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 常学辉 刘志勇 关东升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
帕金森病(PD)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不断坏死而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1〕。70%PD患者多以一侧肢体出现震颤或动作精确性下降为首发症状,并逐渐累及对侧,同时随着病情的进展还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认知障碍、焦虑、抑郁等多种非运动症状和心理问题〔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显示,PD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3〕。我国PD患者约有180万例,占全球PD患者总数的1/2,且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采用西药治疗PD,但长期服药后,易出现剂末现象、严重的耐药性和药物副作用,使药物疗效显著下降。本文旨在探讨滋肾柔经汤联合乌灵胶囊对PD患者肝肾阴虚证及血清脂联素(APN)、尿酸(U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PD患者106例,纳入标准:①入院诊断为原发性PD,并符合全国PD和运动障碍疾病学术研讨会定制的《帕金森病的诊断》中对PD的诊断标准〔4〕;②参照《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医症候分型诊断为肝肾阴虚型〔5〕;③Hoehn-Yahr(H-Y)分级≤4 级;④近期未服用其他中药治疗。排除标准:①诊断为继发性PD、各种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②合并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系统疾病、无法参与测评的患者;③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实质器官疾病的患者;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⑤未按要求完成治疗、随访或临床资料缺失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平均年龄(65.61±8.17)岁,病程(4.23±0.97)年;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平均年龄(64.75±8.60)岁,病程(4.52±0.7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按照中国PD治疗指南(第三版)〔6〕给予西医基础治疗、联合口服滋肾柔经汤,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用乌灵胶囊治疗。西医用药:美多巴(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8,规格250 mg)250 mg,1次/d,口服;盐酸舍曲林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364,规格50 mg)100 mg,1次/d,口服。中医用药:滋肾柔经汤:红花6 g、天麻10 g、黄柏10 g、僵蚕10 g、苍术10 g、厚朴10 g、枳实10 g、杏仁10 g、枸杞子12 g、杜仲12 g、桑寄生12 g、熟地黄12 g、何首乌12 g、山萸肉12 g、丹参20 g、党参15 g、当归15 g、钩藤15 g、首乌藤20 g、白芍20 g、石决明20 g、肉苁蓉20 g、酸枣仁30 g,1剂/d,加水煎服,早晚各1次。乌灵胶囊(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9990048 ,规格0.33 g)0.99 g,3次/d,口服。疗程均为12 w。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证候(TCM)积分、PD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MSS)和PD39项问卷(PDQ-39)量表评分,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BioMerieux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为广州市千江企业有限公司生产)检测血清APN、UA、SOD、TNF-α及IL-6水平。
1.3临床疗效 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相关标准,临床疗效分为:①痊愈:临床证候积分改善90%~100%;②显效:临床证候积分改善60%~89%;③有效:临床证候积分改善30%~59%;④改善:临床证候积分改善10%~29%;⑤无效:临床证候积分改善≤9%。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中医临床症状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相关标准,对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耳鸣等指标进行评价,并按临床症状程度分无(0分)、轻(1分)、中(2分)、重(4分)4级;患者非运动症状采用NMSS量表评价,共30个项目,评分越高,情况越差;患者生活质量采用PDQ-39量表评价,由8个维度组成,包括运动、情感、认知、社会支持、日常活动能力等,总分最后转换为0~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t、χ2检验。
2.1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68%,显效2例、有效45例、改善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4.15%,有效34例、改善12例、无效7例;χ2=8.85,P=0.00)。
2.2两组治疗前后TCM积分、NMSS和PDQ-39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TCM积分、NMSS和PDQ-39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w后,两组TCM积分、NMSS和PDQ-39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TCM积分、NMSS和PDQ-39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TCM积分、NMSS和PDQ-39量表评分比较分)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下表同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PN、UA、SOD、TNF-α及IL-6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APN、UA、SOD、TNF-α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w后,两组血清APN、UA和SOD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APN、UA和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PN、UA、SOD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及IL-6水平比较
中医认为PD属“颤证”、“动风”病症,主因肝肾阴虚、内风痰瘀而发病,肝肾阴虚则经脉失濡,气滞血瘀,故虚风内动,震颤常发〔8〕,故临床治疗则以滋补肝肾为主,辅以熄风通络、行气活血等治疗。
滋肾柔经汤是在古方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滋补肝肾、益气活血中药组合而成,方中杜仲、桑寄生、枸杞子补益肝肾以治本;钩藤、天麻平肝熄风;石决明可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增强药方平肝熄风之力;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茱萸、当归、首乌藤、酸枣仁补益肝肾,养血安神,并能涩精;肉苁蓉补肾阳,滋阴补阳;枳实行气消痞,厚朴下气除满,杏仁润肠通便,合用调畅胃肠气机;白芍平抑肝阳,柔肝缓筋;苍术、黄柏清热燥湿;僵蚕兼具熄风止痉,化痰散结,祛风止痛之功;党参补脾胃之气,祛瘀而不伤正;丹参、红花活血祛瘀,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平肝熄风,清热活血之功效〔9,10〕。乌灵胶囊主要成分为乌灵菌粉,为补益剂,具有补肾健脑,养心安神之功效。有文献报道〔11,12〕,PD的发病过程涉及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多种免疫应激反应,与血清APN、UA、SOD、TNF-α及IL-6等水平的变化有密切联系。APN来源于人体脂肪细胞,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糖调脂及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多种功能,为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13,14〕,临床研究证实APN与PD非运动症、抑郁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15〕。UA是一种能够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炎性因子反应、保护多种脑神经细胞的内源性抗氧化剂〔16〕,研究表明PD患者UA水平与抑郁焦虑、认知障碍等密切相关〔13〕。SOD是人体最重要的抗氧化酶之一,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作用〔17〕。TNF-α和IL-6均为人体炎症和损伤等病理过程的重要介质,与PD的疾病进展过程和非运动症状的产生有密切关系〔18〕。因此,血清APN、UA、SOD、TNF-α及IL-6等水平对PD患者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本研究结果提示滋肾柔经汤与乌灵胶囊通过上调PD患者APN、UA、SOD水平,降低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在改善PD患者中医症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对APN、UA、SOD、TNF-α、IL-6等水平的具体调控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