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楠,岑 洁,姚 楠
(浙江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 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 杭州 310014)
由于温室气体(CO2和CH4)的大量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1]。CO2的捕集、储存和利用是目前常用的CO2减排方式。CO2的利用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种是将CO2作为制冷剂或溶剂等直接利用[2-4];另一种是通过光催化、电催化、热催化等方式[5-8],以CO2为原料来生产高附加值化学品,如环碳酸酯[9]、甲酸[10]、甲醇[11]、合成气[12-13]等。其中热催化具有CO2转化效率高、体系相对成熟等优势[8,14]。甲烷干重整(DRM)反应不仅可同时减少两种温室气体,而且所得到的合成气产品(H2和CO)可进一步用于合成汽油、柴油、甲醇等重要化工品[15-17]。DRM反应为强吸热反应,具有复杂的反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副反应从而产生严重的积碳问题,影响反应活性[8,18-19]。
本文在DRM反应机理、反应温度与积碳的关系、Ni基催化剂烧结团聚、优化Ni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等方面综述了适用于DRM反应的Ni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设计具有更佳抗积碳和烧结性能的Ni基催化剂提供理论和研究依据。
目前公认的DRM反应机理中都包含CH4解离活化和CO2解离吸附两个部分[19-22]。Aldana等[23]通过Operando-IR技术研究了Ni基催化剂的DRM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H2在Ni0活性位表面解离,而CO2则在氧化铈和氧化锆复合载体上活化形成碳酸盐,并进一步氢化为甲酸和甲氧基物种。相对于认为H2和CO2分子都在Ni0粒子表面活化的理论,该机理涉及到弱碱性位和稳定的金属-载体界面,这也解释了为何该类型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Das等[24]认为DRM的反应机理为:1)CH4在酸性位上解离吸附;2)CO2在载体碱性表面位上活化得到类似MgO-CO2的物种;3)MgO-CO2将CO2转移给CeO2形成碳酸盐;4)该碳酸盐被CH4裂解形成的H还原,产生H2O和CO;5)H2O氧化金属表面的积碳同时产生合成气。Li等[25]研究了经La和La2O3修饰的Ni(111)晶面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添加La2O3助剂加强了催化剂对CO2的吸附,并形成了CO2(La2O2-O)中间体,从而减少了催化剂表面积碳。与La修饰的催化剂相比,La2O3修饰的催化剂由于降低了CH→C+H的反应速率,所以具有更强的抗积碳能力。Das等[26]在研究Ni-Co催化剂的过程中提出了以下反应机理:1)CO2首先在金属活性位上解离形成吸附物种;2)CH4在金属活性位上解离形成吸附态碳氢化合物和H;3)CO2通过电子转移在碱性表面上形成表面碳酸盐;4)在缺少活性氧的条件下,CO2与CH4裂解的H物种形成Formate物种;5)Formate物种分解为表面吸附羟基和羰基物种;6)羟基与活性H物种反应,从而在活性金属表面产生水蒸气;7)CH4裂解形成的H结合生成H2;8)通过CO2解离和—COOH分解产生的羰基物种形成CO分子。
综上所述,DRM的反应机理都包含CH4解离和CO2吸附过程,但是对CO2究竟是在金属活性位表面解离,还是在载体-金属界面解离还存在争议,这与催化剂和反应条件都存在一定的关系。
DRM反应为强吸热反应。Chung等[27]综述了理论积碳与操作温度的关系。当温度超过1 000℃时,碳可能与金属在催化剂表面生成金属碳化物;增加CO2/CH4进气比可减少积碳和碳化物。在DRM反应过程中,主要会产生热解碳、包裹碳和须状积碳这三种类型积碳[19]。热解碳一般是由高碳烃类在高温反应条件下热解生成;而生成包裹碳的反应温度通常低于500 ℃,但包裹碳中的CHx薄膜会覆盖金属活性中心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当反应温度超过450 ℃时就有可能形成须状碳,会导致催化剂粉化使反应器压降上升及Ni表面明显失活[19]。根据积碳的反应活性,积碳可分为Cα,Cβ,Cγ三种类型,其中Cα反应活性较高,对催化剂稳定性影响较小,而Cβ和Cγ是不活泼碳物种,会影响催化剂反应性能[28]。Vasiliades等[29]通过瞬态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DRM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活性与非活性碳物种的来源与反应性。实验结果表明,载体的晶格氧很大程度上参与到形成CO的反应路径中,且有利于形成较少含量的非活性碳物种;另外,CH4和CO2的活化途径对于DRM反应(750 ℃)过程中生成的非活性碳物种有着同样的影响。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能减少副反应的影响,提高催化剂的抗积碳能力。
