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基于新疆、宁夏等地实地调查的一些思考

2019-02-15 08:25胡进波段宜嘉王祖睿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林果西北地区加工业

熊 曦,刘 元,胡进波,段宜嘉,王祖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 410004)

1 加快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发展的必要性

1.1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所在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作为大西北地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宏观经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更是起着核心作用。可以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是其核心支撑要素,大力发展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石”[1]。这就需要各地区顺应时代潮流,促进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结构高级化,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坚实的支柱。同时,加快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发展,对推动大西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在大力倡导发展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的当前,如何着实加强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的有效发展,对发展新阶段大西北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选择。

1.2 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初以后,大西北地区在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花大力气发展起来的农村支柱产业,可以说,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既是大西北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又是发挥大西北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助力脱贫攻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大西北地区应该将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作为夯实供给体系质量的关键内容,着力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换农业增长动力,积极推动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1.3 大西北地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

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是绿色产业、循环产业、民生产业,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效益,在推进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中具有天然优势和巨大潜力[2]。近年来,大西北特色优势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以枸杞、红枣、苹果、葡萄、香梨等为主的特色生态林果在农民增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发显著,现已成为大西北地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加强干旱地区生态建设的主要抓手,为大西北地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精准扶贫积累了重要经验。因此,发展壮大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对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精准扶贫、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发展基础优势

2.1 资源优势

大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矿物质丰富的土壤,极有利于枸杞、葡萄、坚果等的生长发育和果实营养物质的积累。

第一,气候条件。大西北地区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2℃,年日照时数比东部地区要多,无霜期长,光照长,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为特色林果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

第二,土壤条件。大西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适合特色林果的生长和发育。

2.2 科技优势

大西北地区在多年的林果产业发展中,积淀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实用管理技术,从新品种培育、快速繁育,病虫害统防统治,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设施烘干,测土配方施肥、智能化灌溉技术等技术方面积累了经验[3]。同时,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也较为完备,产业联盟、协会、商会、科技服务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中介服务机构健全,院地(企)合作紧密,初步建立起了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控体系、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为推进大西北地区林果食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3 规模优势

大西北地区是全国有名的林果产品重要产区,独特的品质和规模化种植,使得其产品驰名国内外。如宁夏的中宁县是著名的“中国枸杞之乡”,“中宁枸杞”荣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医药管理局将宁夏定为全国惟一的药用枸杞产地,奠定了“宁夏枸杞”的影响力。新疆则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既是我国传统的六大农区、四大牧区之一,又是国家优质瓜果重要生产基地。

总之,大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适宜生产优质特色生态林果产品,也适宜生产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规模基础良好,有现代化科技支撑,适合发展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构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林果产品特质,构成了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3 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发展问题分析

近年来,大西北地区各级各部门针对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呈现向好势头。但是,在当前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需引起重点关注。

3.1 加工现代化进程推进缓慢

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是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发展的方向。但由于受传统家庭作坊式加工观念、土地、资金的制约和影响,部分市、县(区)加工业起步晚,发展缓慢。现有林果加工多数停留在简单的仓储、清洗、分级、包装等方面,果品精深加工、附加值开发利用薄弱,大部分还是对果品的初级加工,且规范,采摘、烘干、生产等环节现代化程度不高,整体缺乏商品意识,采后商品化处理、分级包装的工艺技术、手段落后,特色林果食品加工产品多以鲜果、干果为主,深加工滞后,产品商品加工转化率低,总体上处于“卖原料”的阶段,大西北地区特色林果的加工转化率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加工转化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加上贮运手段落后,产业链较短,难以实现林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增值。如红枣能完成简单初加工的产品不足60%,核桃利用脱青皮机械进行脱皮加工的不足20%,每年有近30万吨残次枣未被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按照林产品加工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现代化发展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实践水平上仍处于起步阶段。

3.2 加工业发展的短板犹存

3.2.1 科技含量低

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主要是形态转变,科技含量较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加工流通的企业大多技术装备落后,效益差;科研院所在特色林果食品加工领域的研发力度不够。

3.2.2 出口壁垒仍存

以大西北地区枸杞为例,在枸杞出口方面,面临着愈加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枸杞产品出口竞争力有待提升,外贸出口引领促进枸杞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3.2.3 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

