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立 陵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村城镇化的加速,使得农民收入大大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果连首要的环境污染问题都得不到及时解决,那么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将会付之东流。因此,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要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调整、不断改善,使得其关系一直保持着健康的循环状态,良好状态的运行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进步,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学术界对于生态文明的定义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另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文明是社会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
学术界的一些学者将生态文明定义为一种被遗弃了工业文明负面影响的新型社会形态。余谋昌教授认为,“用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是世界历史的根本变革。从自然规律到人与自然的文明,这是人类第三次新的文化革命”[1]。
学术界的另一部分指出,生态文明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悠久历史,存在于人类所经历的各种文明形态中。它不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它们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对应,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张云飞教授认为,生态文明“由于每个社会形态和文明都有自己的文明物质文明结构,”它“这是贯穿所有社会形式和各种文明形式的基本要求”[2]。
沙河市隶属于河北省,位于其南部,沙河市面积999 km2,下辖290个行政村。沙河市在城市规划期间定位为“新型工业化卫星城市”,高起点、高标准一直是沙河市发展的目标,近年来,沙河市加强城市和乡村的建设和管理力度,进一步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城市功能更加全面,城乡协调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沙河市矿产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无烟煤、铁矿石产地。沙河市主导工业产业,环境保护抓牢不放,实现科技强市、创新强市,打造工业化新型生态城市。
在研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从以下两点入手:1)在分析农村环境问题的原因时,不能孤立的看待农村现存的问题,应该深入探析农村环境问题的存在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国家政策的关系,从国家,农村,农民,企业和城市的角度全面分析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家政策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2)在研究如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时,政府固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个主体——农民的角度分析,同样大有可为[3]。
近年来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层出不穷,但是农民缺少对这些产品的了解,科技水平也有限,农民的滥用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土壤的压实,使得土壤周围的水分完全富营养化,最终导致农作物的污染和败谢,残留在表面的化学品伴随食物的摄入,留在动物和人类的体内,长期积累,对身体造成了极大地危害。施用于土壤的肥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被农作物所吸收利用,同时有少量的化肥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固定在其表面和内部,大约有1/2的化肥被水吸收和冲走,水又分解一部分并将其释放到大气中。在雨季的时候,经过灌溉的水带着残留的化肥和农药再次流入江河和湖泊,造成了水质的二次污染,带来了大面积的水系富营养化,破坏了水系的生态平衡。
由于历史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沙河市中小型工业企业比较多,涉及各个领域,大多为医药化工、钢铁煤矿加工以及造纸、建材、纺织等高污染企业,同时大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各村,给环境治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随着沙河市乃至全国环保力度的加大,一些企业迫使搬离城市进入农村,但是农村的企业入驻量已至饱和,农村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同时,农村个体生产作坊也在逐步发展壮大,虽然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新兴改变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并提供了一部分就业岗位,使得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以利用,加快了农村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但是任何发展都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工业企业的入驻和农村企业的发展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无时无刻不腐蚀着人们的生活。
个别地方乡政府把经济指标作为自己的政绩,对于污染较大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断给这些企业开绿灯,放纵成习。作为中小型企业,为追求利益,将设备的和技术的更新抛之脑后,甚至不顾安全红线,违规生产,同时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生产过程中未及时做好环境保护措施,将工业废气和废料直接排入大气和江河,就这样成为了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
农村地区,煤炭、农作物秸秆燃烧作为主要的能源来源,天然气、液化气等新型能源较少。尤其在秋收季节,农村普遍存在农作物秸秆燃烧,但是秸秆并没有完全燃烧和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大量的烟雾排入大气造成了环境污染。大部分农村,沼气系统不够完善,甚至没有利用沼气,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部分乡镇为了追求单方面的经济利益,一些稀有的自然资源被过度采伐,自然资源大大减少,威胁到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
紧紧抓住生态保护不动摇。高标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实现道路绿化,灌溉排水系统生态化,基本农田转换,重要节点景观资金投入多样化。加强水利建设,利用好现有的水利资源,并加大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力度,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积极开展植树造林计划,将湿地保护和环境修复提上议程,打造生态宜居的自然环境。
增强小城镇带动能力。全面落实沙河市城乡统筹规划,加快以县城建设为核心,基于新农村社区的小城镇新城镇体系,重点打造城镇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实施强镇的政策,逐步培育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乡镇和文化旅游城镇。
政府对乡镇企业在农村的发展应该给予合理的规划,在生产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问题也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加强环境立法,完善执法与监督机制,农村环境保护法应该得到完善,并且积极落实到位,严格执行。一切都要事先确定好,而不是后发制人,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计划。
政府应明确公共产品主要提供者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将环保指标纳入政府考核机制中去,用绿色的GDP代替片面的经济指标。
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立教育保障体系,加强对村民的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使得环保意识深入每一个家庭。
农民自身的意识,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农民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提高保护意识,积极主动地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第一,要明确“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新观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状况,不能单纯以经济发展为目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第二,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转变观念,转变生产方式,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用科技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培育绿色食品、绿色作物。第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提高生态意识,增强环保意识。以自己为中心带动整个家庭,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环保工作,从而带动整个村镇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企业,必须要有担当,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挑起保护环境的重担,在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同时,要遵守国家以及地方的法律法规,合理合法的排放废气和废料,避免造成第二次污染,要做到诚信经营。定期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并不断更新厂里设备,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对于不按照规定进行处理的员工要及时纠正,总结经验,让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执行者。
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将其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中。树立保护先行的观念,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提前规划,提前预测,既要落实当前的领导,又要有绘制到底的蓝图,任何一届政府都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同时保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的科学性,持续性和严肃性,防止自然资源以及有限能源的浪费以及避免环境二次污染。紧紧抓住以农民为主体的结构,积极鼓励参与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企业的投入、更需要政府管理和引导,同时,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后续维护,我们只有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稳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