除积碳外,金属Ni烧结是引起催化剂在DRM反应中失活的另一个主要因素。Han等[30]发现Ni/SiO2催化剂在800 ℃下出现了严重的团聚问题,而通过SiO2涂层可有效抑制团聚。Figueredo等[31]发现Ni/α-Al2O3催化剂在700 ℃、常压下发生的失活是由烧结引起的。Chen等[32]在研究不同温度对Ni-CaO-ZrO2催化剂的影响时发现,在750 ℃下还原时金属Ni只出现轻微的团聚现象,而当还原温度提高到850 ℃时,Ni和ZrO2都出现了严重的团聚问题。Zhao等[33]通过原子层沉积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Al2O3-Ni-Al2O3夹层催化剂,他们发现当原子层沉积次数不够时会导致金属Ni与载体间相互作用较弱,因而导致金属Ni快速团聚。金属Ni的烧结不仅减少了有效反应活性中心数量,而且粒子烧结后形成的较大粒径的颗粒更容易引发积碳问题[33-35]。Bengaard等[36]发现石墨碳在稳定形成前需要有一个一定尺寸的石墨烯核,这些石墨烯核生成于Ni的阶梯位,但当晶面或阶梯位很小时石墨烯核的结晶无法形成,因此抑制了石墨碳的形成。
载体是影响Ni基催化剂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载体和载体-金属相互作用能影响金属Ni粒子粒径、CO2吸附程度等[37-40]。Han等[38]制备了SiO2,Al2O3,MgO,ZrO2,TiO2不同金属氧化物涂覆的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在Ni粒子粒径基本一致的前提下,Al2O3涂覆的Ni基催化剂的CH4转化频率是SiO2涂覆的Ni基催化剂的4.3倍。他们认为该催化性能差异是由于这些氧化物材料对CO2吸附能力的不同造成的。
载体的表面酸碱性也影响催化剂的DRM反应性能。Das等[24]通过溶剂热合成法和顺序浸渍法分别制备了不同的SiO2和Al2O3载体,并通过沉淀法将Ni负载在载体上。实验结果表明,增强载体的酸性更有利于CH4裂解,而提高载体的碱性容易发生CO歧化反应和活性金属的氧化。因此,当催化剂拥有过多酸性或碱性表面时,容易引起失活。而适度的表面酸碱位则能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Lovell等[41]在Ni-MCM-41的骨架中分别加入了Al和Na来调变载体的酸性,从而改变了催化剂的DRM性能。
除了通过表面酸碱性影响DRM反应性能以外,金属-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也影响催化剂性能。Das等[42]制备了介孔Ni/Al2O3催化剂,并添加了Ce和Mg对催化剂表面进行修饰。在700 ℃下,该催化剂的CH4和CO2转化率均超过90%,且在100 h反应时间内未见明显失活。与Al2O3载体相比,MgAl2O4载体与金属前体间的相互作用更强,所负载的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抵抗烧结团聚的性能[43-45]。Foppa等[21]通过建立多尺度(DFT/微动力学)模拟方法与实验结合研究了Ni/Al2O3催化剂的DRM和水汽变换(WGS)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i/Al2O3催化剂中金属-载体界面不仅与成键或断键相关,而且与参与速控步中间体的数量有关。金属-载体的表界面由于对CO,CO2,H2O等分子有着更强的吸附,所以能提供参与WGS反应的活性位;而表面Ni原子则更容易对CH4进行吸附和活化,提供了参与DRM反应的活性位。Li等[46]制备了含Ni的层状硅酸盐空心球催化剂用于DRM反应。实验结果表明,Ni与Ni层状硅酸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抑制了Ni纳米粒子的团聚、积碳,所以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抗烧结和积碳能力。
在另一方面,还可通过限域效应达到提高金属分散度、抑制活性中心团聚和提高抗积碳性能的目的[47-49]。Huang等[47]通过反向微乳液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Ni@Al2O3催化剂,并用于DRM反应。限域效应有效地抑制了活性Ni物种在高温条件下由迁移而引发的团聚。因此该催化剂在800 ℃高温下,50 h的长周期实验中展现了良好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抗积碳能力。Zhang等[48]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Ni@SiO2催化剂,并发现通过核壳结构能抑制积碳生长和抵抗烧结团聚问题,所以能提高该催化剂的反应性能。Zhao等[50]制备的NiCo@SiO2催化剂,通过SiO2壳层的限域作用有效地抑制了活性金属的团聚,极大地提高了催化剂的寿命(800 ℃,稳定性大于1 000 h)。
