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媛媛
摘 要:冰球滑行技术包括直线滑行技术和曲线滑行技术,而曲线滑行技术有压步滑行技术及画弧滑行技术等。画弧滑行技术是曲线滑行的基础,特别是对进攻与防守能力的提高有直接和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通过运动生理学与生物力学进行技术分析,目的是提高冰球运动的画弧滑行技术教学与训练水平。
关键词:冰球;生理学;生物力学;画弧滑行
一、动作要领
画弧时两脚分开的距离是多元性的,左右距离为10-15cm,前后距离为25-40cm,两脚分开的距离在压步前要缩短,重心逐渐移到前脚的“支撑脚上”,两脚左右距离的接近可减小转动惯量,开始重心放在后脚前2/3处,结束时移到前脚上,上体外倾并向反方向扭转,速度快两脚的距离可能要远一些,前脚旋转的幅度决定弧度的大小,并起引领作用。
二、画弧解剖学分析
(一)双脚直线滑接画弧解剖学分析
双脚直线滑行时突然的向左或向右画弧,并且有向近脚靠拢和远脚靠拢两种。向画弧方向脚靠拢,此脚需迅速变为外刃,另一脚从远侧收回向近侧脚靠拢用内刃着冰。此时支撑腿的关节的角度发生较大的变化,髋、膝和踝三关节由原来的130度-110度-90度迅速的变为110度-90度-70度,被下降的重心所拉长,它们的起止点被远离,是一种等长收缩。这些肌肉要承担着身体重心的下降和身体向内倾斜的支撑反作用力,远侧腿迅速向前侧脚靠拢,参与收缩的肌肉主要是大腿内侧的肌肉,同时腹部的内外斜肌背部的腰方肌迅速的收缩。在这一瞬间骨盆要突然的向画弧方向快速的扭转,主要是上述肌肉的收缩使上体向对侧的大腿积极的接近的结果。
(二)倒滑变正滑画弧解剖学分析
关节环节运动,向左(或右)转体180度。左脚(或右脚)由倒滑变正滑,右脚提起由倒滑变正滑,左脚由倒变正首先是骨盆向左转动参与的肌肉与韧带是由止或起于骨盆上的肌肉和韧带完成,骨盆转动180度后突然的制动,为大腿的外旋和外展的肌肉建立牢固的支点,此后大腿迅速的向外旋和外展,参与的肌肉是在近固定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小腿在外旋外展的过程是被动的,在此过程中冰刀离冰面较近,当转到180度冰刀与冰面接触,上述肌肉由近固定的向心收缩,转为远固定的离心式收缩,头部快速转动与制动躯干也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当左脚冰刀接触冰后,右大腿迅速的内旋内收,大腿带动小腿完成向心式收缩,积极的向左腿靠拢,减小转动惯量,当收到接近左腿时,冰刀积极接触冰面,同时由向心式收缩转变为离心式收缩,此时双脚都处于静力性支撑。
三、生理学分析
(一)双脚滑行的生理学分析
向近侧脚靠拢时用外刃着冰,身体重心下降并向内侧倾斜,体重大部落在近侧脚上,三大关节的有关肌肉迅速由静力支撑等长收缩转变为退让式工作,躯干的内外斜和腰方肌等是在骨盆为定点,两组肌肉可以看成是一整块肌肉,它们的远端都是动点,积极的靠拢,即为相向运动,下肢迅速的向内侧转动,上体向相反的方向形成较大的扭转。
如果向外侧脚靠拢,内侧脚要迅速离开冰面,大腿带小腿成弧形向远侧腿靠拢,其主要有大腿内侧肌肉在近固定情况下完成向心收缩。小腿放松的挂在大腿上,随大腿做弧形摆动。
(二)正滑变倒画弧生理学分析
骨盆扭转之后拉长了下肢的有关肌肉和韧带长度,这样肌肉能在适宜的长度情况下,增加牵张反射和前负荷的功能,提高对抗后负荷的能力,即弹性的利用率达到最佳。此时躯干和上肢有关的肌肉也被拉长,如下肢一样形成了满弓,较好地完成了超越器械的功能,就是形成了较好的鞭打动作,躯干迅速的向左与下肢完成了相向运动,当转体基本完成后,躯干和上肢与骨盆和上肢近端为定点,也就是上体向右转骨盆向左转。
(三)画弧蹬冰生理学分析
准备部分结束之后接蹬冰动作,蹬冰的有关肌肉的起止点拉长后即刻向心收缩。肌肉的向心收缩阻力较大给地面较强大的力,冰面出现较深的沟痕。同时肌肉要利用好牵张反射和前负荷的刺激,减少肌肉收缩的时间延搁,提高弹性能的利用。
四、生物力学分析
(一)双脚滑行变画弧生物力学分析
在直线滑行时,重心是放在两腿之间而准备画弧时,重心迅速的向支撑腿方向移动,向近侧画弧时,重心移到支撐脚的跟部外侧,外侧腿在收脚时也就是在蹬离冰面结束时变为浮腿,向内侧腿靠拢并且是在外侧前方15-20cm。这样有利于重心再移到外侧腿上,此时重心下降,臀部内侧倾斜,躯干外转增加了支撑腿的负担,也就是相应地增大了向心力。
(二)正变倒画弧生物力学分析
