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培吉 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人民政府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宁夏)东部,地处陕甘宁蒙四省交界地带,全县国土面积8522.2平方公里,辖4乡4镇1个街道办,总人口17.2万人。盐池1936年解放,是宁夏解放最早的革命老区。由于我县位居祖国西北内陆,属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水资源极为匮乏,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曾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突出科技扶贫支撑,建机制、重创新、兴产业、激活力,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贫困地区科技助力脱贫的成功之路。
2018年9月29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估、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批准,盐池在宁夏率先实现脱贫退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近三年来,金融扶贫、公立医院改革、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三项创新工作先后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县科技局荣获2017年度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盐池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将其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坚持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与脱贫富民战略相结合,先后出台了《盐池县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方案》、“创新驱动28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了以县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常务副组长的创新驱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科技创新工作。县人大、政协多次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专项调研视察,经常性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议案建议。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我县将科学技术局作为政府组织部门,并设立农牧科学研究所和中药材技术服务站,不断加强科技机构建设。通过建立政府引领、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县财政科技投入持续保持30%以上增速,2018年全社会R&D投入预计达1%,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位居全区山区县之首。
1. 滩羊标准化养殖
2. 滩羊选美大赛
3. 张清云为农民解决问题
4. 张清云查看黄花生长情况
盐池是中国滩羊之乡、中国甘草之乡、中国荞麦之乡,盐池滩羊肉曾被“舌尖上的中国”誉为中国最好吃的羊肉,黄花菜、中药材、小杂粮因绿色富硒而远近闻名。盐池充分发挥中国滩羊之乡、中国甘草之乡、中国荞麦之乡品牌优势,制定“创新驱动28条”等科技创新支持政策,组建了滩羊选育场、滩羊繁育中心,制定滩羊饲喂、屠宰、加工等27项生产技术规范,培育了320个标准化滩羊养殖园区和40个养殖专业村,特别是利用基因重组测序等方法开发出盐池滩羊基因鉴定技术,保证了滩羊肉品质纯正。盐池滩羊肉先后成功入选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厦门峰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专供食材,品牌价值达68亿元。
盐池县奋林农畜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滩羊养殖、交易、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产企业,严格采取标准化养殖。为了保证滩羊系列产品(羊排、羊腿、羊脖、羊肉卷、羊肉臊子及羊杂等)质量和安全,公司在盐池县农牧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严守诚信经营的底线,与养殖户签订羊只收购合同,并严格按照县农牧局制定的各项滩羊饲养标准跟踪监管滩羊标准化饲养。在公司“绘制”的滩羊地图上,详细记录着农户的养殖情况,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公司已为10万多只滩羊建立“身份证”,实现了滩羊产品可追踪、可溯源。
盐池还建立3个产业研究中心、7个科技种植示范基地,先后示范推广110余项新技术,其中1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获三等奖,带动全县年均种植黄花菜8.1万亩、小杂粮40万亩、中药材6万亩。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80%以上,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9000元。
〉 张清云对农民进行培训
盐池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曾因干旱缺水、环境严酷,被联合国专家评价为“不具备人类生存区域”。历届县委、政府始终把防沙治沙、绿化家园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治沙、科技兴林,一张蓝图绘到底,先后与自治区农科院、北林大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展了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试验等10余项科技课题攻关,推广应用了干旱带流动半流动沙丘固沙植树种草等8项治沙技术,在抗旱造林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盐池县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建成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21个省部级以上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示范区,实现了“人进沙退、山川披绿”,全县200多万亩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有效治理,森林覆盖率达21.3%,高于宁夏全区6.88百分点,先后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
贫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根子是思想观念上的贫困。盐池充分发挥科教育人优势,把“富口袋”与“ 富脑袋”相结合,坚持扶贫先扶志,每年举办种养殖等方面科普知识讲座60余场次,并选派160余名科技特派员、30余名“三区人才”和 12名科技扶贫指导员,深入乡村结对开展技术指导,帮助群众树立想富、敢富、能富的心气劲。
盐池县奋林农畜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强奋林是新型职业农民,也是吴忠市优秀科技特派员。他积极配合大水坑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先后为贫困户提供固定就业岗位40个,累计使用劳务人员1300人次。其中,为100余户、300余名脱贫建档立卡养殖户提供了就地就业的机会。为进一步支持全县产业脱贫实施计划,他还对养殖户采取“五免一订”的帮扶措施,即:“免费为养殖户提供养殖场所、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免费进行卫生防疫、免费配送饲草料、免费提供保种育种服务(主要有两种,一是等价置换基础母羊,二是免费提供配种服务)和订单收购的帮扶措施”。除此之外,作为盐池县第一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他还积极组织主办“滩羊养殖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人数达90人。
盐池坚持治穷先治愚,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先后建立5个创业示范园区、7个产学研科教示范基地、4个星创天地、1个众创空间,创办了“田间课堂”“三农新型平台”等农技培训平台,实现了有条件的贫困人口每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被列为全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
盐池县坚持脱贫先脱旧,建立了宁夏首个县级科技馆,建成了一批农村科技文化大院,通过深入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等活动,引导贫困群众破除宁愿受穷也不愿受累的旧观念,营造了光荣脱贫、科学致富的新气象。
针对发展资金短缺、因病致贫等突出问题,盐池坚持走依托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依靠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有效破解了扶贫小额信贷十大全国性难题,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金融扶贫“盐池模式” 向全国推广;创新推行保险扶贫,采取“政府+商业保险”方式,建立了“2+X”菜单式扶贫保模式,解决了群众脱贫风险大问题,扶贫保经验被中央深改办向全国推广;大力开展健康扶贫,开展“互联网+医疗”,推行“先治疗后付费”诊疗模式,探索建立了“四报销四救助” 体系(基本医保报销、大病医保报销、大病补充医保报销、家庭综合意外伤害险报销,扶贫慈善救助、卫生发展基金救助和民政医疗及政临时救助),将贫困群众个人年度门诊医疗和住院医疗费用分别控制在15%和10%以内,为群众脱贫构筑了一道健康保障网,健康扶贫受到国家卫健委通报表扬。
〉 强奋林向农户询问养殖情况
近年来,盐池县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紧紧围绕“创新驱动、招才引智”的战略方针,鼓励引导创新主体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速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融入经济、服务社会的水平。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张清云作为科技特派员进驻惠安堡镇大坝村。他通过多方调研了解到大坝村基本情况,确定该村脱贫致富发展的思路,即“种植业与养殖业”两轮驱动;“应用技术培训与劳务输出”两条腿走路的总体思路,形成一个好的产业连,通过产业链带动全村发展,实现全面脱贫,建立一个幸福美丽的村庄。
张清云经过多方争取资金,到2015年底,全村新修村庄道路21条,拆除道路两边的破烂及影响交通的建筑5000平米,改造围墙7500米,美化墙体1000余米;村村接通自来水,安装太阳能54个;设置垃圾箱41个,户均配套“三位一体”一个,建公共厕所75个,道路绿化建设也已开始,使大坝村幸福村庄建设现已初具规模,完成大坝村广场舞文化建设,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大坝村安装电视电脑网络信息平台,方便了群众对市场信息的掌握;通过幸福村庄建设,硬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和篮球场,整修路面6.5公里(户与户之间);安装路灯100盏,极大的方便了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村部新建办公室两间,党员活动室1间,图书及阅览室两间,方便了群众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
2016年以来,盐池县各类创新主体与四川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宁夏大学等区内外12家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不断深化,实施院地合作项目20余项,共建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基地1个、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个、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中心1个;登记科技成果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