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简介:①采用闸、坝结合的拦河渠首型式。枢纽管理运用方面比较灵活,需要下泄多余水量时,可先由溢流坝过流,不需要反复开闸放水,调控上游水位;可将下游河床水位提高,为开闸泄流时闸下消能防冲创造有利条件;②采用斜坝、齿形坝、人字形坝等坝型。可有效解决直坝坝前淤积和河道过流不均衡的问题;③采用窄深式结构作为闸坝基础。充分利用地基的水平承载能力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抗弯特性,降低工程造价达30%以上;④采用贴坡式岸边工程代替传统翼墙。代替传统的挡土墙岸边结构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显著的降低造价;⑤采用柔性护坦结构代替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护坦结构,满足抗冲要求的同时能够很好的适应冰冻破坏。
主要性能指标:①采用全新渠首设计方案可显著减少混凝土用量,节省工程投资30%以上;②一般尺寸的齿型堰在较小堰上水头时,其过流能力是平堰的3倍以上;③斜堰角度宜为30°~50°;④与河流方向成30°角的斜堰的过流能力比正堰过流能力增大61.7%,45°角斜堰比正堰过流能力增大22.2%;⑤刺墙伸入河岸应在3 m以上可防止水平绕渗;⑥柔性护坦(钢筋石笼)块石应砌筑,块石尺寸不宜小于30 cm,上层面网尺寸宜小于25 cm×25 cm,底层面网尺寸宜为50 cm×50 cm,连接立筋梅花型布置间距不大于1.0 m。
适用范围:东北、华北、西北等高寒地区的各类寒冷地区灌区的拦河渠首工程;全国各类低水头渠首工程。
完成人:于伯芳、王秀芬、常俊德、于雪梅、耿贺松、韩雷、袁安丽、王宇、左蓓蓓
持有单位: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