在快速转髋的过程中参加的肌肉都是核心肌,它们基本上在相向的情况下扭动骨盆,而骨盆和下肢的有关肌肉依次发力,最后将力传递给冰面,也就是一种下肢的鞭打动作,而上肢是在骨盆扭转的同时拉长了躯干和上肢有关肌肉长度。使后续完成鞭打式转体动作,产生一定的动量,加速整个躯体的转动。重心完全移到着冰的左脚上,右腿处于浮腿状态,它迅速的外旋外展收腿着冰重心又逐渐的向右腿移动,由于再后续右腿在画弧过程中要增加蹬冰的功能,重心基本上要完全移到右腿上,有利于提高画弧转动的初始动量,提高画弧的效果。这些肌肉都要依次爆发式收缩与放松,达到动量的叠加,提高鞭打式和动量传递的效果。
(三)画弧蹬冰生物力学分析
准备部分结束之后接蹬冰动作:由于惯性作用,身体向前的速度越快,弧度越小,离心力越大,此时重心要随之降低,双腿的支撑角度要相应的减小,特别是右侧腿支撑着重心,跟部外刃与冰面形成30-35度的锐角,左腿抚在冰面上。承受着重心的移动。此时地面的力有重力+离心力+蹬冰力三者的力合一。这些肌肉由支撑体重转变为强大的离心力的作用。
随着右腿的蹬冰,重心的左移右腿逐渐增加承受的体重比例,为了缩小左右腿支撑时与冰面的角度提高向心力,克服较大的离心力,臀部要尽量的向左倾斜,但是为了下一步动作重心不能过度的左倾,也就是为了增加向心力克服离心要努力的减小支撑角,增大下肢向左倾斜的角度,但是不能使重心过渡的向左移动,必须使躯干向外转动和倾斜,重心离开躯干(在躯体外),使支撑作用线离开重心,形成较大的转动力矩。其优点有二,一是重心远离支撑作用线减小身体向左侧倾倒的趋势,也就是减少向内或向外摔倒的可能。其二是有利于下一个动作的完成,特别是由向左画弧反向变为向右画弧时重心没有过渡的向左侧,而更接近右腿,重心不用向右移动较长的距离,就转为右画弧,提高二者的较换速度,特别向左画弧的突然制动,即向左画弧的急停,突然变向的向右画弧,能自然流畅,没有因重心大幅度的左右移动,而影响左右变换速度。
由于左腿着地向前移动,特别是大腿由于向前向外旋转和外展的速度较快,小腿顺着惯有自然伸直的趋势,右腿附着在冰面上,为了蹬冰刀要固定在冰面上,使两腿的位置发生位移,即出现了较剪动作,两大腿的夹角增大,为了将重心移到左腿,当右腿冰蹬结束后,小腿伸迅速变为屈来支撑即将移过来的身体重心,在这个过程中两刀的左右前后的距离都在一定的可限范围内增大,二者角度的大小、弧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支撑作用力的角度都有直接的关系,要因时因人而宜,当两大腿前后的夹角和两刀的左右距离增到一定的程度,右腿蹬冰结束之后,两脚迅速的积极的接近,以使重心移到左腿上和使蹬冰腿尽快成为浮腿,有利于下一动作的完成,即压步动作或“一字滑等”,但是如果下一步是急停或向右的变向,重心就不能移到左腿上,而是在两腿中间,有利于向反方向变向的画弧或其他的滑行。在两腿完成分腿后的绞剪动作时,右腿的大腿向前屈和内收,重心在蹬冰时已经平稳的移到了左腿,但是画弧与其他蹬冰有些特殊,重心在蹬冰结束时没有完全移到支撑腿上,右腿的蹬冰并不完全的与冰面附着,而是边蹬边滑行,还要支撑一部分体重,也就是说重心原来完全落在右腿上,左腿着冰时是浮腿在向外旋外展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引领作用,而之后重心“逐渐”的向左腿移动,这种逐渐的平稳匀速的移动,是因为有强大的离心力作用,必须由双腿支撑,又由于直线运动转为较大弧线运动弧小,用足跟部着冰,产生较大的阻力,克服这种阻力必然消耗较大的动能,速度明显下降,重心又要匀速运动,如果过快的移到左腿上,重心的减速会更为明显,因此当双脚的刀与冰面的相对速度降低时,为了尽量维持重心的匀速運动,要使重心从后腿的移到左腿上,此后双刀的速度继续的快速下降,为了再使重心能尽量继续匀速运动,必须进行一次蹬冰,即加一个压步动作或侧向加一步来增加动力,提高重心移动的速度。
五、结语
在整个下肢的画弧动作过程中,躯干上肢和头部也是在积极的配合完成各自的任务,特别是头部动作,从解剖学的角度它是在运动中有关肌肉向右的扭转,而生理学的角度是完成的状态反射,即向右转增加了右侧有关肌肉的力量,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是一个动量传递。
参考文献:
[1]《冰球》全国体院参考教材.[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运动生物力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3]《运动生理学》全国体院通用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