁省市级行政单位、低端批发市场、部分公共服务设施、部分老旧社区等,腾挪出的用地要植入新功能,增加文化博览、旅游休闲、酒店餐饮、创意设计等新兴功能。重点建设迎泽、长风、汾东三个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尤其要加快推进汾东片区的建设,汾东片区是太晋同城化的重要发展地区,要依托汾东商务区和山西科技创新城的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和道路的互联互通,推进太原与晋中协调发展,真正成为青太银发展通道的核心区域。

4.3 南部太原—综改区、空港区协调发展区发展策略

南部是太原向南发展、建设空港城、布局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的核心承载区。南部综改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是太原市产城融合的重点区域,要进一步加快项目落地,带动南部的高质量发展。在清徐和太谷周边区域统筹布局新机场和第三客站,建设空铁联运枢纽,扩建修文站,谋划建设太原无水港,争取自贸区政策,提升国际货运枢纽的开放能级,建设太原国际港经济区,带动太原成为内陆开发开放高地。

5 结语

太原市在过去十年,城市发展速度已经落后于周边的西安、郑州等其他中部省会城市。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等重大发展战略后,太原市也要把握发展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本文贯彻省委提出的“双提升”“五个扎实推进”“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和专家咨询座谈会提出的“以质取胜、内外互动、创新管理和技术手段”的新理念、新要求,结合正在编制的《太原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太原市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议,希望太原市迎来下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十年。

猜你喜欢
省会太原市太原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乡村振兴“太原模式”亮起来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A Trip to Xi’an
除夜太原寒甚
省会攻略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