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霞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发。高职院校作为我国人才的重要输出阵地之一,必须重视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对高职生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在此,笔者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人们对高职院校的偏见逐渐褪去,高职院校也不断地发展自身,以求承担更多的社会使命,向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在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充分克服了人才培养工作中只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弊端,加大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投入力度,在国家教育部素质教育方针的指导之下,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状况为出发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定制相应的个性化心理健康培养策略。
1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1.1 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心理需求
据調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受其自身性格的影响,十分容易形成问题心理,出现不合群等现象,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之下,他们很难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来,难以实现同学间的和平共处,成为校园霸凌事件的潜在风险人群。由此,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对和谐人际关系的心理需求,通过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增强其集体适应力,形成良好的同窗关系。
1.2 对适应竞争压力的心理需求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充分满足大学生对适应竞争压力的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岗位适应力,帮助学生形成自信意识,增强其对自身的认可度,从而帮助其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合理调整期望值。
1.3 对调解不良情绪的心理需求
高职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他们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非常容易出现较为激烈的情感变化,由此,高职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起情绪调节方法的传授,帮助学生掌握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减少不良情绪对其产生的持续性影响。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心理问题多发频发
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学生都是高考失意,未能进入理想院校的考生。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之下,学生们很难发自内心地去接受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甚至还会产生排斥心理。与此同时,高职的教学模式与高中完全不同,已经适应了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学生很难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态,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时有发生,考试的失利无疑会加重高职学生高考失利后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厌学、弃学等自我否定行为。同时,高等院校的盲目扩张也让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无形间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根据网络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深陷就业困境,“毕业即失业”成为常态。与一般性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教育虽然具有更强的专业针对性,旨在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但是其人才培养机制却与企业的人才需要出现脱节现象。这样一来,高职院校学生势必会对就业产生焦虑心理,担心毕业后无法找到对口的工作,从而造成学习热情丧失,学习情绪低迷等情况。现在的高职生都是“90后”,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往往缺少交流与合作意识,在父母亲人的娇惯下长大的他们,非常容易出现自我意识过剩,无法融入集体等现象。然而,步入高职校院,我们往往要面临比高中复杂得多的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我们的校园生活产生不小的消极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生源来自天南海北,学生间的经济条件难免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一时无法适应这种经济上的差距,面对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同学时,不可避免地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进行自我封闭,拒绝与他人交流。
2.2 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地发展和完善。许多高职院校尚未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这部分工作的支持力度不高,缺少完善的工作机制。具体表现为,虽然高职院校普遍设置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但其实际所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因为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咨询中心都挂靠在校医院等部门,缺少单独的办公场地和设施,而且缺少必要的服务宣传工作,能知道其功能的学生少之又少,愿意向其寻求帮助的更是屈指可数。
2.3 师资队伍建设缺乏专业化
部分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是非专业人士,这一职能大多由导员来充当,然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专业性要求非常强的工作,业余化的心理疏导可看似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其问题的实质却往往被忽视于表面之下。
2.4 教育渠道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
就当前的教学课程体系来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的,但选修课的课时安排毕竟有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不得不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和压缩,这样一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自然很难尽如人意。部分高校意识到这一教学设置的不足之处,企图通过课外活动拓展来对其进行补充性教学,但其活动内容和形式也比较单一,普遍缺少针对性,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十分有限。
3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3.1 构建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一整套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办法,做到目标明确,职责分明,以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为主导,对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其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聘请更多的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老师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最后,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起各级管理组织,形成从“学校—学院—社团—班级”,从低级到高级的管理路径,层层递进,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进行监控,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工作。
3.2 改进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改进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根据国家的要求,以必修课的形式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给予其足够的课时安排。由于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心理需求不同,学校应有针对性地按照各年级学生的心理需要开设相应的课程内容。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分组讨论、游戏互动、户外实践等形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在讲授相关的基础知识时,不妨多举例一些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加深学生的体验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拓展活动,例如开展心理剧扮演等活动来帮助学生完成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工作,让学生在趣味中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3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心理健康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除了聘用更多专业的从业人员外,还要注重对从业者的技能培训工作,定期开展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促进从业者专业能力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加大对心理健康科研中心的投入,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提高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效落实。
3.4 积极开拓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践性活动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起互联网网络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辅导工作。以网络为媒介,通过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分享平台,定期向学生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充分利用起学生的碎片化阅读时间。同时,由于网络的实时性和隐蔽性,学校还可以通过构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通过网络,学生的个人信息得以隐藏,从而能够有效减少学生的各种顾虑,使其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自我,说出自己对生活的困惑。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类的社团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体验,例如开展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手抄报比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其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就业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大学生极其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为此,高职院校不得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给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足够的重視,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兴耘.中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审视及对策探究[J].学周刊,2019(10).
[2] 杜琼.新媒体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6(15).
[3] 焦娜.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