一方面,企业创新意愿强烈,但由于地处偏远、形势复杂,企业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大多企业无力承担。另一方面,产业工人缺乏。受文化层次、技能水平、语言障碍、传统习惯、就业观念、社会心理等各种因素影响,农民普遍需要先培训才能上岗,并且稳定性差,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居高不下。

3.2.4 贮藏保鲜能力严重不足

大多数企业贮藏保鲜方式相对简单,保鲜技术落后,贮藏保鲜设施简陋,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环节设施简陋,大量果品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往内地销售,不能满足林果产后贮藏保鲜的需要,冷藏运输效率低、产品损耗高,影响了农民增收。

3.3 品牌意识和品牌发展不足

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品牌意识差,现有特色林果食品加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整体偏低。仅有的几个地方品牌势单力孤,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够,缺乏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以宁夏为例,其枸杞加工销售企业有200多家,产业集群度不高,但品牌多达200多个,几乎是“一家一品”,商标达不到规范使用,品牌多而不精,整体影响力不高,没有形成知名的国内国际化品牌,缺乏叫得响、走得远、立得住的知名品牌,导致好枸杞卖不出好价钱,品牌的内在潜力和价值发挥不够。与此同时,林果品牌多乱杂,品牌建设落后。区域公共品牌少,地方小品牌多而杂,知名品牌不多,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如新疆共有林果商标5 615个,其中区域公共品牌47个,企业商标5 568个,仅有50个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名优特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仅占新疆林果品牌总数的0.8%,缺乏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和宣传推广手段,加之品牌管理混乱,缺乏商标意识,冲淡了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应有的潜在优势。

3.4 金融支持面临诸多障碍

3.4.1 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一方面,企业对银行贷款、产业基金、私募入股、上市融资等多种渠道融资缺乏经验。另一方面,银行对行业发展的重点产品,以及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了解不够,对拟支持企业的管理水平、投资运营、经营变化、经济效益等情况掌握不充分,导致银行信贷支持不及时或不敢、不愿支持。

3.4.2 部分企业自身融资存在障碍性难题

一方面,一些民营中小企业一定程度上存在财务信息失真、民间借贷信息不透明等问题,银行贷款风险大,影响了其放贷的积极性,成为制约银行向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主要瓶颈之一。另一方面,林果企业抵押担保难。金融部门对企业贷款特别强调抵押、质押、保证担保的作用,而多数林果加工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设备价值低,企业缺少足够担保抵押物,满足不了现有银行信贷投放条件要求,难以获得金融部门的贷款认证;且抵押率低,土地、房产抵押率为50%,通用设备抵押率为30%、专用设备不予抵押。此外抵押担保评估手续繁杂,有效时间短,评估费用高。

3.4.3 部分林果食品加工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企业果品的生产季节性强,时间集中,加工期一般在上一年9月到下一年的5月,秋季农产品集中上市时,需要的收购资金数量大,而银行的放贷期限为自然年度,企业只能使用3~5个月,银行贷款周期与企业生产周期严重不符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

3.5 横向竞争日趋激烈

近些年,东北、华北等省区林果种植面积快速增长,对大西北特色林果业直接带来冲击和威胁,而大西北地区的市场开拓、园区升级等与东北、华北相比较仍处于较低水平。大西北地区地处我国西北边缘,远离国内主体市场,林果运往国内市场主要以公路汽车运输为主,铁路、航空等运输能力不足,外销运输增加了成本和风险,横向比较竞争力不足,是目前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食品开拓国内市场主要障碍。

4 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发展的机遇

4.1 经济增长和消费转型升级带来新动能和新市场

进入“十三五”,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从消费需求看,健康、养生、长寿已成为社会的主流需求之一,人们对改善健康养生愿望越来越迫切,对健康养生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特色生态林果食品是目前市场上最佳的健康养生产品之一[4]。随着人们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市场购买力不断增强,大西北地区特色林果加工产品的消费对象有望向更多、更广和更远的消费群体拓展。大西北地区作为全国日照很长、降雨稀少和污染较少的灌溉农区,具有发展绿色、安全、生态、有机特色农产品的天然优势,其质量指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西北地区特色林果业产品竞争力强,市场消费前景广阔。同时,大西北地区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等方面的体验性消费近年来也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也将为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和新市场。

4.2“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使大西北地区由市场末端变成向西开放的最前沿,“东联西出”连为一体,大西北地区同中亚、欧洲等地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人员、物资交流更为频繁,为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产品市场开拓和经济技术信息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政策环境[5]。今后,大西北地区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优势,形成以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的外向型农业发展格局,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产品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发展机遇。

