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最早把雍正变成网红的人

2019-02-15 01:18
新传奇 2019年2期
关键词:二月河落霞雍正皇帝

著名作家二月河走了,但他独创的历史小说写作范本,却长久留世;他书写的文坛神话,至今无人复制。

华人读者眼中“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

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这也是二月河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长。他曾不止一次表示自己的创作得益于改革开放、思想解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二月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二月河回到家乡工作,由此正式开始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早的创作是从研究红学开始,《史湘云是“禄蠹”吗?》等系列论文刊发在《红楼梦学刊》上,受到红学专家冯其庸先生赏识,在其鼓励下开始写小说。1982年,37岁的二月河投入康雍乾三代皇帝的文学创作。为了搜集有关素材,他整天泡在图书馆,并常到书摊、废品站寻找灵感。无论是正史野史、戏本小说,还是日记档案、风俗故事,凡是能对创作有用的素材统统为他所用,能买就买,能抄就抄。他的代表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被称“落霞三部曲”,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1997年,香港列出近代中国百名作家时,二月河名列其中。2000年,美国华人读者把二月河列为“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其著作巨大的销量让他跻身作家富豪排行榜,足以看出他的影响力。

最早捧红雍正的人

“落霞三部曲”是很多年轻人认识清朝的开始,而这些作品也严重透支了二月河的身体。

《康熙大帝》是他的开山之作。当时他天天熬通宵。晚上10点开始写作,写到凌晨3点睡觉。早晨7点半,天蒙蒙亮,他就起床点煤炉子煮粥,然后骑自行车买个烧饼吃,到单位上班。晚饭后睡两个小时,到晚上10点他再起来写作。“一天三睡三起,我的时间都是偷来的。”

人们常用“头悬梁,锥刺股”形容读书人的勤奋。二月河还加上了一条“烟烧腕”,是他在晚上写作困了时拿烟头烫的。为了挤出时间来写作,他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当时家里太穷,用不起电扇,夏天太热,他就拿一桶水放在桌下,写作时把脚搁水桶里,既挡蚊子,又降温驱暑。有时实在太困,他甚至拿冷水浇头。冬天写作时,寒风刺骨,墨水都能结成冰。困意来袭时,他点燃一支香,让香烛腾起的烟雾把自己熏醒。

靠着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20年里,他写出了520万字的鸿篇巨制,包括《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三个系列。二月河说,这就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沙漠旅行,疲惫不堪,但只要穿过沙漠,前面就是绿洲。

“落霞三部曲”之后,他转向了随笔的写作。当被问到为何停笔时,他曾坦言:“写不动啦!写长篇历史小说对体力有很高的要求,我的身体不允许了。”

和当今流行的历史题材小说或者电视剧的戏说、虚构不同,二月河以极其严肃的态度对待历史小说创作。三部曲中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还原了一个更符合历史真实、与以往文学作品中截然不同的雍正皇帝。

为了给雍正正名,二月河查阅了大量史籍、清人笔记、故宫档案,对雍正留下的一千多万言政务批语、谕旨进行严谨地分析,最后总结出雍正是一位勤、政、善、公的好皇帝,由此入手才有了《雍正皇帝》。该小说也是二月河的巅峰之作,被评论界给予高度评价,称是自《红楼梦》以来,最具思想与艺术光彩、最具可读性同时也最为耐读的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甚至称之为百年不遇的佳作也不夸张。

2018年,雍正早已成为了中国舆论场的顶级网红,以至于出现了“雍正(四爷)很忙”的说法。但如果归根溯源的话,二月河才是最早那个捧红雍正的人。

“没有历史可以与今天的反腐相比”

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被时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称为知音后,二月河这个名字就与反腐紧密相连。

在人民出版社的提议下,他的部分关于反腐的散文和小说片段集结成册,命名《二月河说反腐》。不过,这位患有眼疾、说起话来低沉中透着真诚的七旬老人,一直强调自己并不是反腐专家,并再三向媒体解释,“我跟王岐山没有私交”。

“我给王岐山书记作报告的时候,谈到中国历史上有过下决心反腐败的皇帝,但是谁也没有把反腐这种社会行为,变成公众行为,变成全民反腐。历史上的反腐,往往集中在某一个阶级,某一个阶层,某一个社会团体,甚至只是某几个人。今天的反腐则是人民反腐,全民反腐,反腐阶层跟历史上不一样,没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可以与我们今天的反腐相比。”“我希望读者能通过我的作品,了解我国封建时期的最后一次辉煌,了解这个时期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文化特色。也希望他们能够从中获取一些为官之道,为什么当官?清代是有不少贪官,可是也有很多清官,比如于成龙。”他说。

二月河写的是历史,却是一位真正的“时代作家”,用燃烧自己的方式,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这样富有激情、不问收获,把个人使命与时代、国家融到一起的作家不多见。很多读者听闻其去世的消息,都表示将通过买书的方式来悼念他。

猜你喜欢
二月河落霞雍正皇帝
《落霞云归》《梦园》
二月河自修止谤
自修止谤
二月河和马克·吐温的“投资”哲学
滕王阁
农村留守儿童
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浅析《红楼梦》对二月河创作的影响
恼人的人数问题
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