Al2O3由于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金属分散度)和一定的热稳定性,因此作为载体在制备Ni基CH4重整催化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51]。优化化学组成可调控该类型催化剂表面酸碱度和金属分散度、并改变电子性质[20],以进一步提高该类型催化剂的抗积碳和烧结性能。Stroud等[39]通过顺序浸渍法将Sn和含CeO2的Ni前体浸渍到氧化铝载体上。Sn可占据Ni原子附近与C成核有关的活性位,从而减缓了反应过程中的积碳;但过量的Sn反而会覆盖金属活性位,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加入CeO2提高了载体的氧容量并修饰了载体的酸碱性,有利于抑制积碳。Charisiou等[52]研究了掺杂CeO2和La2O3对DRM反应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一系列8%(w)的Ni基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掺杂CeO2和La2O3后,催化剂的性能明显得到了提高。这是因为Ce和La物种能以多种氧化态存在,并参与催化剂表面积碳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提高了催化剂的反应性能。Damyanova等[53]通过浸渍法将Ni负载到含1%~12%(w)CeO2的xCeO2-Al2O3载体上,并对比研究了普通Ni/Al2O3与掺杂CeO2后催化剂在DRM反应性能上的差别。实验结果表明,掺杂CeO2有助于提高Ni粒子的分散度,从而提高抗积碳性能。另外,含6%(w)CeO2的催化剂中Ce与Ni物种之间的紧密接触使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电子密度,并增加了活性位的可接触性,使该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CeO2组分除了通过提高催化剂的金属分散度和氧化反应能力,还可通过改变催化剂的酸碱性来提高Ni基催化剂的DRM反应性能。Debek等[54-55]发现添加Ce可引入新的中间体和强碱性位,提高对CO2的吸附能力。在比较Ce,Zr还有CeZr组分对Ni-Al-Mg水滑石催化剂的影响后,他们进一步发现当引入Zr组分时,CO2优先吸附在弱碱性位上,并生成碳酸盐物种参与与CH4的反应。
碱金属K的电子效应可削弱C—O键强度,促进积碳气化[56],是一种良好的去除积碳的助剂。Juan-Juan等[57]发现,在Ni/Al2O3催化剂中加入K助剂不仅可改变NiO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以提高Ni物种的还原性,而且还具有去除积碳的作用。但部分K会从载体表面迁移到金属Ni表面从而影响部分活性位。Frusteri等[58]也发现K能提高Ni/MgO催化剂在DRM反应中的抗烧结能力。
Luisetto等[59]发现加入Ru有利于维持Ni基催化剂表面的还原态,阻止因Ni活性中心形成Ni2+而造成的失活,从而使含Ru的催化剂在DRM反应中展现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Teherian等[60]研究了Sm对Ni-SBA-15催化剂在DRM反应中的促进作用。加入Sm能提高NiO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促进NiO物种的分散。虽然添加3%(w)Sm增加了积碳,但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碳纳米管并未覆盖大部分Ni粒子,因此该催化剂仍能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通过添加La,Ce,Zr,K,Sn等可优化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可提高溢流氧容量、促进活性金属的分散、改善表面酸碱性等,以提高催化剂的DRM反应性能。但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加入量,过量添加助剂会造成催化剂碱性过强或覆盖活性位等问题。
从热力学的角度看,DRM反应必须要在高温下进行以获得较高的转化率,但是较高的反应温度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积碳和粒子烧结问题,影响催化剂的反应性能。通过优化反应温度、限域效应、优化载体和化学组成以调节金属-载体间相互作用、酸碱性、催化剂溢流氧容量和金属分散度是目前常用于提高Ni基催化剂在DRM反应过程中的抗烧结和抗积碳性能的主要方法。虽然针对Ni基催化剂在DRM反应过程中的抗积碳、抗烧结性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许多领域仍然存在较大的挑战。如不同催化剂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虽然都包含CH4解离和CO2吸附,但是CO2究竟是在金属上解离,还是在载体-金属界面解离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在另一方面,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拓宽新技术(如光、电、热耦合型催化反应)、新方法(高浓度、复合型单原子活性中心的构建)在Ni基催化剂制备和反应过程中的应用以不断提高催化剂性能,最终实现DRM反应的工业化应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