4.3 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不断改善给予了极大的机遇

以新疆为例,近年来加强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将打造一条环塔里木盆地周边的铁路环线。同时,南疆地区出疆可通过若羌经青海直通内地城市,出疆路程将缩短1 000多km。环塔里木铁路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南疆交通运输条件,缩短南疆与内地经济发达省区的时空距离,加强南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推动铁路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乃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快速发展。同时,“十三五”期间新疆航空方面要新建、改扩建、迁建多个机场;在公路建设方面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硬化路,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通高速公路的目标。未来我国还将以南疆铁路、中吉乌铁路、中塔公路、中塔跨境光缆等交通、信息骨干通道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为新疆尤其是南疆林果主产区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4.4“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现代科技革命创造了经营现代化契机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日新月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空间性技术和人工智能这六大技术对农业资源要素进行重新配置,形成新的行业和业态,这些业态通过信息技术把产前、产中、产后连成一体,从而使林果业进入一个高效的、集约的、安全的新状态[6]。随着大西北地区实施“互联网+”战略,特别是电商网络服务平台和第三方金融交易平台的建设,“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发展很快,将促进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发展方式向现代化转变,进一步提升大西北地区特色林果食品的影响力和价值,推动大西北地区特色林果食品市场由传统营销逐渐向现代销售模式转变,为加速提升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发展水平,增强林果产业创新能力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4.5 对口帮扶合作为大西北地区特色林果食品“走进去”提供支撑

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将特色农产品市场开拓作为对口帮扶大西北地区省区的重要内容予以推动落实。大西北地区省区已同部分对口帮扶省市建立了特色林果食品市场开拓联系机制,建立了一批展示大西北特色林果食品的展销中心、“销售窗口”以及批发专区,基本实现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食品市场“走出去”任务,“走进去”任务取得重大进展。未来,将继续借助国家有关部门和对口帮扶的支持,进一步深化实施“走进去”的发展战略,为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食品在沿海和中部地区扩大销售开辟便捷通道,促进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加速转型升级。

4.6 生态文明建设的纵深推进等提供的发展新机遇

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既是经济产业,又是生态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主力军作用。大西北地区各级党委、政府把生态建设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让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大西北地区最大的优势和最靓丽的名片。大力发展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既是建设美丽大西北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大西北地区居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内容。

5 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5.1 发展思路

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为着力点,紧紧围绕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现代化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创新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促进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大发展快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大西北地区特色林果精深加工能力建设,努力构建市场导向、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的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体系,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特色生态林果加工业,通过发展林果食品加工业形成广泛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促进大西北地区全面脱贫、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5.2 发展对策

5.2.1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以消费市场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和优化财政金融投资、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企业、社会组织和科技力量等参与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产品加工和销售。

5.2.2 坚持服务全局、突出重点

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业主要分布产区,也是脱贫攻坚主战场,要切实加大对林果丰富的深度贫困县在林果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性倾斜,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5.2.3 坚持质量为先、提质增效

充分发挥大西北地区独特资源优势,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健全完善林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并加强执行和监管,为市场提供优质的林果产品,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5.2.4 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联结

枸杞、红枣、核桃、香梨、苹果、葡萄等主要果品要通过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发挥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农民进行基地标准化建设和初级加工方面发挥作用,为市场提供合格原果,保证企业加工原料。同时,要发展大西北地区特色林果加工旗舰企业。加快培育大、中、小型林果加工企业梯队,构建一批科技水平高、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相互承接的龙头企业。支持林果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符合条件的林果加工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增强企业发展实力。

5.2.5 鼓励和引导各产业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加强质量管理,增加科技投入,积极争创知名品牌,提高竞争实力。整合同一区域、同类产品的不同品牌,集中打造优势公共品牌,增强品牌效力[7]。同时,突出大西北地区无污染、无公害、环保优势,打造一批以绿色、有机、生态为重点的产品品牌,以优势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依托,做好品牌宣介,主动对接主流媒体以及各类新型媒体,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特色生态林果产品公益宣传推介活动,真正把大西北地区特色生态林果美誉变为品牌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林果西北地区加工业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平山县主要林果有害生物的发生及防治
寒露
阿克苏林果虫害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西北地区商业模式设计与实施探索
请和一只胖子相恩爱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